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急性脑梗死(前循环)患者75例,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成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30%),中度狭窄组(30-69%)和治疗组(70.99%),前三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搭火柴测验(stickTest),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比较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利用SPECT/CT对治疗组20例患者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前比较MoCA总分、MMSE评分、StickTest评分,发现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认知功能受损越明显;治疗组在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评分反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SPECT/CT对治疗组术前感兴趣区血流量与同侧小脑平均脑血流量比较,术后再与同侧小脑比较,结果显示术后脑灌注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狭窄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而且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最终改善认知功能,尤其表现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延迟回忆能力,注意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42.
焦阳  郑月  宋成洁 《生理学报》2020,72(2):249-254
本文旨在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 Eda)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线粒体融合、分裂动态平衡的作用及机制。用500μmol/L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处理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Eda对MPP^+处理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形态,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相关蛋白OPA1、MFN2、DRP1和Fis1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Eda能减轻MPP^+处理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经MPP^+处理48 h,PC12细胞线粒体出现碎片化,OPA1和MFN2蛋白表达下调,DRP1和Fis1蛋白表达上调,而Eda预处理能逆转PC12细胞的上述变化,但对Fis1的蛋白表达没有影响。以上结果提示,Eda可上调OPA1和MFN2的蛋白表达,下调DRP1的表达,从而抑制线粒体碎片化,发挥神经细胞线粒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3.
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广泛分布于不同种属的生物细胞。PHB不同的亚细胞器定位决定了它在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凋亡、核转录、细胞分化、细胞黏附、维持线粒体形态及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PHB及其翻译后修饰也参与了PI3K/AKT、Ras/Raf/MAPK等信号通路的调控。近年来,PHB功能及其机制研究有助于我们揭示恶性肿瘤疾病形成的分子机制,将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小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年龄、病因及乳糖酶治疗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对382例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患儿进行年龄、病因分析,同时将患儿分成治疗及对照两组,分析乳糖酶的疗效.结果 小儿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以婴幼儿多见,轮状病毒感染是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主要病因,乳糖酶治疗继发乳糖不耐受疗效显著.结论 婴幼儿腹泻常规给予乳糖酶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5.
帕罗西汀为5-羟色胺(5-HT)阻断药,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等优点,为目前临床上常用抗抑郁症药物。帕罗西汀疗效和不良反应与该药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并且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研究开发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实践意义。本文综述帕罗西汀血药浓度检测时血样的前处理方法,同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帕罗西汀血药浓度进展进行论述,为该领域的临床合理用药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single-balloonenteroscop,SBE)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后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24例,分析后者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可疑小肠疾病患者的阳性发现率和病因的分布特点。结果:24例行SBE检查者有22例(91.7%)获得成功,2例失败,10例被检出阳性病变,其中间质瘤5例,小肠息肉2例,过敏性紫癜1例,血管畸形2例,SBE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患者小肠疾病的再检出率为41.7%。结论:胶囊内镜和SBE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上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的可疑小肠疾病患者进一步行SBE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我院血液病房近7年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11年间南京市鼓楼医院血液病房临床分离的细菌及药敏试验资料.鉴定菌种采用VITE-ATB系统并以Kirby-Bauer 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7年间共送检标本5802例次,分离出细菌89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3.9%,革兰氏阳性菌占36.1%.革兰氏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48.8%,非发酵菌占38.8%;革兰氏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分别占70.9%及l9.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8.1%及27.3%;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79.5%及85.3%.我科病房检出了替考拉宁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及万古霉素耐药人葡萄球菌.结论:血液病房病原菌分布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总体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并出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菌科、万古霉素耐药及替考拉宁不敏感的葡萄球菌属.  相似文献   
48.
目的:构建突变型核心抗原核酸疫苗,观察该核酸疫苗在体外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基因工程定点突变技术,构建5种突变型核酸疫苗,分别去除乙肝病毒核心抗原N端的第1、2位氨基酸,命名为M12,去除3、4位氨基酸命名为M34以及去除5、6位的氨基酸命名为M56,用上述构建的核酸疫苗与野生型HBc核酸疫苗(pJW4303/Hc)及空载体质粒pJW4303分别用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pstl和Bg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突变型核心抗原核酸疫苗构建成功.在去除2个氨基酸的核酸疫苗结果中显示:野生型pJW4303/HBe、M12、及M56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在细胞上清和裂解中能很好的表达,而M34上清未见表达,仅裂解中可见极少量疑似表达条带;在原有基础上分别去除第3位和第4住氨基酸,命名为M3和M4,结果显示M3上清未见表达,裂解液中可见少量表达,而M4在上清和裂解中均可见明显的表达.结论:去除核心抗原N端第3位的氨基酸(M3)可以明显影响核心抗原的表达,HBcAg氨基端第3位氨基酸对蛋白的表达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4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B受体组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1.2g,每日3次,连用8周。以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8周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参松养心胶囊治疗8周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33.5±5.2%vs42.6±5.7%,P〈0.001),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和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97.4±40.6vs110.6±29-3msecs)和(80.5±29.4vs98.4±30.6msecs)。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7配体咪喹莫特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及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BALB/c小鼠按随机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咪喹莫特组,每组12只。通过卵蛋白致敏,气道激发8周,末次激发24h后,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变化;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气道纤维化的改变;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加重,而咪喹莫特组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及气道重塑均较哮喘模型组小鼠减少或降低。慢性哮喘组小鼠肺组织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小鼠明显增加(P〈0.05),而咪喹莫特治疗可显著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咪喹莫特能够显著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并减轻气道重塑,这可能与其抑制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