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1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Geotrichum sp.SYBC WU-3脂肪酶的双水相萃取和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双水相体系对Geotrichum sp.SYBC WU-3脂肪酶的萃取分离效果,选用PEC4000/NaH2 PO4作为戍相系统进行系统研究,考察影响脂肪酶萃取的各种因素(如PEG相对分子质量及质量分数、NaH2PO4质量浓度、pH),并采用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确定双水相萃取体系为PEG质量分数为30%、NaH2PO4质量分数为20%、体系pH为6,在此条件下Geotrichum sp.SYBC WU-3脂肪酶经硫酸铵沉淀和双水相萃取两步纯化的纯化倍数达到最大,较Geotrichum sp.SYBC WU-3脂肪酶粗酶纯化了22倍。Geotrichum sp.SYBC WU-3脂肪酶纯酶为低温碱性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为15oC,最适pH为9.5,相对分子质量为3.58×10^4。  相似文献   
92.
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异常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改变,常发生在启动子区的CpG岛。某些基因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密切相关,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功能。一方面,DNA甲基化与高等动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另一方面,DNA甲基化和其他生命过程也有重要的联系。如X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发育调控及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选取6个样地,采用协同样方法采样,对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与原始植被地的植物及土壤因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TWINSPAN划分法得到8个植物群落,经DCA法分析核实,与TWINSPAN划分结果一致。(2)油松+蒙古冰草复垦模式比新疆杨+紫花苜蓿复垦模式生态适应性差,紫花苜蓿丧失优势种的地位而被拂子茅取代。(3)剔除频度小于5%,获得228×74的样方-物种原始数据矩阵,对11个环境因子测定,采取"前向选择"和"Monte Carlo检验"确定了7个代理变量,形成228×7的样方-环境因子数据矩阵,经DCCA分析群落分布、格局及组成主要受土壤有机质(第1轴)、土壤密度(第2轴)两因子影响;第1轴特征值0.895,贡献率58.7%,沿着第1轴群落依次从类型Ⅷ、Ⅶ、Ⅴ、Ⅲ、Ⅳ、Ⅱ、Ⅰ土壤有机质逐渐变大;第2轴特征值0.356,贡献率17.4%,沿着第2轴,群落Ⅰ、Ⅱ、Ⅴ、Ⅶ土壤密度依次变小。(4)排土场群落物种组成较原始群落简单,现有群落既未向复垦设计的方向发展,也未向原始植被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探讨BNP/NPR-A/BKCa信号通路在大鼠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SPF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神经痛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A组(20 ng/mL BNP梢内注射)、B组(50 ng/mL BNP梢内注射)和C组(100 ng/mL BNP梢内注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PR-A和BKC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查炎症因子。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痛觉神经元BKCa通道电流;对大鼠进行机械性痛觉过敏测试和温度性痛觉敏感测试。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B和C组PWT和PWL明显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A、B和C组PWT和PWL明显更高,且C组大于B和A组,B组大于A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NPR-A的蛋白和mRAN水平明显更高,而BKCa-α明显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A、B和C组NPR-A和BKCa-α的蛋白和mRNA明显更高,且C组大于B和A组,B组大于A组(P<0.05)。各电压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B和C组BKCa-α电流水平明显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A、B和C组BKCa-α电流水平明显更高,且C组大于B和A组,B组大于A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B和C组TNF-α、IL-6和IL-18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A、B和C组TNF-α、IL-6和IL-18水平明显更低,且C组小于B和A组,B组小于A组(P<0.05)。结论:靶向上调BNP的表达水平可增加BKCa的表达及BKCa电流,同时BNP的表达上调还有助于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从而达到多途径缓解疼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NF1)是一种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其致病性是由NF1基因突变引起。NF1基因m RNA前体受可变剪接的影响,NF1微基因是研究其可变剪接机制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从人类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并设计出克隆NF1及突变目的片段的两对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并导入p EGFP质粒载体,从而构建了分别包含NF1微基因及突变体微基因的载体p EGFP-NF1和p EGFP-NF1m。分别用Bam HⅠ和HindⅢ对NF1微基因及突变体微基因进行双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片段,测序结果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NF1微基因及突变体微基因载体。用转染试剂将NF1微基因和突变体微基因的质粒转染到Hela细胞中,荧光检测说明真核表达载体NF1微基因与突变体微基因成功转染到细胞中。本研究为后续NF1的m RNA前体可变剪接以及调控NF1剪接因子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
心肌肌钙蛋白Ⅰ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同其它检测指标相比,具有出现时间早、诊断窗口期宽、特异性强、诊断阈值明确及检测快速等优点。由于心肌肌钙蛋白I为心肌细胞所特有,因此在心肌缺血性损伤、心肌非缺血性损害的诊断及骨骼肌损伤的鉴别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正逐渐取代包括CK-MB在内的其它血清酶检测指标而成为判断心肌损伤,特别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金标准"。同时心肌肌钙蛋白I对心肌疾病的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cTnI的国内外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
减数分裂重组是基因组进化的重要驱动力,揭示基因组在与重组有关进化压力下的进化规律是基因组进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一系列证据表明基因组编码信息量在进化过程中随时间增加.重组率与自然选择效率成正比,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信息量的增加速率可能会受到重组率的影响.本文定义表征编码信息量增加速率的信息参数,以人类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基因组信息量的增加速率与重组率的关系,发现二者显著正相关,表明重组可能是加快基因组信息量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8.
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组成单元是核小体,基因组DNA被压缩在染色质中,核小体的存在通常会抑制转录、复制、修复和重组等发生在DNA模板上的生物学过程。组蛋白变体H2A.Z可以调控染色质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但其详细的调控机制仍未研究清楚。为了比较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和常规核小体在盐离子作用下的稳定性差异,本文采用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的方法检测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锰、氯化钙、氯化镁等离子对核小体的解聚影响。实验对Widom 601 DNA序列进行双荧光Cy3和Cy5标记,通过荧光信号值的变化来反映核小体的解聚变化。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检测结果显示:在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锰、氯化钙和氯化镁作用下,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解聚速度相比于常规核小体要慢,且氯化钙、氯化锰和氯化镁的影响更明显。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75℃条件下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的解聚速率明显低于常规核小体。采用荧光热漂移检测(fluorescence thermal shift analysis , FTS)进一步分析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核小体的稳定性,发现两类核小体的荧光信号均呈现2个明显的增长期,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核小体的第1个荧光信号增速期所对应的温度明显高于常规核小体,表明核小体中H2A.Z/H2B二聚体的解聚变性温度要高于常规的H2A/H2B二聚体,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核小体的热稳定性高。研究结果均表明,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的结构比常规核小体的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99.
从市售酸奶中分离出2株乳酸菌,经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与保加利亚乳杆菌(Lb),并对其产酸性能及对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t与Lb 1∶1混合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乳酸菌对4种抗生素类药物敏感性较弱,服用该类药物对人体肠道内乳酸菌的有益作用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0.
DNA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或删除会引起多种人类遗传疾病,目前其不稳定性机制还不清楚。为了探索化学药物对重复序列的作用,采用甲基磺酸乙酯和丝裂霉素C连续多次处理含重复序列质粒的菌体,通过检测重复序列长度的变化,发现两种化学药物在不同程度上可以促使含(GAA)42和(ATTCT)43质粒发生删除,而含(GCCT)18质粒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