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80篇
  4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 在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有关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分解中的作用研究主要聚焦于植物凋落物的分解, 而对动物粪便分解的研究稀少。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设置了马粪和牛粪分解原位实验, 使用不同孔径的金属隔离网排除不同体型大小的土壤动物, 通过测定大中型土壤动物对畜粪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碳氮含量和微生物呼吸以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解析其在分解中的作用。设置5个处理, 即CK, 仅土壤, 无粪; T0, 粪添加+0.425 mm隔离网(排除了粪居型和掘洞型粪金龟和中型土壤动物); T1, 粪添加+1 mm隔离网(排除了粪居型和掘洞型粪金龟); T2, 粪添加+2 mm隔离网(排除了掘洞型粪金龟); T3, 仅粪添加(不排除土壤动物)。结果表明: (1)在畜粪分解60天内, 土壤动物对畜粪的干质量损失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 > 0.05); 相反, 在畜粪分解360天, 不隔离土壤动物处理(T3)显著地提高了牛粪干质量损失(P < 0.05), 而降低了马粪干质量损失(P < 0.05)。(2)在畜粪分解的60天内, 畜粪中碳和氮含量下降速度在有土壤动物存在的情况下(T3)快于隔离土壤动物(T0和T1)。(3)两种畜粪添加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呼吸, 且这种增加趋势在实验的第15天和第30天在土壤动物存在时(T3)最明显。(4)与对照(CK)相比, 马粪添加处理提高了土壤速效氮、有机碳的含量和土壤含水量, 且这种增加趋势在排除掘洞型粪金龟(T2)和不排除土壤动物(T3)条件下表现更显著(P < 0.05), 而牛粪添加处理没有明显改变这些指标(P > 0.05)。研究表明, 分解初期粪金龟的取食和活动会改变畜粪的理化性质, 进而影响分解后期土壤生物在畜粪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2.
以‘武川’和‘浑源’2个蒙古黄芪地方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处理,研究干旱胁迫下黄芪生物量及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2个品种的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却呈现持续减少,而细菌数量在根际微生物区系中占绝对优势;随干旱强度升高,2个品种黄芪根、叶组织相对含水量均表现出明显的逐渐下降趋势,其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也均降低,而根冠比却逐渐增大;黄芪根际各菌类数量与其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根系生物量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黄芪的生长及其根际微生物数量均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且适度干旱有助于提高黄芪根际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从而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促进黄芪地上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363.
该研究在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到西按照降雨量逐渐减少的梯度选取了5个地区,对中间锦鸡儿(Caragana davazamcii)叶片的表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发现不同生境条件下的中间锦鸡儿由于环境的长期作用表皮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随着多年平均降雨量的减少叶片表皮毛密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均有所增加,气孔深陷程度逐渐加深,角质层由光滑变得粗糙,但并不是线性增加,因此本研究对不同生境的中间锦鸡儿植物叶片做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随着生境由东向西的变化,中间锦鸡儿种群遗传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与表皮形态特征变化一致,说明中间锦鸡儿呈现明显的表现型可塑性,可塑性反应比较高。  相似文献   
364.
采用摄影定位法测定了羊草+大针茅草原不同恢复演替群落中糙隐子草种群的空间格局,并应用完全空间随机模型、泊松聚块模型和嵌套双聚块模型对其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严重退化的群落中,糙隐子草种群格局表现为嵌套双聚块结构,即在大聚块中分布着较高密度的小聚块;在恢复5年、8年和21年的群落中,则为以母体为中心的泊松聚块结构,即在糙隐子草种群空间格局的聚块中不存在较高密度的小聚块.这说明在严重退化的群落中正相互作用居主导,而在恢复演替群落中负相互作用居主导.糙隐子草种群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的格局变化主要是由于伴随放牧胁迫的消失,种群正相互作用(易化)向负相互作用(竞争)转化所致.  相似文献   
365.
后丽盲蝽属作为属级分类单元的DNA分子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并正反链双向测得半翅目盲蝽科盲蝽族(Mirini)中后丽盲蝽属(Apolygus)和草盲蝽属(Lygus)9个种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序列,应用Mega计算该两个属7个种11个Cyt b 432 bp片段序列的碱基组成、核苷酸的种间变异率、所编码的144个氨基酸的变异率。其核苷酸变异率:后丽盲蝽属内小于0.02,草盲蝽属内小于0.08(个别种例外);两个属种类之间平均变异率都大于0.10,平均为0.15。氨基酸变异率:后丽盲蝽属内种间无变异,而草盲蝽属内只有L.gemellatus与其他种间有13个氨基酸变异,仅占9.03%;两属各种类间却存在8~11个氨基酸的变异。表明在分子水平上两属之间较之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支持将后丽盲蝽从亚属提升为属级分类单元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366.
关于哺乳动物出生后卵巢内是否有新的卵子继续发生或者说出生后的卵巢中是否存在生殖干细胞以维持卵子继续发生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占主流的观点是"出生后的卵巢内卵泡不可更新"说,但仍不断有报道对此论断提出挑战.这既是个生殖生物学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又对雌性生殖、生殖医学、生殖期的延长及干细胞研究等许多相关问题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就这一争议性问题的研究进程作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367.
BAND7是具有SPFH特征结构域的一类膜蛋白,同其他膜蛋白偶联,调节离子转运和信号转导,广泛分布于不同的动物细胞中.通过序列比对,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鉴定到4个可能编码BAND7蛋白的基因,其基因代码分别是Atlg69840、At3g01290、At5g62740和At5g51570.半定量反转录PCR检测发现,它们在拟南芥的叶和根中都有表达,叶中的表达均高于根.通过PCR检测,获得基因Atlg69840和At5g51570的T-DNA插入敲除型纯合突变株SALK_088328和SALK_104547.通过对比野生型植株和基因敲除突变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的根长和鲜重方面的差异,证明植物BAND7基因At5g51570参与了植物钙离子的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368.
寇瑾  白学良  冯超  福英  张乐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2):2570-2578
苔藓植物化石为探索植物界物种进化发展和重建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该文通过大量的化石资料,结合当今前沿科学技术和热点问题,从苔藓植物起源分化及物种多样性分布、形态表现及分子进化及古气候环境的重建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总结。(1)苔藓植物起源于早古生代的赤道低纬度区,至少在奥陶纪时期就有了苔类与藓类的分化;其物种多样性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并具有低纬度区物种多样性高的特点,但个别地质年代苔类与藓类的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凸显了二者对气候环境的敏感程度不同。(2)苔藓植物具有缓慢的形态和分子进化,其中苔类的进化速率相对较快。(3)对于显生宙古气候环境的变迁及重建,苔藓植物化石自身的形态特征、孢粉学和古分子化石的分析、以及碳和氧同位素的测量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针对苔藓植物化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69.
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瑾  邬建国 《生态学报》2008,28(4):1339-1353
利用储量巨大的生物质能发展可再生的清洁型生物燃料可以帮助缓解世界能源危机,扭转由于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的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拟对现代生物燃料的3种生产转化途径、相应产品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应用情况作一介绍,分析生物燃料的优、缺点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以及发展利用生物燃料的前景.发展生物燃料不能单纯地考虑能源,而应该在可持续科学的框架下进行,须建立多样化、多功能的景观格局和生产体系,高度整合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诸方面,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370.
NaCl胁迫对两种南瓜幼苗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NaCl胁迫7d明显抑制了两种南瓜——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 Bouche.)和白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使地上部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随NaCl胁迫浓度(150、300和500mmol/L)的提高,两种南瓜幼苗根、茎和叶片中Na^+含量明显增加,K^+含量明显下降。Na^+和K^+含量在两个南瓜品种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分别是:根〉茎〉叶片和茎〉叶片〉根。NaCl胁迫后黑籽南瓜根、茎和叶片Na^+含量远低于白籽南瓜,而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地上部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白籽南瓜。表明两者在渗透调节方式、离子的吸收和运输能力上有差异,黑籽南瓜耐盐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