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觅食地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 (Grusmonacha)觅食地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潮沟边缘和平滩 2种微地貌之间 ,白头鹤的取食强度具极显著差异 (P <0 0 1) ,食物埋藏深度和食物重量具显著差异 (P <0 0 5 )。②在由北向南 3条样线之间 ,白头鹤的取食强度、食物埋藏深度、食物数量和食物重量差异极显著 (P<0 0 0 1)。③在内带、中带和外带 3条植被带之间 ,食物的埋藏深度和食物重量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 ;由于潮水的影响 ,白头鹤在 3条植被带之间的取食强度无显著差异。白头鹤通过食物埋藏深度、食物重量和食物数量 3个特征来选择最佳的觅食场所。其中 ,食物的埋藏深度对白头鹤觅食地的选择具有最重要的作用 ,白头鹤倾向取食埋藏浅的食物 ;而潮水的冲刷作用是造成食物埋藏深度不同的主要原因。通过食物的平均埋藏深度与白头鹤平均取食深度的比较 ,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白头鹤的取食地点  相似文献   
52.
细胞壁中的过氧化物酶(CWPOD)是植物细胞中产生H2O2的酶源之一。机械刺激可提高烟草悬浮培养细胞中CWPOD的活性,促进烟草悬浮培养细胞中H2O2的积累,增加悬浮细胞培养介质的pH值。用CWPOD的抑制剂KCN或水杨苷异羟肟酸(SHAM)预处理烟草悬浮细胞后,机械刺激诱发的H2O2爆发和介质pH值的增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削弱。这些结果暗示CWPOD有可能参与了机械刺激诱发的烟草悬浮细胞中H2O2爆发的形成。  相似文献   
53.
响应面分析法对甘蔗渣中木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因素和水平,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RSA),得出甘蔗渣木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室温条件下,抽提时间3 h,固液比1∶30,NaOH浓度8.56%.经验证,实际测得的木聚糖提取率为28.84%,比单因素实验的最高提取率25.57%高出3.27%.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与模型的预测值28.17%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4.
横断山区高山姬鼠消化道形态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蓓  朱万龙  练硝  王政昆 《生态学报》2009,29(4):1719-1725
为探讨栖息于横断山地区高山姬鼠的消化道特征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对野外条件下高山姬鼠消化道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实验分别测定了不同季节高山姬鼠胃、小肠、大肠、盲肠的长度、含内容物重、去内容物重、干组织重.结果表明:高山姬鼠消化道特征存在季节性变化,胃、小肠、大肠的各项指标及盲肠去内容物重、干重均于食物质量较好的6月、9月份较高;盲肠长度和含内容物重于3月、11月份较高.高山姬鼠在低温、食物质量下降、繁殖等胁迫因子影响下,通过增加食物摄入、调节消化道形态来满足能量需求的增加,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高山姬鼠的消化道在不同季节中表现出的变化模式说明其有能力适应低纬度高海拔,年平均温度较低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5.
两个抗逆性不同的玉米品种经过CaCl2 浸种处理后 ,能显著提高其幼苗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下的存活率 ;相反 ,Ca2 螯合剂EGTA浸种处理会降低玉米幼苗在上述逆境胁迫下的存活率 ,表明外源Ca2 处理能增强玉米幼苗对低温、高温、干旱和盐胁迫的多重抗逆性。此外 ,Ca2 浸种处理能使玉米幼苗在多种逆境胁迫下保持相对较高的谷胱甘肽还原酶 (GR)活性 ,而EGTA处理正好相反 ,表明GR可能参与了Ca2 提高的玉米幼苗多重抗逆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56.
记述了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 sp.nov.。新种宿主为锯腿树蛙Rhacophorus carvirostris Guenther,1868,采自云南屏边县。新种中央大钩基部截形,国外近似种大钩基部分叉状。新种虫体全长平均5·07mm,体型小于屏边多盘吸虫Polystoma pingbianensis和斑腿树蛙多盘吸虫P.leucomystax。新种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多数过腹中线,且于中后部交叉联合成网状;屏边多盘吸虫P.pingbianensis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多数过中线,仅1个肠联合;斑腿树蛙多盘吸虫P.leucomystax肠管内侧盲肠分支均过中线,肠联合与分支肠管交错排列。  相似文献   
57.
抗氧化系统在热激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幼苗经过42℃热激4h并恢复4h后,显著提高了玉米幼苗在高温处理下的存活率。热激并恢复4h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抗氧化酶系统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抗氧化剂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且经过热激的玉米幼苗在高温处理期间及其后的恢复过程中均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水平,说明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水平是热激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形成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8.
迁徙停歇期鸻鹬类在崇明东滩潮间带的食物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晶  敬凯  干晓静  马志军 《生态学报》2007,27(6):2149-2159
崇明东滩是鸻鹬类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迁徙停歇地,滩涂上的底栖动物为迁徙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采用圆筒取样法对崇明东滩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主要有腹足类、双壳类、甲壳类、多毛类环节动物及昆虫幼虫等类群。其中以腹足类密度最高((2805±360)个/m^2),约占底栖动物总密度的80%。其次为双壳类,密度为(320±31)个/m^2。双壳类的生物量(湿重)为(51.4±7.8)g/m^2,腹足类(38.7±5.1)g/m^2,两者占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90%以上。不同类群的底栖动物在潮间带的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腹足类主要分布在海三棱藨草带,双壳类在海三棱藨草外带至光滩区域分布较多。从空间分布来看,腹足类在崇明东滩的北部区域分布较多,在南部区域则明显减少。双壳类在南北各条样线上的平均密度没有显著差异。除双壳类在秋季迁徙期的密度高于春季迁徙期外(P〈0.001),其他类群的底栖动物在春季和秋季迁徙期的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9.
朱万龙  贾婷  练硝  王政昆 《生态学报》2010,30(5):1133-1139
最大代谢率对于动物的生存、繁殖和分布具有关键作用。实验用开放式呼吸仪测定了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夏季和冬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和运动最大代谢率。大绒鼠夏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O2为(7.24±0.61)ml/(g.h),运动最大代谢率O2为(7.69±0.59)ml/(g.h);冬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O2为(8.61±0.42)ml/(g.h),运动最大代谢率O2为(7.51±0.51)ml/(g.h)。冷诱导最大代谢率冬夏之间具有差异显著,而运动最大代谢率则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栖息于横断山脉的大绒鼠由于受到低温的胁迫,导致其冷诱导最大代谢率季节性变化较大,而运动最大代谢率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栖息于横断山区高山姬鼠对食物匮乏的适应策略,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每日能量需求为标准,测定了饲喂食量为130%每日能量需求(DER)和70%DER两组高山姬鼠的体重、体温、基础代谢率(BMR)、非颤抖性产热(NST)等的变化,并在限食28d后,测定了肝脏鲜重和消化道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限食组高山姬鼠的体温、体重、BMR、NST显著降低,比0d分别下降了4.4%、23.6%、38.6%、20.3%。肝脏鲜重显著下降,小肠长度和小肠含内容物重显著增加。在限食条件下,高山姬鼠主要通过降低体重、体温、减少肝脏重量和能量代谢水平及消化器官适应性变化来减少能量支出,以适应食物资源短缺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