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31.
采用类平均法和最近相邻法对位于广东、海南、香港、台湾、澳门等地8个动物地理小区现有分布的蜻蜓目束翅亚目41属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类平均法将澳门、内伶仃、珠江三角洲、黑石顶、尖峰岭、香港、台湾等7个小区依次逐类聚合后在最大距离处与8个小区中地处最北的南岭聚合;南岭类群与其它类群的距离最远;整体呈现基于纬度,即南北向的束翅亚目类群合并。最近相邻法将8个小区先分别聚合成岛屿型(澳门与内伶仃)、山地型(黑石顶和尖峰岭、南岭)、山地与平原混合型(香港和台湾、珠江三角洲),最终聚合成一大类;岛屿型与其它两型的距离最远,联系性最小;整体呈现基于海拔高度的聚合,即主要体现束翅亚目类群垂直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932.
本课题组从香港海域红树林中筛选获得的一株真菌菌株,代号1893,初步研究发现其粗提物对许多重要害虫具有很高的毒杀活性,具有开发成新型杀虫剂的良好前景。为得到该菌株产生较高杀虫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法对影响其生长和所产代谢产物活性的温度、起始pH、发酵时间、装液量等因素进行了测定,利用SAS软件进行模拟优化,得出该真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6.8℃,起始pH6.5,培养时间17天,当在500mL三角瓶中接种生长一致的直径5mm菌饼一块时,其装液量以200mL为最佳。同时发现发酵液pH值和杀虫活性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相关性系数R^2达到0.93972,由于pH值的检测要比杀虫活性的检测简单快捷得多,建议在实际培养该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发酵液的pH值来预估发酵液的杀虫活性大小。该研究为进一步将红树林真菌1893研发成高效、广谱、无公害、低成本的新型海洋生物杀虫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33.
运用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的方法测定了蚌壳蕨科1种和桫椤科11种(其中桫椤分别测定19株:小羽桫椤测定2株)植物的叶绿体trnL基因内含子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12种植物相应的长度介亍l004-l082之间,A T平均含量60.9%,G C平均含量39.1%。计算了不同种间以及种内不同个体间序列的碱基差别(转换值/颠换值)和Kimura遗传距离。序列数据经排列后分别进行最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分析,结果显示:(1)白桫椤、海南白桫椤和大羽桫椤构成的分支最早和该科内其余植物组成的另一分支分歧,而后者又进一步分为刃个亚分支,分别和桫椤亚属、黑桫椤亚属对应,支持夏群的分类处理:(2)大桫椤~狭羽桫椤~毛轴桫椤~篦齿桫椤、多羽桫椤一白桫椤~海南白桫椤以及小羽桫椤一桫椤各自构成独立、自然的末端分支,再参照分支内植物间的遗传距蔼取值,建议将此3个末端分支依次归并为3种:大桫椤、白桫椤和桫椤;(3)白桫椤属在科内处于基部位置,桫椤属奇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为衍生分支,赞同Tryon关于桫椤科进化和囊群盖起源的假说。  相似文献   
934.
四倍体双穗雀稗兼性无孢子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四倍体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无孢子生殖胚囊、胚胎发育以及假受精特点。当其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至四分体阶段时,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四分体退化,同时有多个特化珠心细胞发育为1—3个无孢子生殖胚囊的现象。成熟无孢子生殖胚囊一般3核,包括1个卵细胞和2个极核。卵细胞在抽穗前就能自发分裂形成原胚团,而极核则在抽穗和传粉后参与假受精形成胚乳。当胚珠内存在多个无孢子生殖胚囊时,只是靠近珠孔端的1个无孢子生殖胚囊内的极核与精核结合,而其它的并不参与。种子成熟后出现很低频率的二胚苗。此外,还能观察到少量的有性生殖胚囊的发育以及有性生殖胚囊和无孢子生殖胚囊在同一胚珠中的发育现象,因此判断该类群为兼性无孢子生殖体。  相似文献   
935.
饥饿处理黑鲷 (Sparusmacrocephalus) 2、 5、 10、 15和 30d ,分别测定血清生长激素 (GH)和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浓度以及脂肪和蛋白质在白肌和肝脏中的含量 ;同时测量正常摄食动物的相应指标作为对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①饥饿 15d后血清GH水平显著升高 ,T3 水平显著降低 ;②饥饿 15d后白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而脂肪含量则在饥饿 2d就降低 ,并维持此低水平 ;③肝脏脂肪含量在饥饿 10d后显著升高 ,而蛋白质呈不规则波动。GH水平升高能强化储能物质的转化 ,而T3 水平降低可降低代谢水平。二者的协同作用很可能是该种应对饥饿胁迫的重要生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36.
博白油茶和红皮糙果茶分类学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由原产地引种的博白油茶 (Camellia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和红皮糙果茶 (C.crapnel-liana Tutcher)成长植株的形态、花、果实以及馆藏相关标本的详细比较和观察 ,认为这两个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博白油茶树皮被灰绿色的粉末 ,红皮糙果茶树皮被砖红色的粉末 ;博白油茶侧脉 9~ 1 0对 ,叶缘具细锯齿 ,叶下偶见微毛 ;红皮糙果茶的侧脉 7~ 8对 ,叶缘具浅细圆齿 ,叶下永远无毛 ;博白油茶花瓣数目 6~ 7枚 ,为倒卵形到宽倒卵形 ,花瓣基部连生仅 2 mm;红皮糙果茶花瓣数目常为 8~ 9枚 ,甚至更多 ,为倒卵形到窄倒卵形 ,花瓣基部连生达 4 mm;博白油茶的雄蕊花丝基部连生仅 2 mm;红皮糙果茶的雄蕊花丝基部连生达 5~6 mm。因而应该将博白油茶 (C. gigantocarpa Hu et Huang)看作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937.
探讨了世界红树林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及其特点.确认全世界共有红树植物16科24属84种(含12变种), 其中真红树为11科16属70种(含12变种), 半红树为5科8属14种.东方类群有14科18属74种(含12变种), 以 Aegiceras, Osbornia, Aegialitis, Bruguiera, Ceriops, Kandelia, Scyphiphora 和 Nypa等属为特征;西方类群有5科6属10种, 具有单种特有科皮利西科Pelliceraceae以及Laguncularia属.中国红树植物区系有12科15属26种(含1变种), 其中特有种4种.海南的红树植物种类最为丰富, 占全国的96.2%; 广东次之, 占42.3%.台湾记载的红茄(Rhizophora mucronata)其实为红树榄R. stylose之误.  相似文献   
938.
柠檬醛分子蒸馏纯化新工艺与毛叶木姜子果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毛叶木姜子果挥发油中所含柠檬醛进行了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结果所得到的柠檬醛的纯度达到了 95 % ,产率为 5 3% (柠檬醛 /毛叶木姜子果油 ) ,柠檬醛的损失率仅为 15 %。从而表明 ,分子蒸馏这一现代分离技术在从毛叶木姜子果油中分离天然柠檬醛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939.
外域恶性杂草薇甘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薇甘菊是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的一种危害极大的杂草,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入侵到南亚,太平洋地区及我国华南地区,文中对薇甘菊的形态分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危害性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940.
应用正交设计建立青花菜植株的再生体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晓峰  黄学林 《广西植物》2002,22(6):513-516-516
通过L16(4 5)正交试验 ,研究最适合青花菜 2周龄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发生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组合。结果发现在NAA、6 BA、TDZ和KT四种激素中 ,NAA对下胚轴愈伤组织发生指数、不定芽发生频率的影响作用最大 ,确定以MS +NAA 0 .2 5mg/L +6 BA 0 .2 5mg/L +TDZ 0 .0 1mg/L(琼脂 0 .8% ,蔗糖 3 % ,pH5 .8)作为单因子试验的培养基。NAA、6 BA和TDZ浓度的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下胚轴的培养基配方为 :MS +NAA 0 .1mg/L +6 BA 1 .0mg/L +TDZ 0 .0 6mg/L(琼脂 0 .8% ,蔗糖 3 % ,pH5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