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571篇 |
专业分类
2291篇 |
出版年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80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244篇 |
2003年 | 288篇 |
2002年 | 313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118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广东格氏线虫中国品系(C8501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采自我国广东省海陵岛的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steiner,1929)中国品系(CB5011)。经研究(C85041)与国外的格氏线虫(NC513,KG)品系可以杂交并产生正常后代,但与国外品系有以下区别:交合刺顶端腹面具槽形凹陷,而非钩状;在试管斜面培养(C85011),它的三龄感染期幼虫除分散爬满管壁外,还在培养基斜面的顶端结成立体团块,而国外的品系不结成立体团块;(C85011)的酯酶凝胶电泳酶带与国外格氏线虫的主要酶带位置相同,但当加样量增加到40微升以上,(C85011)除具三条主带外,还比国外的格氏线虫多3—4条弱带。 相似文献
963.
2004~2005年冬季的12月、1月和春季的4月、5月,在秦岭山系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就大熊猫对构成其主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巴山木竹竹林的选择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在冬季,大熊猫栖息地多为幼竹与死竹比例基本持平、密度稳定的巴山木竹竹林,主要取食老竹;在春季,大熊猫更偏好选择竹子密度和盖度略低、竹子粗壮高大、幼竹与竹笋比例高的竹林活动,主要取食幼竹。大熊猫春季栖息地幼竹比例通常高过死竹比例,竹林密度处于增长期。竹林进入发笋期后,稀疏、高大的竹林下的粗大竹笋成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964.
分子生态学研究与运行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子生态学的发展揭开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新篇章,分子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生态学法中的一些难题,如野外调查周期长,分辨率有限,实验条件不易控制等,应用各种分子标记(如:RFLP,VNTR,RAPD,DNA测序等)可以分析种群地理格局和异质种群动态,确定种群间的基因流,研究瓶颈效应对种群的影响以及确定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是指导物种保护和淑危种群的恢复所必要的,种或品系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技术能够解决形态分类中的模糊现象,确定基于遗传物质的谱系关系,还可以用来分析近缘种间杂交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选择保护地工,近年来引起重视的主要组织人性复合体(MHC)NDA异分析可能会在研究种群对疾病的易感性第一系列种群特异性问题方面非常有用,随着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保护生物学问题得到解决,尤其是结合野外调查统计数据应用多个分子标记对目标种群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会更精确,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965.
杀虫药剂抗性家蝇品系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剂的作用靶标,这两大类杀虫药剂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昆虫对抗性的选择。靶标的修饰是某些昆虫产生抗性的分于机理,这种抗性是和AChE的变更型相关的,这些变更型的酶显示出对杀虫药剂的不被感性。利用RT-PCR和Streptavidin偶联磁珠技术从两种抗性家蝇(Musca domestica)品系D3和Kash中分别分离了AChE基因并测定了其按苷酸颅序。eDNA的可读框长2082bp.由此推导出了AChE的氨基酸顺序,通过与敏感家蝇品系Cooper的比较,发现了一些核苷酸顺序差异和4个氨基酸点突变,其中3个替代可能与杀虫药剂不敏感性有关。这一结果表明D3和Kash均属于CH2抗性类型。 相似文献
966.
967.
968.
胡氏边白蚁消化系统的微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氏边白蚁Marginitermes hubbardi(Banks)消化系统可分为前肠、中肠及后肠三大段.前肠包括葡萄状唾腺、口、咽喉、食道、前胃及贲门瓣;从贲门瓣开始到马氏管着生处为止这一段为中肠;后肠则分为葫芦形胃、结肠、直肠和肛门.其消化系统的特点:在前、后肠有几丁内膜、细胞层上还有一层微绒毛;上皮细胞底膜内陷很深,折叠中夹着许多线粒体;中肠围食膜表面有几丁层一直延伸到后肠;后肠前端膨大的葫芦胃中共生了很多种细菌及原生动物,共生的细菌、动物分泌纤维素酶帮助它消化木质纤维. 相似文献
969.
"占群"还是"挑战"?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麋鹿个体的交配计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麋鹿的发情交配季节 ,雄性麋鹿可区分为 3种类型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群主”是一头圈占并控制雌鹿活动的优势雄性。“挑战者”不占有雌性繁殖群 ,但在发情场附近地点展示炫耀。当雌性繁殖群的雌鹿外出采食靠近“挑战者”的展示炫耀地点时 ,“挑战者”会积极地寻求机会与之交配。“单身汉”在繁殖季节不表现发情行为。他们像非繁殖季节一样采食 ,采食后蹲在水塘中休息。我们对何种因素决定麋鹿个体的发情交配计策感兴趣。 1996至 1998年夏天 ,我们在北京麋鹿苑观察麋鹿发情交配行为以分析导致这些行为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用于维持生命的时间预算与用于发情的时间预算成反比 ,并且 ,“群主”、“挑战者”和“单身汉”用于维持生命的时间预算与用于发情的时间预算差异显著。“群主”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发情占群 ,而用于采食、饮水的时间很少 ,所以 ,“群主”在发情期间基本上处于禁食状态 ,靠消耗体内脂肪维持生命。“单身汉”则相反 ,绝大部分时间用于采食、休息和反刍 ,基本上没有发情行为。“挑战者”在发情行为与维持生命行为之间的时间则居于“群主”与“单身汉”之间。交配次数是偏态分布的 ,与雄性发情时间呈正比。“群主”的交配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