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文记述西双版纳6种淡水蟹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其中包括二新种的描述。  相似文献   
942.
普氏原羚种群大小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万经  蒋志刚 《兽类学报》1998,18(3):232-234
普氏原羚(P,ocar,a卯。ewal枕扣)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历史分布区为内蒙、甘肃和青海,而现只分布于青海省的青海湖周围;其种群数量由1986年的350只(蔡桂全等.1992.高原生物学集刊,11:63~90)降为1994年的300/q左右(蒋志刚等.1995.兽类学报,15(4):241~245),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因此对其种群动态、行为的胁迫适应及g!起种群数量下降原因的研究迫在眉睫。在对青海湖周围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繁殖后期普氏原羚的种群结构,提出引起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1.研究地点和方…  相似文献   
943.
中国管螺属的研究(肺螺亚纲:柄眼目:烟管螺科:管螺亚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系统整理了中国管螺属Phaedusa的标本和有关资料,已知我国管螺属计有22种,其中发现有3新种,即峨嵋管螺Phaedusa emeiensis sp.nov.、丹巴管螺Phaedusa danbaensis sp.nov.和三门管螺Phaedusa sanmenensis sp.nov.。本文对旧有的种进行了整理和甄别,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44.
害虫研究与防治中的生态学尺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尺度已成为生态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 ,但在害虫防治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生态学尺度概念和等级理论出发 ,分析了不同尺度水平上害虫研究的方法、内容、关键问题及研究成果对害虫防治的意义 .在对害虫发生为害特征、害虫种群动力学原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演变、害虫防治的社会化、害虫防治技术的发展等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害虫防治策略在时空尺度上拓展的趋势和必要性 .  相似文献   
945.
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它们之间有相似的结构,在进化上来源于同一前体,它们和基础转录因子有直接的联系,与配体结合后,作用于其目标基因的特定应答元件上,从而活化特定基因的转录.核受体介导的转录活化需要有辅活化子(coactivator)和辅阻遏子(corepressor)的参与,这些辅活化子和辅阻遏子是有效的转录所必需的. 它们能和核受体特异结合,并在核受体和基础转录因子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目前发现普遍存在并在转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辅活化子有CBP/P300和SRC-1等,辅阻遏子有SMRT等.  相似文献   
946.
褪黑素对中国绒山羊在非生绒期促绒生长与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简易的外科手术对阿白羊,盖县红山羊及二者杂交改良型绒山羊在梳绒后于其颈部皮下埋植一种含褪黑素的胶囊,经5周后受试羊群开始长绒,而对照群羊则未见绒生长。在9月中旬天然生绒开始时,受试群羊绒已分别长至3-5cm,,而对照群则刚开始生长至2cm。表明上述各受试群当年被成功地诱发二次生绒。  相似文献   
947.
血雉的声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野外实地录音,室内语图分析和制图的方法,对血雉的呼吸声、报警叫声、取食叫声、争食叫声、联络叫声等5种鸣声的频率变化范围和持续时间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的鸣声与其相应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8.
兽类的死亡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知彬 《动物学报》1994,40(2):137-142
本文共收集了33种兽类的年均死亡率数据。求得陆生兽类的死亡率和体重的回归模型为: Dt=0.695-0.0973ln Wt(r2=0.865,p<0.001) Dh=0.732-0.100ln Wh(r2=0.891,p<0.001) Dc=0.619-0.0908ln Wc(r2=0.869,p<0.001)这里,Dt、Dh和 Dc分别为陆生兽类、食植兽类和食肉兽类的年均死亡率;Wt、Wh和 Wc则分别是它们的体重(公斤)。研究发现:陆生兽类的体重决定了年均死亡率86%以上的变异:食肉兽类比同样体重的食植兽类的年均死亡率小;飞行兽类比同样体重的陆生兽类的年均死亡率小。兽类死亡率的这一变异规律被认为和能量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949.
李薇  赵文芳 《昆虫知识》1994,31(3):181-182
有机磷杀虫剂引起动物迟发性神经毒性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在生产上必须对所使用的农药评价它对人及非靶标生物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应用后的潜在影响。迟发性神经毒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Johnson[1~3]用母鸡鸡脑作材料,研究有机磷化合物的迟发性神经毒性问题,发现只有当鸡脑中水解苯基乙酸苯酯或戊酸苯酯的神经毒性酯酶被抑制时,才出现迟发性神经毒性的综合症状。而在急性或慢性中感时,该酶不受抑制。因此可通过测定神经毒性酯酶是否受抑制来作为有机磷化合物近发性神经毒性的部分测定指标。我们基本上按Johnson的方法[2]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50.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冷欣夫 《昆虫知识》1994,31(1):48-51
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growthregulator)是一类影响昆虫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由于它对昆虫生长发育中生理过程的破坏而使昆虫死亡。按其作用方式主要分为苯申酰基本基豚类、保幼激素类似物和抗保幼激素类等。这些称为第三代的杀虫药剂,由于具有和常规杀虫剂不同的独特作用方式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它们具有选择毒性,只对昆虫有效,对人畜比较安全,因而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但就其应用价值来说,苯甲酸基苯基胸类更有实际应用意义。本文仅就近年来苯甲酸基苯基际类及其它新出现的一些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一研究进展简述如下。!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