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5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水稻萌发耐淹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Oryza sativa)萌发耐淹性受到复杂的网络调控, 其分子机制不同于苗期耐淹性的相关机制, 萌发耐淹性的强弱影响着直播稻的成苗率。通过对256份水稻核心种质的萌发耐淹性评估, 发现粳稻和籼稻之间的萌发耐淹性差异并不显著, 都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利用以粳稻R0380为供体亲本, 籼稻RP2334为轮回亲本的170个高代回交自交系构建含146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 以低氧胚芽鞘长度为性状指标, 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影响萌发耐淹性的4个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i), 分别定位于第2(2个)、3(1个)和8号(1个)染色体。贡献率最大的QTL为qGS2.2, 其值为17.34%, 增效等位基因来自轮回亲本籼稻RP2334; 其余3个QTLs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供体亲本粳稻R0380, 贡献率分别为12.86%、9.37%和14.60%。  相似文献   
222.
氢气(hydrogen gas,H2)是新发现的生物气体信号分子。自2007年开始,有关H2的生理调控活性及信号转导功能受到广泛的关注,并逐步形成了研究氢气生物学效应和分子机理的一门新学科--氢气生物学。按照实际运用范围的不同,氢气生物学也可以划分为氢医学和氢农学。在医学方面,通过多种动物模型研究和部分临床试验,发现H2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的作用,而且H2对缺血/再灌注以及以炎症为基础的急性组织缺血性疾病和慢性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氧化应激相关疾病)均具有较为理想的正面效果。在农学方面,相关报道还发现H2可以提高苜蓿、水稻和拟南芥对非生物胁迫的耐性,调控黄瓜、番茄、猕猴桃、芽苗菜、黑大麦和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延长洋桔梗、玫瑰和百合切花的保鲜以及提高家畜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性。本文首先探究了氢气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提出氢医学研究思路的源头是电解水,结合H2测定方法、内源H2的产生途径以及氢气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理和信号转导的研究成果,从给氢方式、生物学效应以及安全性等方面,介绍了氢医学和氢农学的现状,提出选择性抗氧化机制不能完全解释现有的氢生物学效应,反映相关分子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最后,针对氢气生物学的若干重要的科学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展望,并提出氢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还依赖于大量且可信度高的临床试验,氢农业还需要完成多年多点的大规模大田实践。  相似文献   
223.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PCR从疑患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症(PMWS)的死亡仔猪组织病料中扩增出ORF2全基因(702bp).将此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TORF2,并对此质粒中的插入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克隆的ORF2与美国PCV-2分离株AF264039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100%,与其他PCV-2毒株同源性分别为92.3%~98 6%和92.3%~96.6%.重组质粒pTORF2经BamH I、EcoR V双酶切,回收ORF2基因,转移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B的相应酶切位点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pSecTagORF2.此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ORF2编码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建立PCV诊断试剂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24.
不同温度对七种外来杂草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适应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郭水良  方芳  强胜 《广西植物》2003,23(1):73-76,82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小飞蓬(Conyzacanadensis)、野塘蒿(Conyzabonarinsis)、钻形紫菀(Astersublatus)、一年蓬(Erigeronannuus)、马缨丹(Lantanacamara)和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是我国东南地区有分布的7种外来杂草。测定了38°C、25°C和5°C处理下它们的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7种杂草对高温的耐受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野塘蒿、小飞蓬、钻形紫菀、加拿大一枝黄花、马缨丹、一年蓬和金鸡菊,对低温的耐受能力,由大到小则分别为野塘蒿、小飞蓬、马缨丹、一年蓬、钻形紫菀、加拿大一枝黄花和金鸡菊。分析了四种生理指标变化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225.
目的探讨人用体外受精液用于实验大鼠体外受精的可行性,为实验大鼠的胚胎保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人体外受精IVF-20培养液作为大鼠精子获能和受精培养液,对SD、Wistar、GK、F344等四种不同品系的实验大鼠进行体外受精;用mR1ECM培养液对体外受精所得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同时,将所得2-细胞胚胎移植给经假孕处理的受体鼠。结果四个品系大鼠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分别可达83.2%、72.6%、87.8%和71.6%。体外受精卵裂胚能够在体外进一步发育,SD大鼠囊胚发育率为16.7%,与体内受精胚胎在体外培养的囊胚发育率(24.5%)差异不显著。80枚2-细胞胚胎移植给2只受体鼠后均妊娠成功,产下正常仔鼠10只,产仔率12.5%。结论用于人体外受精的IVF-20培养液同样适合于实验大鼠精子的体外获能和受精,可以在多种品系获得较高的卵裂率,所得卵裂胚能够在体外发育到囊胚,并且所得卵裂胚在移植给受体鼠后能够产下正常仔鼠。  相似文献   
226.
半胱胺对鹅胰液分泌及胰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半胱胺对鹅胰液分泌及胰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12只装有胰腺~十二指肠长久性瘘管的成年鹅。试验采用自身对照 ,试验期在日粮中一次性添加半胱胺 (10 0mg/kgbw)。连续收集计量胰液并测定胰酶活性。 结果 :①半胱胺使鹅胰液的分泌速率较对照期显著上升 (2 4 0 .16 % ,P <0 .0 1) ,其中白天升高 2 34.4 5 % ,夜间增高了2 5 3.70 %。②试验期单位容积胰蛋白酶的活性较对照期升高了 4 9.0 5 % (P <0 .0 1) ,而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的活性却较对照期分别降低了 2 5 .4 4 %和 2 1.95 % ,且变化幅度具有昼夜的差别。③试验期胰腺每小时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的总活性较对照期分别升高 4 0 6 .88% (P <0 .0 1)、15 3.5 8% (P <0 .0 1)和 16 6 .5 9% (P<0 .0 1) ,白天增加的幅度较夜晚大。结论 :半胱胺能促进鹅胰液的分泌 ,增加胰液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分泌的总量 ,从而提高鹅对饲料的消化能力 ,适应机体生长对营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27.
从20头供体母猪获得的291枚可用胚胎(囊胚/桑葚胚),采用二步法开放式拉长细管(OPS,openpulledstraw)玻璃化冷冻技术进行保存,即胚胎首先在冷冻液I(TCM199 20?S 10%EG 10%DMSO)中平衡3min,然后立即转入冷冻液II(TCM199 20?S 20%EG 20%DMSO 0.4mol/LSUC)中并在1min内装管,直接投入液氮保存;3个月后解冻移植给8头受体母猪,其中1头怀孕产仔(8头活仔),在我国首次获得猪胚胎超低温(-196℃)冷冻后代。  相似文献   
228.
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是植物信号转导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热激反应(heat-shockresponse,HSR)是动植物细胞或器官在遇到外界热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正常的蛋白质合成受阻时产生热激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的一种细胞生理活动,其表达通过热休克转录因子(heat-shock factor,HSF)来进行调控[1]。编码热激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着一段保守的DNA序列,是热休克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heat-shockelement,HSE)。当植物受到外界的热刺激时,HSF可以与HSE特异性结合,激活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29.
单位面积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切花菊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定量分析了单位面积杆数对标准切花菊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规律和各外观品质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冠层吸收的生理辐热积为指标的可定量预测单位面积不同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的增加,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增加,其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均降低.所建模型对多杆栽培和不同密度单杆栽培的标准切花菊单杆地上部分鲜质量、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和单位面积出花枝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96、0.94、0.91、0.81和0.97,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6.1%、10.1%、12.8%、13.4%、15.9%和16.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该模型可为温室标准切花菊栽培密度和栽培杆数的优化以及品质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30.
东北二代粘虫大发生机制:1980年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1980年东北地区1代粘虫在黑龙江大发生,1代成虫羽化盛期也诱到大量的粘虫蛾,但2代粘虫在黑龙江省却并没有大发生,而在吉林省大发生。那么,黑龙江1代成虫迁往何处?吉林省2代粘虫大发生虫源又来自何方?本文通过解析1980年东北粘虫1代成虫的迁入迁出动态和大发生种群的形成过程,为粘虫间歇性猖獗的预测和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WRF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大气背景场,通过轨迹分析和天气学背景分析,阐释1980年东北粘虫1代蛾盛期的发生过程和迁飞动态及其大发生种群的形成机制。【结果】1980年吉林省1代粘虫蛾盛期受东北气旋降水的影响,1代成虫无法成功外迁而滞留,加之从黑龙江迁出的粘虫蛾南迁过程中亦遇雨而迫降吉林,最终导致当年吉林2代粘虫的暴发。此外,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高压中心7月第6候南移到东北平原而盛行偏北气流,辽宁省有一定比例的南迁粘虫蛾能跨海进入山东、河北。【结论】无法成功外迁而滞留(包括迁出后由于轨迹回旋或天气迫降等最终仍在东北境内降落)是东北2代粘虫暴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