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本文采用硅胶和MCI柱层析的方法,从灵芝Ganoderma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纯化三萜类化合物。从灵芝子实体的氯仿萃取层中,分离纯化到灵芝属中的2个新天然产物,运用现代NMR技术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methyl7β-hydroxy-3,11,15,23-tetraoxo-5α-lanost-8-en-26-oate(methylganoderateD)(Ⅰ)和methyl12β-acetoxy-3,7,11,15-tetraoxo-5α-lanost-8-en-24-oate(methyllucidenateD)(Ⅱ)。  相似文献   
212.
猪白细胞Ⅱ类抗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波  王林云  谈永松  张似青 《遗传》2003,25(5):611-614
本文对SLAⅡ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定位、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SLAⅡ类基因的RFLP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基因座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位基因多态性。RFLP技术是一种简便而快捷的S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方法。SLAⅡ类基因的多态性和抗原肽结合位点密切相关,这些位点能结合处理过的抗原,然后递呈给T细胞。另外,在编码β1链的SLA-DRB1基因和SLA-DQB基因中有4个富含GC序列区。 Abstract:This article gav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about regional map,molecular structure,genotyping and polymorphism of SLA class Ⅱ genes.The pig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Ⅱ antigens have been known to exhibit a different degree of allelic polymorphism.The locus-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and RFLP analysis provide a simple and rapid method for genotyping expressed SLA class Ⅱ from genomic DNA.SLA class Ⅱ polymorphism was related to the antigenic peptide binding sites.Detailed analysis of sequenc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 GC-rich sequences in exon 2 of SLA-DQB and SLA-DRB1 genes.  相似文献   
213.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PCR从疑患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症(PMWS)的死亡仔猪组织病料中扩增出ORF2全基因(702bp).将此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TORF2,并对此质粒中的插入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克隆的ORF2与美国PCV-2分离株AF264039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100%,与其他PCV-2毒株同源性分别为92.3%~98 6%和92.3%~96.6%.重组质粒pTORF2经BamH I、EcoR V双酶切,回收ORF2基因,转移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B的相应酶切位点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pSecTagORF2.此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ORF2编码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建立PCV诊断试剂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14.
采用组织块法、胰酶差速消化法分离了人溶菌酶(hLYZ)转基因山羊的乳腺上皮细胞,建立了转基因羊乳腺上皮细胞(TGME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与体外分泌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其体外生长曲线符合典型的S型,传代期间二倍体染色体数正常;通过免疫荧光染色、RT-PCR发现该细胞能表达上皮细胞所特有的角蛋白18,并能表达内源性乳蛋白(酪蛋白与乳球蛋白);进一步通过酶联免疫试验发现该乳腺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持续稳定地分泌重组人溶菌酶.由此获得的人溶菌酶转基因羊乳腺上皮细胞系为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细胞膜型.  相似文献   
215.
DNA指纹图技术分析微生物肥料菌种组成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种市售微生物肥料在不同生产批次中微生物菌种组成的稳定性。方法 利用ERIC-PCR基因组DNA指纹图技术和16S rDNA V3扩增一温度梯度凝胶电泳(PCR-TGGE)指纹图技术。结果 这2种微生物肥料在同一个生产批次不同包装之间的2种DNA指纹图谱相似性较高,分别在78%~95%和96%~100%,表明同一个批次内的菌种组成比较一致,但其在不同的生产批次之间菌种组成差异存在显著性,反映在2种DNA指纹图谱上,不同生产批次样品间ERIC-PCR指纹图相似性最低只有10%,PCR-TGGE指纹图相似性最低为46%。结论 通过ERIC-PCR和PCR-TGGE DNA指纹图技术可以对微生物肥料中菌种组成的稳定性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如何保持菌种组成在批次之间的稳定一致,是复合菌种微生物肥料质量控制中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16.
单位面积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切花菊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定量分析了单位面积杆数对标准切花菊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规律和各外观品质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冠层吸收的生理辐热积为指标的可定量预测单位面积不同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的增加,切花菊的叶面积指数增加,其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均降低.所建模型对多杆栽培和不同密度单杆栽培的标准切花菊单杆地上部分鲜质量、株高、茎粗、出叶数、花径和单位面积出花枝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96、0.94、0.91、0.81和0.97,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6.1%、10.1%、12.8%、13.4%、15.9%和16.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该模型可为温室标准切花菊栽培密度和栽培杆数的优化以及品质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17.
香菇135菌株特异SCAR标记在其原生质体单核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保藏菌种庆元135以及庆元出菇的135新鲜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的菌丝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分别获得58和83个原生质体单核体;经交配型鉴定后,用已获得的135特异SCAR引物对单核进行PCR扩增,统计SCAR条带的分布。结果显示:原生质体单核体分为A1B1和A2B2两种交配型,而特异条带仅存在于后者中,证明135特异SCAR标记是稳定遗传的,也为鉴定以带标记核为亲本之一的杂交后代提供了依据,这就进一步拓宽了分子标记应用于菌株鉴定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18.
水杨酸和热锻炼诱导的高羊茅幼苗的耐热性与抗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研究了水杨酸(SA)处理和热锻炼(HH)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d.)幼苗耐热性的影响和在耐热性诱导过程中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的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0.5mmol/L男SA预处理能显著提高高羊茅幼苗在42℃热胁迫(HS)后转至常温下恢复生长18d时的苗高,绿叶数和绿叶指数;在常温下SA提高高羊茅幼苗的CAT活性,降低POD活性,而对SOD的影响不显著;SA和HH均能降低高羊茅幼苗在HS下细胞外渗液电导率,提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SOD、CAT活性,但不能显著提高POD活性。因此,推测SA与HH提高耐热性上具有相似的机理。  相似文献   
219.
水稻萌发耐淹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Oryza sativa)萌发耐淹性受到复杂的网络调控, 其分子机制不同于苗期耐淹性的相关机制, 萌发耐淹性的强弱影响着直播稻的成苗率。通过对256份水稻核心种质的萌发耐淹性评估, 发现粳稻和籼稻之间的萌发耐淹性差异并不显著, 都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利用以粳稻R0380为供体亲本, 籼稻RP2334为轮回亲本的170个高代回交自交系构建含146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 以低氧胚芽鞘长度为性状指标, 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影响萌发耐淹性的4个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i), 分别定位于第2(2个)、3(1个)和8号(1个)染色体。贡献率最大的QTL为qGS2.2, 其值为17.34%, 增效等位基因来自轮回亲本籼稻RP2334; 其余3个QTLs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供体亲本粳稻R0380, 贡献率分别为12.86%、9.37%和14.60%。  相似文献   
220.
基因工程产生植物条件型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芳  熊爱生  彭日荷  侯喜林  姚泉洪 《遗传》2006,28(4):507-510
条件型雄性不育是指植株在特定的条件下育性相互转换,可以作为两用系,用于两系法杂交制种。文章综述了基因工程产生条件型雄性不育及其相应的恢复策略,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做了评价,展望了其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