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NaCl胁迫下大麦根系液泡膜H~ -ATPase活性与膜流动性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 5 0~ 2 0 0mmol/LNaCl处理 2d后 ,大麦 (HordeumvulgareL .)品种“滩引 2号”(耐盐性强 )根的液泡膜H _ATPase活性增强 ,6 0 0mmol/LNaCl处理下酶活性下降 ;“科品 7号”(耐盐性弱 )在 5 0~ 10 0mmol/LNaCl处理 2d后根的液泡膜H _ATPase活性增强 ,2 0 0~ 6 0 0mmol/LNaCl处理下酶活性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 5 0~ 2 0 0mmol/LNaCl处理下“滩引 2号”根的液泡膜流动性下降 ,6 0 0mmol/LNaCl处理下膜流动性明显增大 ;盐胁迫下液泡膜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时 ,膜流动性下降 ,反之则膜流动性上升。由此推断高盐胁迫下液泡膜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上升而引起膜流动性上升可能是引起H _ATPase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2.
目的建立一套比较理想的小鼠精子冷冻复苏的方法。方法采用R18S3和FERTIUPTM-CPA两种保护剂,对DBA/2、C57BL/6J、KM和B6.129S7-Ldlrtm1Her/J四个品系的小鼠精子进行冷冻,冷冻精子用三种方法复苏,以体外受精率来评价精子冷冻的效果。结果以R18S3作为冷冻保护剂,DBA/2(73.3%,88.4%,55.6%)和KM(64.9%,60.2%,39.6%)品系小鼠冷冻精子复苏后体外受精率差异显著(P<0.05),C57BL/6J(3.0%,10.3%,3.7%)和B6.129S7-Ldlrtm1Her/J(0%,5.0%,0%)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以FERTIUPTM-CPA作为冷冻保护剂,DBA/2(33.6%,14.1%,91.6%)、C57BL/6J(8.4%,21.0%,4.9%)和B6.129S7-Ldlrtm1Her/J(8.2%,10.0%,28.9%)品系小鼠冷冻精子复苏后体外受精率差异显著(P<0.05),而KM(48.1%,48.0%,48.1%)小鼠冷冻精子复苏后体外受精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DBA/2和KM品系小鼠来说,用R18S3或FERTIUPTM-CPA冷冻精子,选择一种恰当的复苏方法,均可以得到较理想的体外受精率,而C57BL/6J和B6.129S7-Ldlrtm1Her/J品系小鼠无论采用哪种冷冻保护剂,选择何种方法复苏精子,得到的体外受精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183.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土壤碳、氮及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土壤微生物量C、N、土壤呼吸及矿质N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施入土壤后,土壤的微生物量C、N、呼吸及矿质N均明显提高.微生物量C、N及土壤呼吸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随壳聚糖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低分子量壳聚糖施入土壤后,微生物量C、N及土壤呼吸均先快速增加,然后下降;中等及高分子量壳聚糖施入土壤后则是开始时变化较小,第14天开始快速增加,34d后下降.研究还发现,NO3^--N与NH4^+-N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NO3^--N开始时变化较小,第14天开始快速增加,34d后快速下降;低分子量壳聚糖处理时,NH4^+-N开始时快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中等分子量壳聚糖处理时,因加入量不同而不同;高分子量壳聚糖处理时则是从第24天开始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84.
以成熟苹果果实的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并克隆苹果多酚氧化酶(APPO)长度为710bp的反义、正义基因片段.以副球菌中类胡罗卜素合成有关的(crtW+crtY)融合基因片段YYT为间隔区,将APPO反义基因片段、YYT和APPO正义基因片段串联,构成全长为2446bp的DNA并插入到植物双元载体pYPX145中,构成可表达苹果多酚氧化酶双链RNA的植物双元载体pYF7704.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苹果栽培品种红富士,通过50mg/L卡那霉素筛选和GUS检测,获得了转基因苹果抗性芽.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苹果抗性芽内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干扰效果达91.69%以上,研究结果证实多酚氧化酶双链RNA干扰在转基因苹果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5.
以草菇低温敏感型V23菌株与耐低温型VH3菌株为试验材料,将二者菌丝体置于冰浴中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胁迫处理。首先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然后构建含有微管蛋白(tubulin,TUB)基因片段和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基因片段的质粒,最终对GPAT基因在低温胁迫不同处理时间下的表达进行定量。结果表明,耐低温型的VH3菌株,在低温处理2h时,GPAT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4h,表达量下降,6h上升,之后逐渐下降。低温敏感型V23菌株,在低温处理2h时,表达量下降,4h,表达量上升,此后逐渐下降;除低温处理4h外,V23菌株的GPAT基因表达量始终低于VH3菌株,初步推测GPAT基因的高表达与草菇的耐低温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86.
以武育粳 8号 (Wuyujing8)和普通野生稻 (Oryza.sativaL .f.spontaneaRoschev .)为材料 ,比较了它们剑叶光合功能衰退的进程。结果表明 ,在剑叶一生中 ,武育粳 8号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都高于普通野生稻 ,光合速率的最高值前者为 2 3 .5 μmolCO2 m 2 ·S 1,后者为 1 5 .5 μmolCO2 m 2 ·S 1。前者剑叶光合速率的高值持续期比后者长近 2 0d ,其叶源量是后者的 2 .8倍。武育粳 8号剑叶叶绿素含量最大值的SPAD值为 5 0 .1 ,而普通野生稻最大值的SPAD值为 42 .7。在可溶性蛋白质的基础上 ,核酮糖 1 ,5 二磷酸羧化酶比活性二者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内肽酶活力上升落后于光合功能的衰退。在光合功能衰退的早期 ,内肽酶的活力仅有小幅度提高 ,但在叶片衰老的末期升高幅度则较大。这说明内肽酶主要在光合功能衰退的后期即不可逆衰退期才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7.
甜瓜属远缘杂种回交自交群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对甜瓜属远缘杂种 (Cucumis× hytivus Chen & Kirkbride)与栽培黄瓜的回交自交群体共 4 6份材料进行了同工酶分析 ,结果表明 :群体内各单株间过氧化物酶酶谱差异较大 ,根据酶带数目及位置的差异可归为 6个类型 ,反映了群体内的遗传多态性。将回交自交群体与普通栽培黄瓜酶谱相比较时发现 ,群体比黄瓜新增了 4条带 ;群体的平均酶带数目 (7.8)比普通栽培黄瓜 (5 .0 )高出 5 6 .0 %。与此同时 ,在酶的活性上群体内也存在很大变异。这说明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新种对扩大黄瓜的遗传变异 ,改良黄瓜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8.
高浓度的硫酸铵阻碍了紫云英根瘤菌诱导紫云英根毛发生典型的根毛变形并明显抑制了紫云英结瘤能力。通过对融合子的β-半乳精苷酶活性的测定进一步表明高浓度的硫酸铵对紫云英的结瘤调节基因nodDZ、共同结瘤基因nodA及nodBC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对结瘤调节基因nodD1的表达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9.
以5份不同种源的菘蓝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CK)、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NH4+-N/NO3--N=75/25、NH4+-N/NO3--N=50/50、NH4+-N/NO3--N=25/75和酰胺态氮等7个处理,分析比较了不同种源植株的靛蓝、靛玉红和总生物碱含量、(R,S)-告依春及多糖含量等指标的差异,为菘蓝栽培生产中氮素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氮素处理有利于提高山西运城菘蓝和陕西商洛菘蓝叶内靛蓝含量,以及安徽亳州菘蓝和陕西商洛菘蓝叶内的总生物碱含量;NH4+-N/NO3--N=50/50处理对山西运城菘蓝,以及酰胺态氮处理对山西运城菘蓝和陕西商洛菘蓝叶内生物碱类成分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氮素处理亦能有效地提高甘肃张掖菘蓝和陕西商洛菘蓝根内的(R,S)-告依春及安徽亳州菘蓝根内的多糖含量;安徽阜阳菘蓝(R,S)-告依春含量在任一氮处理下均远远高于其他种质菘蓝。研究表明,不同种源菘蓝对氮素处理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生产中综合考虑菘蓝的来源和需肥规律,采用经济有效的施氮组合,以提高其活性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0.
植被志(vegegraphy)是基于植被调查资料, 全面记叙植被的群落外貌、种类组成、结构和功能、生境条件, 以及地理分布等特征, 并对同类植被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志书。“植被志”的英文译为“vegegraphy”, 是本文的新造词, 它是由“vegetation”的词头“vege-”和英文后缀“-graphy” (记叙之意)组成的合成词。《中国植被志》的研编是一项时间紧迫、内容复杂、工作量浩繁的重大科学工程。它的完成将极大提升中国植被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水平, 并为中国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本文首先简述了植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外貌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动态变化等)和国内外植被调查的进展情况, 简要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研究历史, 并对以往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若干修订。在此基础上, 着重讨论并提出了《中国植被志》卷册编排体系和用于《中国植被志》研编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案。在对植被分类系统的修订方面, 主要对高级分类单位及相对应的英文名称进行了讨论和修订。按照本文修订的分类系统,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及其对应的英文名称分别是: 植被型组(Vegetation Formation Group)、植被型(Vegetation Formation)和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formation)、群系组(Alliance Group)、群系(Alliance)和亚群系(Suballiance)、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以及群丛(Association)。在植被型组中, 划分为9类: 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及无植被地段。关于《中国植被志》的卷册编排和“植被类型”划分, 首先按高级分类单位——植被型划分相应的“卷”; 在此框架下, 模糊“植被亚型”、“群系组”和“群系”的概念, 确定“植被类型” (Vegetation type), 并将其作为植被志各卷中的“册”。这样处理不仅保证了研编工作的可操作性, 也保持了同一卷册中特定植被类型的完整性。《中国植被志》编排体系中的“植被类型”的划分很重要, 它是指具有相同建群种及相同优势类群(如种、属)的植被组合, 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植被分类单位。“植被类型”的划分遵循“优势类群及生活型的同一性, 生境条件的相对重要性, 植被特征及用途的差异性, 以及突出植被志的应用性”等原则。按该编排体系, 《中国植被志》将由48卷约110册组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