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喜树内生菌与喜树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喜树幼苗中喜树碱含量的分析,发现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中喜树碱的含量不同,幼叶和根中喜树碱的含量较高。虽然喜树中含有对真核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的喜树碱,但仍有12种内生菌从喜树的不同器官中分离出来。内生菌对喜树碱的敏感性实验表明,10μg/mL喜树碱对2种内生菌的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即是100μg/mL浓度的喜树碱对它们的生长抑制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72.
怀地黄块根的形态发生和结构发育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观察了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cv.Hueichingensis Hsiao.)块根的形态发生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怀地黄的传统栽培方法,即用上一年的块根作母根进行繁殖,分别从母根和不定芽的茎基部发生不定根。怀地黄不定根的初生结构和维管形成层的发生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同,但其次生生长却有两种方式,即正常次生生长和异常次生生长。一类不定根的形成层产生的次生结构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同,即次生木质部中主要是导管,而薄壁细胞较少。这类不定根其次生生长为正常次生生长(normal secondary growth),是担负吸收和固着作用的正常根。另一种类型的不定根,其形成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含有大量的薄壁细胞,少量的导管分散在薄壁细胞之间。这种次生生长为异常次生生长(anomalous secondary growth),从而使不定根膨大,形成块根。因此,怀地黄的药用部分在起源和结构上都属于根的性质,其药用部分应称为块根。  相似文献   
373.
豆腐柴叶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酸解法从豆腐柴叶中提取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萃取温度90-95℃、溶液pH值1.5、萃取时间50-60min、料液比1:20,在此条件下豆腐柴叶果胶的提取率为14%-17%。  相似文献   
374.
植物基因转化技术在苹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苹果基因转化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从转化体系,选择标记,报告基因及目的基因的遗传学行为等方面综述了苹果遗传转化研究发展现状,着重论述了其在苹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并对植物基因转化技术在莱果上的应用前景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5.
土壤肥力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基础土壤肥力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栽培的小麦比低肥力土壤栽培的小麦,其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都显著提高,但清蛋白和球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比例为低肥力土壤高于高肥力土壤,而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为高肥力土壤高低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栽培的小麦籽粒醇溶蛋白开始形成的时间比高肥力的早,高肥力土壤栽培小麦的籽粒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的提高主要源于灌浆后期合成的快,高肥力土壤垢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和评价值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或长于低肥力的。  相似文献   
376.
大叶苦丁茶成分提取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冬青科大叶苦丁茶进行成分提取、分离 ,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所含几种主要成分的POV值 ,以及测定不同提取条件对提取物POV值的影响 ,同时进行抗氧化性能分析及评价 ;其中所含多酚和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性能较强 ,具有进一步开发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77.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Pvu II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柳淑芳  杜立新  闫艳春 《遗传》2002,24(3):267-270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能调控雌激素的合成,影响繁殖功能。将ESR基因作为控制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分析其Pvu II多态性与高产猪种莱芜猪和国外引进猪种长白猪产仔数的关系。序列分析发现,PCR扩增区56bp的Pvu II酶切片段位于RFLP分析获得的37kb正向序列的起始部分。因ESR基因在高产仔数的莱芜猪中的Pvu II多态性分布不能证实B基因为优势基因,故推测37kb条带对该猪种产仔数可能不起决定作用。 Abstract:Estrogen receptor (ESR) can regulate the synthesis of oestrogen and affect the reproduction of swin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vuII polymorphisms at estrogen receptor gene and litter size was analyzed in Laiwu breed and Landrace breed by candidate gene method.The results were shown that 56bp of PvuII polymorphisms was the same as the beginning sequence of 37kb of RFLP.The distribution of PvuII polymorphisms also could not prove that B gene was a superior gene,and there was no decisive effect of 37kb band on litter size in pigs.  相似文献   
378.
苹果生长前期昆虫群落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苹果生长的前期 ,将苹果树分为 1 8个区 ,研究每个区立体空间中的昆虫群落结构。结果分析表明 :苹果树中昆虫 (及螨类 )共有 2 7种 ,其中植食性害虫 1 5种 ,种数占总量的 5 5 5 6% ,天敌昆虫 1 2种占 44 44% ;昆虫群落在树上、下、中及内外层差异大 ,而在东、南、西、北 4方位上差异小。通过频次比较的方法与 χ2 检验得出 :梨星毛虫IlliberispruniDyar、山楂叶螨TetrangchusviennensisZacher、顶梢卷叶蛾SpilonotalechriaspisMeyrich均符合负二项分布 ;采用聚集指标法计算得出 :梨星毛虫、山楂叶螨、顶梢卷叶蛾均为聚集型分布 ,另外 ,山楂叶螨的I值最大 ,聚集度最高。以上的研究为苹果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9.
通过RT PCR的方法从人外周血白细胞扩增血管生成素 (Ang)cDNA .在计算机分子结构模建的基础上 ,通过柔性连接臂构建了Ang与Gfp融合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32 %.融合蛋白经初步纯化后 ,在紫外线激发下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 ,同时能够显著地促进鸡胚尿囊膜毛细血管的新生 ,而且所获融合蛋白在体外具有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这种双功能融合蛋白的表达为阐明Ang的核转位过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阐明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80.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the protein‐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aspirin–zinc complex (AZN) with those of aspirin itself. AZN was synthesized and interacted with a model transport protein,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ultraviolet–visible and circular dichroism (CD) spectr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interaction of AZN with HSA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was explored using 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thod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The binding site and binding locality of AZN on HSA were demonstrated using a fluorescence probe technique and Förster non‐radiation energy transfer theory.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and CD spectra were employed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AZN on the native conformation of the protein. The HSA‐binding results for AZN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or aspirin under consist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indicated that aspirin acts as a guide in AZN when binding to Sudlow's site I, in subdomain IIA of the HSA molecule. Moreover, compared with aspirin, AZN showed greater observed binding constants with, but smaller changes in the α‐helicity of, HSA, which proved that AZN might be easier to transport and have less toxicity in viv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