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可溶性人TRAIL分子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RAIL(TNF relatedapoptosis inducingligand)是1 995年发现的一个新的TNF超家族成员.使人感兴趣的是该分子既可广泛介导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基本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也可引起许多对于FasL和TNF α有抗性的细胞凋亡[1 ,2 ] .因此,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42.
Hpn is a small histidine‐rich cytoplasmic protein from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high‐risk factor for several cancers including gastric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and MALT lymphoma.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pn and cancers remains elusive. In this study, we discovered that Hpn protein effectively suppressed cell growth and induced apopt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mass spectrometry‐based comparative proteomics was performed to find the molecular targets of Hpn in HCC cells. It was identified that twelve protein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with USP5 being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protein. The P14ARF‐P53 signaling was activated by USP5 knockdown in HCC cells. Furthermore, USP5 over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rescued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Hpn on the viability of HCC cells. In conclusion,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Hpn plays apoptosis‐inducing roles through suppressing USP5 expression and activating the P14ARF‐P53 signaling. Therefore, Hpn may be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developing novel anti‐HCC drugs.  相似文献   
143.
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及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金则新 《广西植物》2002,22(3):203-208
以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 ,结果是 :甜槠、木荷、东南石栎种群的存活曲线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或增长型 ,马尾松、短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小叶青冈种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趋向衰退型。用方差比率 (VR)和通过 2× 2联列表进行 X2 检验的方法 ,检验了常绿阔叶林乔木层 2 0个主要树种、灌木层 2 2个主要种类的总体相关性和各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是乔木层、灌木层主要种类间在总体上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正联结的种对多于负联结的种对。  相似文献   
144.
利用Ofloxacin处理获得了纤细裸藻和中型裸藻无叶绿体突变株。吸收光谱测定和自荧光显微观察证明突变株无叶绿素合成,DAPI染色方法显示突变株细胞不存在质体DNA,而无色的长变胞藻细胞中仍有可检测质体DNA,说明二突变株质体已消失。SDS-PAGE显示野生种和突变株各有特异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45.
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5个同质异核二角型小麦雄性不育系ms(bicor-8222,ms(bicor)-83(37)65,ms(bicor)-偃师9号,ms(bicor)-80(6)及ms(bicor)-90-110为基本材料,与一批优良小麦品种(系)及部分亲本材料为父本进行测交,获得211个组合,考察其F1育性,结果表明;(1)5个同质异核不育系,除二角型非1B/1R不育系ms(bicor)-90-110与二角型1B/1R不育系ms(bicor)-83(37)65,ms(bicor)-偃师9号之间平均恢复度差异显著外,4个1B/1R不育系之间平均结实率差异不显著;(2)对同一不育系而言,与不同恢复系测交,其恢复度呈现连续变异;(3)同型非1B/1R不育系较1B/1R不育系恢复度普遍高;(4)对同一恢复系而言,各不育系测交F1的恢复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6.
添加剂对苏云金杆菌制剂杀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试13种化学物质中,12种物质对Bt制剂的杀虫效果有增效作用,各物质的不同质量浓度对杀虫效果影响差异显,在1g/L的剂量以下,多数添加剂的增效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添加0.5g/L巯基乙醇增效作用最佳,增效倍数达3.61倍,0.5g/L的甲酸和尿素,及0.1g/L碳酸钾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2.52,2.32和2.56和2.56倍,0.5g/L的马来酸,氯化钙,乙二胺四乙酸,氯化镁,硼酸,碳酸钠和1g/L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钾8种添加剂的增效倍数为0.53-1.88倍。  相似文献   
147.
离子注入哈茨木霉筛选高产促植物生长物质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 N+注入哈茨木霉所获得的突变型的发酵液浇灌水稻种子 ,结果发现 :5× 10 - 6、5× 10 - 5、2× 10 - 4木霉突变株发酵稀释液处理的种子幼苗长势优于对照组和木霉原种组。其 5 0倍、15 0倍木霉发酵稀释液浇灌的种子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和原种相比均出现了新的谱带 A- 3、C- 3带。各突变株 5 0倍发酵稀释液和原种发酵液浇灌的水稻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了 B- 3带。而四种浓度的木霉发酵稀释液处理的水稻幼苗 ,其酯酶同工酶与对照组和原种组相比 ,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8.
中国大豆(Glycine max)品种及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2003年中国19个主要大豆种植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豆品种与种质资源的蛋白、脂肪含量和部分大豆品种水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含量和蛋脂总量总体上与品种持平.品种脂肪含量总体上明显高于种质资源脂肪含量,说明当前中国种植的大豆中高脂肪的品种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 北方、黄淮海、南方三大生态区大豆品种和种质资源蛋白含量呈现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而脂肪含量呈现递减趋势.生态、气象因子对大豆蛋白含量的影响大于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较高,基本适合豆制食品加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9.
魔芋葡甘聚糖的pH触发酶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技术研究并实现了以溶液pH值为简易调节开关,对魔芋葡甘聚糖的酶解反应进行触发调控:结果表明:pH为4时底物分子量不发生变化,而当pH调至7时,酶解被触发进行,底物分子量随之快速下降。分析表明:酶在pH变化过程中发生部分复性的可能原因是pH由7调至4的过程中发生沉淀的酶分子维持了天然构象,当pH反调回7时重新溶解,并对KGM进行剪切。  相似文献   
150.
高寒草地是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该系统直接和该地区少数民族的民生相联系。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该系统已经开始严重退化,而单纯的保护将会与当地畜牧业发展发生冲突。为了能深入地认识高寒草地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经济规律,本砑究以甘南合作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经济为对象,首先从生态经济学角度以货币为计量标度,定量分析了一个以草地牧业为主的高寒牧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中单位面积上能流过程和价值流过程,解释该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然后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对该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即畜群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最后利用最优控制方法,对放牧及刈割强度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放牧强度模式,使高寒草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达到最佳平衡。利用这3种方法建立起高寒草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监督和管理模式,用价值流分析明确系统的价值走向和倍增效应,用线性规划使畜牧业的种内和品种结构达到最优化并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利用最优控制方法使畜牧业生产和草地保护有机结合,形成既保护高寒生态系统又改良并发展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