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3 毫秒
91.
制备CVB3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重组质粒DNA疫苗时 ,采用RT PCR从CVB3感染的HeLa细胞中扩增VP1、VP2、2A和 3D基因 ,重组入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中 ,构建pcDNA3/VP2、pcDNA3/VP1、pcDNA3/ 2A和pcDNA3/ 3D重组质粒 ,经酶切和测序证实扩增的序列并将各重组质粒体外转染真核细胞COS 7,用RT PCR检测mRNA的转录 ,用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结果 4种重组质粒酶切出相应大小的目的片段 ,经测序证实为CVB3相应序列 ,Western blot证实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本文成功构建CVB3结构与非结构蛋白的重组质粒DNA疫苗 ,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构建了表达人 PSP94、TNFα衍生物 ( TNFα D1 1 a)及 PSP94与 TNFα D1 1 a( PSP94- TNFαD1 1 a)双功能蛋白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 TNFα D1 1 a、pc DNA- PSP94和 pc DNA- PSP94- TNFαD1 1 a,与 rh PSP94和 rh TNFα D1 1 a蛋白分别在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上进行了 PSP94与 TNFαD1 1 a联合治疗人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当动物肿瘤直径长至约 1 0 mm时 ,将以上 3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以 50 μg/只的量给相应组动物的左右四头肌内注射一次 ,同时设 pc DNA3.0空载体对照组 ;rh PSP9450μg/kg、rh TNFαD1 1 a 1 0 0万单位 /kg、rh PSP94和 rh TNFαD1 1 a以同样剂量联合给药 ,肌肉注射 ,每 d一次 ,连续 1 0 d,同时设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基因治疗动物给药后第 1 5d处死 ,蛋白治疗组停药后第 2 d处死 ,观察疗效 ,计算抑瘤率 .结果显示 ,以上述方式给药 ,无论是基因治疗组还是重组蛋白组 ,给 PSP94的动物肿瘤虽然未见明显缩小 ,但肿瘤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和液化现象 ;给 TNFαD1 1 a的未见明显的抑瘤效果 ;PSP94-TNFαD1 1 a融合基因或 rh PSP94+ rh TNFαD1 1 a联合给药 ,不仅肿瘤有所缩小 ,而且也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和液化现象出现 .初步认为 :( 1 ) PSP94有一定的抗前列腺  相似文献   
93.
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建伟  冯宝树 《西北植物学报》2000,20(6):936-941,T001
观察了蓝粒小麦籽粒灌浆期糊粉层色素形成情况,并分析了蓝粒糊粉层色素的成分。结果表明,在灌浆期,蓝粒小麦籽粒的糊粉层首先是靠近盾片的部分变蓝,而后逐渐向上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糊粉层着色部位既显蓝色,呈现一定程度的紫红色。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含矢车菊素(Delphinidin,红色)、飞燕草素(Cyanidin,蓝色)芍药素等8种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含矢车菊素(Delphinidin,红色)、  相似文献   
94.
The signals that direct pluripotent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lineage‐specific cells remain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s of BMP on vascular progenitor development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 In a serum‐free condition, hESCs sequentially differentiated into CD34+CD31?, CD34+CD31+, and then CD34?CD31+ cells during vascular cell development. CD34+CD31+ cells contained vascular progenitor population that gives rise to endothelial cells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BMP4 promoted hESC differentiation into CD34+CD31+ cells at an early stage. In contrast, TGFβ suppressed BMP4‐induced CD34+CD31+ cel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d CD34+CD31? cells that failed to give rise to either endothelial or smooth muscle cells. The BMP‐Smad inhibitor, dorsomorphin, inhibited phosphorylation of Smad1/5/8, and blocked hESC differentiation to CD34+CD31+ progenitor cells, suggesting that BMP Smad‐dependent signaling is critical for CD34+CD31+ vascular progenitor development. Our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how pluripotent hESCs differentiate into vascular cells. J. Cell. Biochem. 109: 363–374, 2010. © 2009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95.
Recently, most of evidence shows that caloric restriction could induce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in animal model of depression. Based on studies of the brain–gut axis, some signal pathways were common between the control of caloric restriction and depression. However, the specific mechanism of the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induced by caloric restriction remains unclear.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zed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caloric restriction on depression. This review may provide a new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96.
97.
花色苷是有色稻种皮和颖壳里呈现颜色的主要物质,属于类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性。本研究围绕水稻种子形成过程中花色苷含量的变化以及其对稻谷储藏特性变化的影响,探讨花色苷在稻谷储藏中延长种子寿命的作用。结果显示:选取的3个品种中,水稻种子的花色苷形成主要在发育初期,随着颖果体积的增大,颖果花色苷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而颖壳的花色苷含量变化不显著,将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后,仍只有颖果的花色苷含量出现下降的趋势,表明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颖壳的花色苷不参与抗老化的各项代谢反应。老化种子SOD活性分析显示,花色苷含量低的中籼9311可能是通过SOD酶活性增加,削减高温高湿胁迫对种子衰老的影响;由稻谷感染霉菌情况显示在3个水稻品种中,花色苷含量高的品种的抗霉菌能力要稍优于花色苷含量低的品种。但综合来看,花色苷含量高低并不是决定种子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促淤等人为扰动对长江口滩涂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促淤和堤内农业生产对长江口滩涂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SMR)的影响,在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设置3个典型区域,研究了人为扰动和自然状况下湿地SMR的差异性,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环境因子阐明了导致SMR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促淤区现有湿地SMR强度((0.41±0.22)mgCO·2g-·124h-1)高于自然状态区((0.07±0.02)mgCO·2g-·124h-1),且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堤内不同农业生产模式导致的施肥强度差异对堤外湿地SMR也有一定影响。通径分析表明,促淤等人为扰动状态下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是导致其SMR较高的主要原因,其中土壤原核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蔗糖酶活性与SMR强度的关联性尤为显著。而促淤与堤内化肥施用所引起的已有滩涂湿地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变,特别是土壤含水量下降和无机氮含量增高是导致其微生物活性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促淤和堤内高强度施肥的农业生产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堤外现有滩涂湿地的SMR,从而弱化其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