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神头二电厂灰场植物群落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电厂贮灰场常位于电厂附近平原地带,占地面积大,贮留时间长,以山西省神头二电厂马邑贮灰场为例,采用等级聚合分类分析。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灰场环境对植物群落类型,分布,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场区植物分为4个群落,以强耐盐碱的碱蓬群落为优势群落,群落分布和多样性受灰场的影响较小,但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植物群落多样性,均匀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2.
Soil Anti-Scouribility Enhanced by Plant Root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e magnitude of soil anti-scouribility depends on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soil. Plant roots can greatly enhance soil stability and anti-erodibility. A scouring experiment of undisturbed soil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oots on soil anti-scouribility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the soil profile. At the end of each erosion test, plant roots were collected from soil samples and root surface area wa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a computer image analysis system (CIAS). Root surface area density (RSAD),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roots per unit of soil volume, was related to soil anti-scouribility. More than 83% of root surface area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0-30 cm soil layer. Soil anti-scouribilit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RSAD and the value of intensified soil anti-scouribility (ΔAS) can be expressed by exponential equations, depending on the plant species. These equations were ΔAS=9.578 6 RSAD^0.8321 (R^2=0.951) for afforested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ΔAS=7.8087 RSAD^0.7894(R^2=0.974) for afforested Robinia pseudoacacia L., and ΔAS=9.256 6 RSAD^0.8707(R^2=0.899) for Bothriochloa ischemum L.  相似文献   
73.
刺五加腋芽培养中抗褐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刺五加腋芽分化生长过程中褐化现象的结果表明,以75%的酒精消毒40s,0.1%的升汞灭菌8min能较好地抑制褐化现象;1000mg·L^-1维生素C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WPM+1.0mg·L^-16-BA+0.1mg·L^-1NAA培养基的褐化现象最轻:15mg·L^-1蔗糖、5d暗处理和15d转瓶一次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褐化。  相似文献   
74.
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封育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不同封育年限沙棘群落的高等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阶段沙棘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即草本层>灌木层。同一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D和H′虽然数值不同,但在不同封育阶段沙棘群落有基本一致的趋势,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上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荒草地阶段较高,其他阶段的沙棘群落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群落封育,群落相似性增加。总体上,随着沙棘群落的封育,不同科属的植物种类在增加,群落生态优势度增加,群落趋向稳定。采取封禁措施,减少人为干扰,是沙棘群落封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5.
在对山西省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 hm2样地内油松种群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分析法对油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了不同径级油松种群胸径的等值线图。结果表明:油松种群径级Ⅰ、Ⅲ、Ⅳ的最优半方差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径级Ⅱ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说明4个径级都为聚集分布且均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油松种群径级Ⅰ、Ⅱ、Ⅲ、Ⅳ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23.4、15.2、11.1、24.9 m,分维数大小依次为径级Ⅱ(1.999)径级Ⅲ(1.995)径级Ⅳ(1.973)径级Ⅰ(1.969)。以树高为变量作半方差分析的结果与以胸径作为变量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以树高为变量进行的类似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果的准确性。利用Surfer软件绘制的Kriging图直观反映了油松种群空间分布的斑块聚集效果,即油松种群空间格局纹理图。本文利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分析法和Kriging插值方法相结合弥补了传统格局分析方法的不足,能精确直观地反映出油松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斑块的聚集效果等,可为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析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6.
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1990、1995、2000、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斑块密度、斑块边缘长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等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系统地分析了连伯滩湿地1990年以来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1990-2005年,草地、耕地、林地斑块面积在增加,而水域和滩地斑块的面积在不断减小;(2) 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990年的0.9947增加到2005年的1.1247,表明随着人类干扰活动的增加,景观结构异质性增大;(3) 斑块数量的增加、斑块密度的增加以及斑块边缘长度的增加等都说明该区域破碎化程度增加。造成湿地退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长期干旱导致黄河及汾河径流补给大大减少,而人口的压力则是湿地退化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77.
采用旅游影响系数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植被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继续探讨。结果表明:(1)6个旅游影响因子之间的正负相关性均很好地体现了旅游活动对各因子影响的规律性,同时也说明了旅游影响因子的选择与确定以及对其赋值的正确性。它们与自然地理因子、人文地理因子的相关性说明了它们作为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同时也说明旅游活动是景区管理的主要对象。(2)根据旅游影响系数评价分级可知,整个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呈良级和中等水平,某些地段已出现危机感。其中,冰口凹和山顶附近是人为活动影响最强烈、质量管理最差的地段。评价分级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芦芽山旅游开发现状,与实际状况大致吻合,说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3)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距游径的水平距离愈远,敏感水平愈低,景观重要值愈大,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愈大或者稳定,旅游影响系数愈小。  相似文献   
78.
外源NO调控小麦幼苗生长与生理的浓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100-2000 μmol·L-1 5个浓度梯度的SNP(外源NO供体)处理后小麦幼苗的生长、水分生理和光合能力的动态变化,探讨外源NO优化调控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SNP浓度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具有不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低浓度(100~200 μmol·L-1)SNP明显增加了根系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但对根系的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浓度超过200 μmol·L-1的SNP处理后,根系的干物质积累降于对照以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开始降低.低浓度SNP处理(100 μmol·L-1)明显改善了小麦叶片的光合性能从而促进地上部干物质与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且增加了叶片的水势和渗透势.另外,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和叶绿素荧光参数(qP、NPQ)对SNP的反应也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因此,外源NO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100 μmol·L-1SNP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79.
韦兰英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2006,26(11):3740-3748
研究了黄土区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草地植被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表面积、直径和比根长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细根表面积一般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且集中分布于0-40cm土层;随着演替的进行,除20a弃耕地外,0—80cm土层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细根表面积逐渐增加;除25a弃耕地外,细根直径随演替进行逐渐减小。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演替进行而增加,不同演替阶段深层土壤水分较表层稳定。土壤容重的变化趋势为9〈4〈15〈20〈25a弃耕地,根系对表层土壤水分和容重的影响较大,而对深层土壤水分与容重影响较少。不同演替阶段细根各参数和土壤水分、容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各弃耕地细根参数之间,细根参数和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在草本植被的不同演替阶段均是影响其细根垂直分布的关键因素。土壤容重在演替早期对草本植被根系的影响较小,随着演替进行其影响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80.
李佳佳  樊妙春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2019,39(21):7996-8002
为了解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刺槐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采集了黄土高原南北样带上12个典型样点的刺槐林土壤,测定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并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刺槐林土壤SOC、TN、TP含量均随降水量降低而降低,且土壤SOC与TN的空间变化具有一致性;土壤SOC、TN、T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且TN、C:P、N:P与土壤含水量也呈显著正相关(P <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