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7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91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9年   2篇
  196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51.
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措施,也是将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福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具有“山、海、城”特色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对2015和2018年福州市GEP进行核算,从时空变化角度对福州市GE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2015、2018年福州市GEP分别为9205.92、10472.42亿元,人均GEP分别为13.02、14.39万元,生态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分别为941.81、1102.61亿元,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分别为6364.20、5988.51亿元,生态文化服务价值分别为1899.91、3381.3亿元。与2015年相比,2018年福州市GEP增加1266.50亿元,增幅为13.8%,主要得益于生态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的增加。然而,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减少375.69亿元,降幅为5.9%,主要源于气候调节、水流动调节和水质净化服务价值的减少。福州率先探索建立一套具有山、海、城特色的核算体系,可以为福建省其他城市及我国其他地区的核算工作提供“福州样板”,同时助推建立生态价值实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2.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激活与创伤、缺血再灌注等病理刺激引起的神经元凋亡有关,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能够促进神经元凋亡、激活ERS,但ERS在JEV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为了研究ERS在JEV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以神经细胞株SH-SY5Y为对象,感染JEV并加用ERS激动剂、ERS抑制剂或转染阴性对照(NC) siRNA、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siRNA,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ERS蛋白PERK、肌醇必需酶-1α(IRE1α)、活化转录因子6(ATF6)及凋亡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 显示:JEV组SH-SY5Y细胞的凋亡率及PERK、CHOP、Caspase-12、Bax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IRE1α、ATF6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JEV组比较,激动剂组SH-SY5Y细胞的凋亡率及PERK、CHOP、Caspase-12、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抑制剂组SH-SY5Y细胞的凋亡率及PERK、CHOP、Caspase-12、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与si-NC+JEV组比较,si-PERK+JEV组SH-SY5Y细胞的凋亡率及PERK、CHOP、Caspase-12、Bax的表达水平P显著降低,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ERS的PERK通路激活与JEV诱导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3.
阐明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8-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和病毒基因特征。对2018-2019年中国流腮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2018-2019年中国流腮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65/10万和21.48/10万,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是我国流腮的高发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5.30%和82.56%。流腮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份均有流腮病例报告,西部和中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东部地区。2018-2019年共获得160条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SH基因序列,其中150条(93.75%)序列鉴定为F基因型MuV,在我国11个省份检测到;10条(6.25%)序列为G基因型MuV,2019年在广东、湖北和新疆3个省份检测到。和我国既往流行MuV代表株相比,2018-2019年流行的F基因型MuV代表株序列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相对集中。现阶段我国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未发生明显改变,仍呈现病毒自然流行模式;F基因型作为优势流行基因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流行,但毒株的遗传多态性有所降低,这可能和我国实施1剂次腮腺炎疫苗常规免疫策略有关。G基因型MuV主要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但流行范围在逐渐扩大。建议进一步加强两剂次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降低我国腮腺炎易感人群。同时持续性开展MuV流行学和病毒学监测工作,为鉴别病毒的来源,确定病毒传播途径和评估腮腺炎疫苗免疫策略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4.
尕海湿地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尕海湿地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变化规律,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尕海湿地未退化(U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4个退化演替阶段的土壤总氮(TN)和有机氮组分[未知态氮(HUN)、酸解氨态氮(AMN)、酸解氨基酸态氮(AAN)以及氨基糖态氮(ASN)]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当尕海湿地退化演替到LD时,0~10 cm层土壤TN、HUN、AMN和AAN含量分别降低17.3%、19.4%、8.6%和-5.6%,MD时分别降低28.0%、19.4%和17.1%和0,HD时分别降低35.8%、28.8%、28.6%和55.6%;10~20 cm层,LD时上述氮素含量分别降低4.0%、10.3%、2.9%和9.1%;MD时分别降低21.0%、18.3%、-2.9%和-9.1%;HD时分别降低9.9%、38.9%、21.2%和51.4%;而20~40 cm无显著变化;4个退化阶段各酸解氮组分占TN比例大小顺序为HUN(25.9%~32.5%)> AMN(6.7%~11.1%)> AAN(4.8%~11.1%)> ASN(1.2%~4.4%)。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是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尕海湿地退化显著降低了0~10 cm层土壤TN及酸解氮各组分含量,减弱了土壤氮“汇”功能,AAN和ASN对湿地退化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5.
156.
原生质体的大量制备是研究原生质体转化、诱变、融合等技术的关键,液泡的制备对研究液泡中分解、转运有机物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分离技术还不够成熟.本研究从聚多曲霉菌菌丝中分离原生质体和液泡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以聚多曲霉菌DJ515-2菌丝为材料,探索不同因素对原生质体和液泡制备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多曲霉菌DJ515-2在菌龄42 h,以3%纤维素酶、1%蜗牛酶和3%的溶壁酶组成复合酶液,25℃下酶解4 h,原生质体达到最大产量,为5.167×105个/mL.同时,在此基础上裂解液泡的最优条件为pH7.5、1.0mol/L KCl、0.020%Triton X-10,其产量达2.63×105个/mL,产率为原生质体的50.8%,相比采用多元碱化合物诱导真菌原生质体裂解释放液泡的产率增加了 40%~45%.本研究为真菌和植物的各种原生质体技术及基于亚细胞层面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57.
基于CRISPR/Cas系统出现的单碱基编辑技术可以实现高效且简便的单个碱基的替换编辑,其原理是将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或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与Cas9n(D10A)形成融合蛋白,通过CRISPR/Cas精准识别和定位DNA上的靶位点后,利用胞嘧啶脱氨酶或腺苷脱氨酶将靶点距离sgRNA位点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PAM)序列端的4~7位的单个碱基发生单碱基转换或颠换。对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单碱基编辑技术发现的历史、组成和分类、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该系统最新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8.
韦宇华  邹月  周艳辉  刘朴  李玉 《菌物学报》2021,40(2):395-402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轮柄菌Polysphondylium violaceum和簇生岐柄菌Cavenderia fasciculata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这两种网柄细胞状黏菌中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醛、吲哚、萜、酮、酯和酚类化合物。其中,紫轮柄菌P. violaceum的挥发性成分有15种化合物,簇生岐柄菌C. fasciculata的挥发性成分有27种化合物,二者共有化合物11种,部分化合物可用于制作香料等,研究结果为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9.
The vacuole is a unique plant organelle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cellular homeostasis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 condition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biotic stress on vacuole structure has not been examin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3D) visualization. Here, we performed 3D electron tomography to compare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vacuole during infection with different viruses. The 3D models revealed that vacuoles are remodeled in cells infected with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or tobacco necrosis virus A Chinese isolate (TNV‐AC),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spherules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vacuole. These spherules contain neck‐like channels that connect their interior with the cytosol. Confocal microscopy of CMV replication proteins 1a and 2a and TNV‐AC auxiliary replication protein p23 showed that all of these proteins localize to the tonoplast.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replication proteins alone is sufficient to induce spherule formation on the tonoplast, suggesting that these proteins play prominent roles in inducing vacuolar membrane remodeling.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3D structures of viral replication factories built on the tonoplasts.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vacuole biogenesis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nd during assembly of plant (+) RNA virus replication complexes.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