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25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根据NCBI GenBank中报道的NPR1一级结构信息,采用Blastn、Blastx、ExPASy和Protean等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抗原性指数分析,获得三段序列特异性较高的多肽,并从中优选一段序列特异性多肽,采用9-氟甲氧羰基固相合成法获得序列特异性最好的多肽,采用HPLC和LC-MS测定合成多肽的浓度和分子量,试验表明目的多肽纯度达88%、目的多肽分子量为1.92234 kD。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多肽与KLH进行偶联获得免疫原Pep-KLH,并将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以获得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其效价和特异性,经ELISA检测表明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可与Pep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经Western blotting试验表明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可识别烟草叶片特异性条带,其相对分子量为65 kD,与预测分子量相符,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备的NPR1多肽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42.
The T help 1 (Th1) and Th2 cell classification have provided th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D4+ T cell biology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for almost two decades. Recent studies have defined a previously unknown arm of the CD4+ T cell effector response, the Th17 lineage, which promises to change our understanding of immune regulation, immune pathogenesis and host defense. The factors that specify differentiation of IL‐17 producing effector T cells from naïve T cell precursors are being rapidly discovered and are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mechanisms by which signals from cells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guide alternative pathways of Th1, Th2, or Th17 development. In this review, we will focus on recent studies that have identified new subsets of Th cells, new insights regarding the induced gen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s of Th17 cells and immune regulatory effects. J. Cell. Physiol. 211: 273–278, 2007. © 2007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43.
NAD(P)生物代谢在能量代谢,维持氧化还原稳态以及调节细胞寿命等许多细胞进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NAD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的抑制剂就成为备受关注的候选新药,如NAD合成酶抑制剂。本文对微生物中的NAD合成酶的催化活性特征,晶体结构,调控因子以及基于晶体结构的抑制剂设计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基于NAD的治疗领域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
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建立黄芪中黄芪甲苷的柱前衍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并用该法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以吡啶-苯甲酰氯(2.5:1)为衍生化试剂,对黄芪甲苷分子中的羟基进行苯甲酰化,以甲醇-四氢呋喃-水(90:4:6,0.2%三乙胺)为流动相,VD3为内标物,在230nm波长处检测。结果黄芪甲苷在0.004-0.080mg.mL^-1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4.7  相似文献   
45.
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芯片是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将大量的生物讯息密码(寡核苷酸、cDNA、基因组DNA等)固定在玻片、硅片等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基因芯片技术本质是生物信号的平行分析,它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检测杂交亲和与否,再经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由于其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已引起国际国内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基因芯片的概念,技术特点及主要分类,着重对其在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分析,基因组DNA分析,后基因组学研究以及转基因农作物检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说明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46.
建立了纯化光合膜蛋白质复合体Cytb6f的新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新方法简单明了,只包括透析离心和用硫酸铵分级沉淀两个步骤,而且适于大批量制备。按此方法从菠菜叶绿体分离纯化的制剂含9.8nmolCytf·mg-1;SDSPAGE显示4条主要区带及1条低分子量区带,背景干净;Cytb6(b型血红素)∶Cytf=2∶1(mol∶mol),Chla∶Cytf=1∶1(mol∶mol);酶活性(PQ2H2→Cytc)80μmolCytc·nmolCytf-1·h-1左右;产率可达38%。  相似文献   
47.
Patients with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will develop vision loss in the center of the visual fiel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mediated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 cell apoptosis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of AMD.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pro-survival effect of 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α-MSH) on oxidative stressed RPE cells. We found that α-MSH receptor melanocortin 1 receptor (MC1R) was functionally expressed in primary and transformed RPE cells. RPE cells were response to α-MSH stimulation. α-MSH activated Akt/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and Erk1/2 signalings in RPE cells, which were inhibited by MC1R siRNA knockdown. α-MSH protected RPE cells from hydrogen peroxide (H2O2)-induced apoptosis, an effect that was almost abolished when MC1R was depleted by siRNA. α-MSH-mediated S6K1 activation and pro-survival effect against H2O2 was inhibited by Akt inhibitors (perifosine, MK-2206 and LY294002). Further, mTOR inhibition by rapamycin, or by mTOR siRNA knockdown, diminished α-MSH’s pro-survival effect in RPE cells. Thus, Akt and its downstream mTOR signaling mediates α-MSH-induced survival in RPE cells. In summary, we have identified a new α-MSH–MC1R physiologic pathway that reduces H2O2-induced RPE cell damage, and might minimiz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MD.  相似文献   
48.
为探讨细胞因子基因(人IL-2、IL-6)转导对于肿瘤细胞膜MHC抗原及细胞膜糖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本文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含人IL-6、IL-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分别导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法,对基因转导的瘤细胞细胞膜糖蛋白及MHC抗原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两种基因修饰的MCF-7细胞MHCⅠ型抗原表达均获得增强,此外,基因转导细胞可程度不同地表现出细胞膜多种糖蛋白表达的变化。提示肿瘤细胞膜抗原及糖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是细胞因子基因转导影响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重要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大熊猫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种群面临着传染病和栖息地破碎化等持续威胁,其中生殖系统的细菌感染和菌群失衡会影响大熊猫生殖健康,严重者可导致流产,是引起大熊猫繁殖障碍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对精液与包皮分泌物样本的菌群组成情况及分离培养潜在致病菌开展研究。[方法] 通过采集13份大熊猫包皮分泌物和12份精液样本,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细菌培养及PCR鉴定的方法,确定样本中的细菌种类。[结果] 菌群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细菌丰度在大熊猫包皮与精液中均为最高;在属水平上,不同时期的雄性大熊猫包皮的菌群可能会发生改变,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Dolosicoccus是Ⅰ期包皮样本中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分别为15.45%和12.40%;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是Ⅱ期包皮样本中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相对分度分别为37.94%和9.68%;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是精液样本中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分别为14.40%和12.88%。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精液样品高于Ⅰ期包皮样品和Ⅱ期包皮样品,Ⅰ期包皮样品和Ⅱ期包皮样品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得到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在内的多种潜在性致病菌。[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大熊猫精液和不同时期包皮分泌物的菌群组成,其优势菌属存在差异,大熊猫包皮与精液中存在潜在性致病菌,这可能对大熊猫的生殖系统健康带来威胁,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为了评估近20年来上海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鱼类多样性的变化状况, 本文于2019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对苏州河13个断面的鱼类样本进行了采集, 对鱼类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作了分析。结果显示, 2次采集共获得鱼类样本10,102号, 隶属于8目15科37属45种。夏季和秋季, 上游8个断面的鱼类均为36种, 下游5个断面则为12种和15种。从上游到下游,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总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 夏秋两季上游断面共同的优势种为似鳊(Pseudobrama simoni), 下游为鲫(Carassius aurat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丰度生物量曲线表明, 全河段鱼类群落结构总体上并不稳定, 特别是夏季的下游河段。Cluster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明显将鱼类群落分为上游群组(I)与下游群组(II), 似鳊、泥鳅、鲫、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和兴凯鱊(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等是造成群组间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与2001年的43种、2006年的28种相比, 本次调查的物种数出现了明显回升, 特别是下游河段。这种上游鱼类向下游迁移的趋势, 预示着下游中心城区与上游郊区河段的水质差别正在缩小, 水生态系统恢复迹象明显。本文认为, 上下游之间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缩小以及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等在下游河段的出现, 可作为苏州河综合整治效果的重要生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