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要: 光周期在昆虫滞育中起重要作用, 而昆虫光敏感性差异导致了光在昆虫滞育解除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多样性。为明确光周期在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滞育解除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本研究测定了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9L∶15D)条件下, 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种群成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的干重、 含水量、 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 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及蛋白质和糖原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雌成虫干重在长光照下处理30 d低于短光照下, 其他处理时间的干重均高于短光照下, 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雄成虫在长光照下处理5 d的干重高于短光照下, 其余处理时间的干重均低于短光照下, 其中处理30 d 时差异显著(P<0.05)。雌、 雄成虫含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长光照下上升显著(P<0.05), 短光照下上升不显著(P>0.05)。雌、 雄成虫的SCP、 FP在短光照下处理不同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而长光照下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成虫蛋白含量在短光照条件下雄虫处理10 d以及雌虫处理15 d均显著低于长光照(P<0.05), 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短光照处理成虫体内糖原含量均高于长光照, 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解除过程中的SCP、 FP、 糖原变化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 而对干重、 含水量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性别只对成虫FP与糖原有显著影响(P<0.05); 处理时间对干重、 含水量、 SCP、 FP、 蛋白及糖原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1)。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SCP、 FP、 蛋白及糖原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对干重及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初产卵成虫体内物质含量变化测定发现, 长光照(处理10 d)下雌、 雄成虫体内蛋白和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短光照(处理25 d)下(P<0.01), 雄成虫体内含水量显著高于短光照下(P<0.05)。结果说明, 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在长、 短两种光周期下均逐渐解除滞育, 但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62.
Begonia pellionioides YM. Shui & WH. Chen,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egonia L. (sect. Petermannia (Klotzsch) A. DC., Begoniaceae),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The new species is endemic to limestone areas in Southea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and is most similar to Begonia hainanensis Chun & F. Chun but distinguished by its more elongated leaves with cuneate base and acuminate to caudate apex, tepals adaxially with spiny hairs and sharply triangular capsule wings with truncate superior margin. Besides, the unknown flower morphology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Begonia sublongipes YM. Shui in Begonia sect. Petermannia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63.
研究旨在对尖毛虫属内现有物种的3种乱序小核基因结构进行比较,探讨其乱序模式。于湛江湖光红树林水域中采集到一个尖毛虫属物种Oxytricha sp.(ZJ),成功扩增了其肌动蛋白Ⅰ(ActinⅠ)、端粒结合蛋白(α-TBP)、DNA聚合酶α(DNA pol α)3个乱序基因的完整大核基因序列和完整/部分小核基因序列,并结合已有资料对比研究了尖毛虫属这3个乱序基因的进化。结果表明:(1)Oxytricha sp.(ZJ)与O.nova的小核Actin Ⅰ基因具有相同的乱序模式,区别于其余的尖毛虫属物种;在增加尖毛虫属物种的基础上,对前人推测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MDS-IES接合处移动现象在乱序MDSs之间并非比非乱序MDSs之间更保守。(2)Oxytricha sp.(ZJ)与O.nova的小核α-TBP基因具有相同乱序模式和相似长度的IESs。(3)Oxytricha sp.(ZJ)的小核DNA pol α基因乱序模式,区别于任一已报道物种,与属内O. trifallax最为相近。基于序列分析,在DNA pol α基因中发现了一例IES转换为MDS的痕迹,以及由此导致原先MDS的丢失。研究发现在编码区内IES向MDS的转变,使得本应删除的序列成为基因组永久保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4.
最近几年,采用红至红外波长(600~1 100 nm)的低功率光照(low-dose light,LDL)疗法对组织代谢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的调节效应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生物能学和光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推动了低功率光照在疾病治疗领域的革新.有报道指出,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能响应低功率光照,产生细胞因子和保护性的蛋白质分子来缓解一些疾病的进程.因此,本文将从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对低功率光照改善的一些疾病的免疫学现象及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5.
一种新型的双功能体内突变检测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有两个LacI靶基因的穿梭质粒pMCLacI/neo整合入小鼠的基因组中 ,建立一种能同时分析体内表达基因和沉默基因的双功能的新型体内突变检测系统 ,使在体内比较分析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基因和沉默基因的突变谱和突变率成为可能。486个经显微注射过 pMCLacI/neo质粒的C5 7BL/ 6小鼠的受精卵 ,分别移植入 18只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中 ,产下 32只存活小鼠 ,进一步检测证实 :(1)有 5只小鼠在基因组中整合有 pMCLacI/neo基因 ;(2 )该质粒中的两个LacI靶基因 ,只有一个表达 ;(3)能有效地从小鼠基因组中回收 pMCLacI/neo基因。因此 ,成功建立了pMCLacI/neo的转基因小鼠品系 ;可以将该小鼠用于整体动物水平研究表达基因和沉默基因突变机制的模型 ;该模型为一种具有双功能的新型体内突变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66.
从12种限制性内切酶中筛选出6种可获得种间多样性的内切酶:Alu Ⅰ,Taq Ⅰ,Hae Ⅲ,Hinf Ⅰ,Msp Ⅰ,Xba Ⅰ,对广义双眉虫Diophrys-complex5个种(伪寡毛双眉虫Diophrys apoligothrix、悬游双眉虫D.appendiculata、盾圆双眉虫D.scutum、秀丽拟双眉虫Paradiophrys irmgard、针毛类双眉虫Diophryopsis hystrix)共7个种群的核糖体基因(18S小亚基、部分23S大亚基及其内转录间隔区域)进行多位点酶切。结果显示,种间差异明显大于种内差异。利用RAPDistance1.04软件构建的邻接树表明,盾圆双眉虫的3个种群表现出高度的同源性;3个近缘属(双眉虫属、拟双眉虫属、类双眉虫属)可以被明确区分,并支持类双眉虫属与拟双眉虫属的独立性。从GenBank/EMBL数据库中获得广义双眉虫及相近种的小亚基单位核糖体RNA(SSrRNA)基因序列,利用邻接法(NJ),贝叶斯法(Bayesian)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具有基本一致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狭义双眉虫属Diophrys为单源发生系,并与类双眉虫属Diophryopsis组成姐妹群;尽管拟双眉虫属Paradiophrys具有广义双眉虫典型的形态学特征,但与尾刺虫属Uronychia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本工作同时表明,核糖体DNA限制性酶切(ARDRA)技术可靠地区分纤毛虫的形态相似种,并在双眉虫属间水平的系统关系推定中存在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7.
SUMO-1与PML-NB     
泛素相关小修饰蛋白-1(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1,SUMO-1)作为一个修饰因子,主要作用是翻译后的调控,对基因表达及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意义.SUMO-1可共价修饰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 PML)蛋白,是后者定位到核体(nuclear body,NB)的前提.SUMO-1修饰的PML-NB能够进一步招募其他蛋白质,从而调节其功能,其中SUMO可以作为PML/p53通路中的一种调节蛋白.当PML作为转录催化因子与p53结合时,会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激活p53的促凋亡活性.另外,GFP-SUMO-1的过表达能阻止PML-NB的微结构形成,其原因是从PML修饰中转变成了SUMOylation形式,从而SUMO-1在调节PML核体的完整性上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SUMO-1与PML及PML-NB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月季‘绿萼’花器官发育相关microRNA的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了中国古老月季‘绿萼’(Rosa chinensis ‘Viridiflora’)和‘月月粉’(R.chinensis‘Old Blush’)花蕾期的microRNA(miRNA)文库,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绿萼’文库中,鉴定到已知的miRNA成熟体39个,miRNA前体42个;预测到新的miRNA成熟体56个,前体57个。在‘月月粉’文库中,鉴定到已知RNA成熟体39个,已知miRNA前体40个;预测到新的miRNA成熟体53个,前体57个。与‘月月粉’相比,‘绿萼’中差异表达的miRNA有31个,其中17个上调、14个下调。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miR156、miR398和miR535在2种月季的花蕾期表达上调,而miR167、miR172和miR396表达下调。进一步检测miR172和miR156在2种月季不同花器官中的表达差异,发现miR172在‘绿萼’的花瓣、雌、雄蕊中表达显著下调,提示miR172可能通过负调控其靶基因RcAP2的表达,在‘绿萼’花器官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The earliest known ovules in the Late Devonian (Famennian) are borne terminally on fertile branches and are typically enclosed in a cupule. Among these ovules are some that have terete integumentary lobes with little or no fusion. Here, we report a new taxon, Latisemenia longshania, from the Famennian of South China, which bears cupulate ovules that are terminal as well as opposite on the fertile axis. Each ovule has four broad integumentary lobes, which are extensively fused to each other and also to the nucellus. The cupule is uniovulate, and the five flattened cupule segments of each terminal ovule are elongate cuneate and shorter than the ovule. Associated but not attached pinnules are laminate and Sphenopteris-like, with an entire or lobate margin. Latisemenia is the earliest known plant with ovules borne on the side of the fertile axis and may foreshadow the diverse ovule arrangements found among younger seed plant lineages that emerge in the Carboniferous. Following the telome theory, Latisemenia demonstrates derived features in both ovules and cupules, and the shape and fusion of integumentary lobes suggest effective pollination and protection to the nucellus. Along with other recent discoveries from China, Latisemenia extends the palaeogeographic range of the earliest seed plants.  相似文献   
70.
植物导管结构特征对其自身的生存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但目前对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这方面的认识仍然不足。为了研究这一地区的植物导管特征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选择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亚热带森林中两种优势种桂林栲(Castanopsis chinens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 通过比较旱季(10月至次年3月)两树种的导管形态特征、叶片形态特征、叶片生理特征来研究环孔材树种和散孔材树种的功能性状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树种的这些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1)木荷(散孔)导管密度显著高于桂林栲(环孔), 而桂林栲导管的直径远大于木荷导管的直径。2)木荷叶片含水量(LWC)、叶绿素a/b值显著大于桂林栲, 而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则显著低于桂林栲, 两者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并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在亚热带森林中, 环孔材树种桂林栲在温度高湿度低的干旱条件下, 能够通过增加叶片比叶面积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 而另一方面, 其叶片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较弱, 而散孔材木荷则具有较好的光能转化能力和干旱耐受能力, 这种差异性在降水格局变化逐渐加深的背景下, 可能会引起森林群落结构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