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20篇
  免费   1621篇
  国内免费   185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1124篇
  2020年   755篇
  2019年   941篇
  2018年   867篇
  2017年   588篇
  2016年   844篇
  2015年   1237篇
  2014年   1487篇
  2013年   1555篇
  2012年   1872篇
  2011年   1662篇
  2010年   997篇
  2009年   931篇
  2008年   999篇
  2007年   875篇
  2006年   778篇
  2005年   737篇
  2004年   577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52.
Four experiments were replicated 1) to establish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PC), sperm motility, and the acrosome reaction (AR), 2)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rabbit serum (RS) on these endpoints, 3) to compare buck differences in induction of the AR, and 4) to examine fertilizing ability in vitro of sperm tested under the first three objectives. Semen was collected from Dutch-belted rabbits, washed once by centrifugation, resuspended, and preincubated for 2 or 4 hr in a 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DM), DM plus 20% RS, or BSA-free DM plus 20% RS at 37°C. At the end of preincubation LPC was added to the preincubated sperm at concentrations of from 0 to 100 μg/ml. Sperm were examined .5–4 hr later for AR and sperm motility.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sperm and ova were coincubated in DM up to 24 hr after insemination and in a more complex medium for another 24 hr. Addition of LPC to 4-hr-preincubated sperm was more effective for inducing the AR than addition to 2-hr-preincubated sperm. A significant increase (P < .05) in the AR occurred in 15 and 30 min following exposure to 100 and 80 μg of LPC per ml, respectively, but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LPC decreased sperm motility. Addition of 20% RS to DM with or without BSA surprisingly inhibited the AR but maintained sperm motility, as expected. Bucks differed (P < .05) in the initial percentage and the induced percentage of AR sperm. For the AR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LPC per ml was 80 μg, but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60 μg tended to be superior.  相似文献   
53.
不同苗龄的尾穗苋黄化苗对10 min,15Wm~(-2)白光的反应能力不同。光诱导的苋红素合成始于播种后第 20h,至50h合成能力最大,82h以后幼苗对短时光照的反应能力趋于消失。苋红素合成的滞后期为3h,光处理后18h色素积累达到高峰。光调节苋红素合成符合红光—远红光可逆诱导反应等两个基本模式,确证光敏色素参与调控苋红素合成.  相似文献   
54.
聚乙二醇处理的大豆种子的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超氧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受低温吸胀冷害的种子子叶的活性,相关的酶活性协同地增长,而蛋白质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些酶活性的提高可能是渗透调控处理对细胞膜系统修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56.
分别对接种与否的大麦抗—感白粉病等基因系—叶期幼苗取材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病原的侵入使抗—感两系在30Kd以下的低分子量区域的蛋白质发生了明显变化。接种48小时之后,抗病系在pH5.5、6.0、6.8及8.8附近出现了对照中所没有的蛋白质,而在pH6.0和8.8附近的蛋白质则较对照有减小的趋势;感病系在pH6.0附近蛋白质明显增多,在pH8.8处不仅在量上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种类也有增加。结果还表明,抗—感系间在未接种的情况下双向电泳图谱也有差异,接种之后由于感病系在pH8.8处蛋白质的特异性合成,使抗—感两系间的差异缩小。  相似文献   
57.
58.
59.
阔叶红松林合理经营与土壤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研究证明,阔叶红松林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因为它具有最优化的林分结构,这个结构特点,使它的复层异龄和针阔混交的群落结构影响下的土壤肥力较高,土壤微生物类群复杂,活动活跃,森林有机残体的分解与转化较快。系统内的氮、碳及无机养分的循环,能满足林木生长对养分不断增长的需要。系统内各个生态因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为了不断提  相似文献   
60.
几个生态因子对黄盖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庶万  郑振虎 《生态学杂志》1989,8(5):19-21,F004
黄盖鲽(Psuedopleuronectes yokohameGünther)是鲽科中的冷温性鱼类,广泛分布在日本、朝鲜及我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地方种群多,洄游范尉小,适应能力强,既是底栖生物食性,又可耐较低的温度,虽非名贵鱼种,却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开展近海增殖时,不存在越冬和效益外流问题。因此,早在60年代,日本山口县和大分县的学者们,便开始着手该品种的人工孵化和增殖放流试验。80年代初已达年放流2—3cm的稚鱼苗7.0×10~6尾的水平。为了在渤海开展增殖工作,建立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