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44篇
  免费   1950篇
  国内免费   227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683篇
  2021年   1094篇
  2020年   821篇
  2019年   969篇
  2018年   987篇
  2017年   680篇
  2016年   910篇
  2015年   1367篇
  2014年   1678篇
  2013年   1738篇
  2012年   2091篇
  2011年   1898篇
  2010年   1197篇
  2009年   1156篇
  2008年   1206篇
  2007年   1145篇
  2006年   953篇
  2005年   770篇
  2004年   686篇
  2003年   596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3篇
  1968年   3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302.
303.
304.
古DNA捕获技术目前已获得极大的发展,能够从骨骼和环境沉积物等多种材料中获取到目的DNA片段,而且对于保存环境较差的低纬度地区,同样能够获取有效的内源DNA片段,极大地丰富了古DNA研究的材料来源。本文围绕这一新技术开展总结和讨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总结并介绍该技术应用前景;2)应用这一技术打开了中国南方早期人群研究的新局面,梳理该新技术的应用对史前中国南方人群古基因组研究所获得的新认识,并对中国南方早期人群古基因组深入分析;另外,利用古DNA捕获技术成功获取云南3446~3180 BP的大阴洞遗址4例高质量线粒体基因组信息,并开展了人群遗传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5.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一种啮齿动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危害严重, 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模型及小波分析方法, 对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1984-2016年HFRS的发生与鼠类、气候和经济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 探讨气候和经济因素对HFRS发生的影响。小波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HFRS暴发史可能分为两个时期, 推测每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主要宿主, 在2002年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可能取代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成为HFRS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广义可加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HFRS的发生与1984-2001年黑线姬鼠密度间存在极显著非线性效应(F2.06,9.02 = 102.415, P < 0.01), 两者间显现为正相关; 与2002-2016年的褐家鼠密度间呈正相关(F1.67,9.02 = 73.929, P < 0.01); HFRS主要宿主的这种变化可能与当地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有关: HFRS的发生与年平均温度存在极显著的非线性效应(F2.93,9.02 = 12.164, P < 0.01), 两者间呈负相关; 同样, HFRS的发生与上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存在显著非线性效应(F1.70,9.02 = 2.917, P < 0.05), 两者间也呈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途径证明了这种转移机制, 发现温度对HFRS发生有显著的直接负向影响以及通过褐家鼠的间接正向影响; GDP对HFRS发生有直接的负向影响。本研究表明HFRS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相关, 两者均能影响HFRS的暴发, 该结论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对HFRS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306.
通过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植物在大型底栖动物的食源占比,可以为滨海湿地下行效应提供直接证据。本文研究了黄河三角洲高潮滩芦苇区天津厚蟹的食性和食源。结果表明: 该植被区蟹类密度为(5.5±1.5) ind·m-2,存在夜间攀爬芦苇取食的行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天津厚蟹具有明显的食物偏好,偏好取食芦苇新鲜叶片。通过稳定同位素食源分析发现,在野外自然环境下,芦苇叶片是天津厚蟹的重要食源之一。鲜叶[5月:(6.4±4.9)%;7月:(5.8±4.9)%;9月:(12.5±8.8)%]和枯叶[5月:(12.4±7.8)%;7月:(15.5±9.9)%;9月:(15.1±9.4)%]的食源占比均具有时间异质性。天津厚蟹不仅可能通过取食抑制芦苇生长,还可能通过取食的扰动行为影响该植被区的枯落物分解。  相似文献   
307.
鲎是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是世界现存4种鲎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是河口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 同时其血液被用于生产医用检验试剂――鲎试剂。中华鲎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相当狭窄, 仅局限于日本濑户内海向南延伸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岸以北的太平洋西岸海域, 其中在中国东岸和日本南部海域的历史产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华鲎种群数量出现了显著减少, 2019年中华鲎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正式更新为濒危(EN), 明确了中华鲎资源呈现全球性衰退的状态, 究其原因可归纳为鲎生境破坏和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在开展鲎资源保护的实践工作中, 作者深刻反思当前鲎资源保护在海洋保护区划定、增殖放流及科普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包括加快完善种群基线数据, 制定标准化种群和生境基线监测指南, 构建科学放流体系等, 以期推进全球范围内的中华鲎资源保护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08.
罗霄山脉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 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型山脉, 面积约6.76万km2。该山脉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季风区, 生物多样性丰富, 是亚洲东部第三纪冰期动物重要的避难所。为了解罗霄山脉翼手目物种多样性状况, 本研究组于2013-2018年, 使用雾网、手网和竖琴网等工具开展了针对性调查与标本采集, 同时运用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生学方法鉴定物种。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记载: 罗霄山脉地区现有翼手目物种4科14属40种, 其中罗霄山脉翼手目新记录种25种, 省级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9种。同时, 本研究基于5年的调查采集位点, 使用生物多样 性与气候变化虚拟实验室(the Biodiversity & Climate Change Virtual Laboratory)在线生境预测平台, 对罗霄山脉翼手目物种当前的适生区, 以及3种不同量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RCP 2.6 / 6.0 / 8.5) 2050年的适生区进行预测, 其中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的模型解释力较优, 其预测结果显示: 影响该区域翼手目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降水季节性和年平均温度; 山脉中部及南部为翼手目的高适生区, 面积约为罗霄山脉的30%; 与当前适生区相比, RCP 2.6情景下2050年该类群适生区有所扩增, RCP 6.0和RCP 8.5情景下均会导致翼手目适生区急剧缩减, 且分布区将迁移至高海拔区域以响应气候变化。而本项目的开展不仅初步掌握了罗霄山脉翼手目物种多样性本底状况, 也为开展后续的翼手目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09.
Tan  Tingting  Liu  Rongpeng  Luo  Qin  Ma  Jingwen  Ou  Yao  Zeng  Wenhui  Feng  Lichun  Xu  Hanfu 《Transgenic research》2020,29(2):243-251
Transgenic Research - The cytoplasmic actin gene Actin4 (A4) in silkworm (Bombyx mori) was isolated 20&nbsp;years ago and has a distal promoter upstream of the first exon and a proximal...  相似文献   
310.
During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of erythrocytes, the surface molecules of erythrocytes are gradually expressed and stabilized. These molecules are to be antigenic in addition to their functions of maintaining cell membrane structural stability, material transport and exchange of cells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cells. The antigenic molecules on the erythrocyte surface are called erythrocyte blood group antigens. The blood group antigen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blood group antibodies in vivo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also form the basis for research on blood group related diseases. Three hundred and sixty-eight erythrocyte blood group antigens have been confirmed so far, which are classified into 39 blood group systems, 5 blood group collections and 2 blood group series. Based on the diversity of blood group antigens and their composition of glycolipids, glycoproteins and other molecules, this study mainly reviews the classifica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antibody response and gene regulation of blood group antigens, and explain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versity of blood group antig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