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74篇
  免费   3240篇
  国内免费   5249篇
  44063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505篇
  2022年   1176篇
  2021年   1882篇
  2020年   1365篇
  2019年   1744篇
  2018年   1588篇
  2017年   1230篇
  2016年   1663篇
  2015年   2418篇
  2014年   2912篇
  2013年   3009篇
  2012年   3628篇
  2011年   3290篇
  2010年   2110篇
  2009年   1877篇
  2008年   2103篇
  2007年   1889篇
  2006年   1651篇
  2005年   1351篇
  2004年   1105篇
  2003年   1037篇
  2002年   871篇
  2001年   547篇
  2000年   477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9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1篇
  197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效应模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景观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它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共同作用的结果,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研究对于准确掌握景观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及进一步开展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它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及景观破碎度等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时期景观格局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室理论对未来50a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不同干扰程度下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至2001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斑块数从421块增加到452块,景观破碎度呈增大趋势。景观多样性从0.6066减少至0.6028,而景观均匀度却增加了0.0026,但景观格局总体上未出现显著的变化,即仍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基质景观,其它景观类型镶嵌其中的景观格局,表明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②从局部上看,5a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各景观类型除河流景观外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杉木林、农田与马尾松林景观面积减少量居前3位,分别减少了0.5644、0.2833、0.2804,而茶园与居住地面积却分别增加了0.7285、0.0814km^2。因此,毁林种茶是造成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③不同干扰程度下景观格局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均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优势度恰好相反,从而提供了一个证明“干扰是导致景观多样性增大”论断的有力实例。  相似文献   
112.
DNA damage drives genetic mutations that underlie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 in humans. Multiple pathway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mammalian cells which can repair this damage. However, most work to date has focused upon single lesions in DNA. We present here a combinatorial system which allows assembly of duplexes containing single or multiple types of damage by ligating together six oligonucleotides containing damaged or modified bases. The combinatorial system has dual fluorescent labels allowing examination of both strands simultaneously, in order to study interactions or competition between different DNA repair pathways. Using this system, we demonstrate how repair of oxidative damage in one DNA strand can convert a mispaired T:G deamination intermediate into a T:A mutation.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slow repair of a T:G mispair, relative to a U:G mispair, by the human methyl-binding domain 4 DNA glycosylase provide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competing repair pathways, and could explain why CpG dinucleotides are hotspots for C to T mutations in human tumors. Data is also presented that suggests repair of closely spaced lesions in opposing strands can be repaired by a combination of short and long-patch base excision repair and simultaneous repair of multiply damage sites can potentially lead to lethal double strand breaks.  相似文献   
113.
快速检测猪肉中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PCR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百亮  丁伟  薛应照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3):160-163
快速检测猪肉中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的PCR试剂盒与分离培养法平行检测156份猪肉样品,结果PCR的阳性率为5.8%,分离培养法的阳性率为3.8%,两者符合率为97%。实验证明,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可测出样品中至少32OCFU细菌,并在2d内取得结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4.
曲酸菌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微  陶文沂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5):274-277
筛选获得产曲酸菌株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MSA进行60Co诱变,并进行了发酵工艺条件研究,以葡萄糖为碳源、豆饼粉为氮源,在pH3.0、33℃摇瓶培养,可达到5d产酸5%以上水平。发酵液采用直接浓缩结晶工艺,脱色与重结晶后获得无色针状晶体,红外图谱检测确证为曲酸。  相似文献   
115.
细菌非编码小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菌非编码小RNA(small non-coding RNA, sRNA)是一类长度在50~500个核苷酸, 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迄今, 在各种细菌中共发现超过150多种sRNA。它们通过碱基配对识别靶标mRNA, 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 是细菌代谢、毒力和适应环境压力的重要调节因子。细菌sRNA的研究技术主要有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计算机预测法和基于实验室的检测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所得到的sRNA都需要进行实验室确认, 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各种实验手段研究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6.
SINPV基因组酶切图谱及多角体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XabI、XhoI、BamHI、PstI、SacI、HidnⅢ、SmaI酶解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广州株基因组DNA,分别得到26、26、24、20、13、17、9、1条片段,并算得基因组平均大小为136.0kbp。以AcNPV多角体基因的部分读码框为探针,经Southem杂交将SINPV多角体基因定位于XbaIO片段上。将此片段克隆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I  相似文献   
117.
屈霄  刘晗  阳敏  辛未  王伟民  陈宇顺 《生态学报》2022,42(24):10029-10040
理解城镇的快速发展对河流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是城镇河流科学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基础。本研究于2019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选取我国城镇化典型城市-深圳域内两个处于不同城镇化程度的代表性流域,应用多重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了流域间鱼类群落结构的差异,并探讨了驱动鱼类群落变异的关键环境要素。结果发现,城镇化程度高的观澜河流域其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类群、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城镇化程度低的坪山河流域有明显差别。 具体表现为:城镇化程度高的流域土著敏感种类如异鱲、吸鳅等几近消失,优势类群为外来入侵耐受种类,其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城镇化程度低的流域(P<0.05)。同时,外来鱼类在城镇河段其数量占比平均达92.5%,广泛分布于深圳城镇河流中。在环境因素方面,城镇化程度高的观澜河流域水体理化指标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均显著性高于城镇化程度低的坪山河流域(P<0.05)。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冗余分析显示:城镇用地占比和总氮是影响观澜河和坪山河流域鱼类群落差异的主要因素。城镇化进程中河流生境的改变已影响到土著鱼类的生物多样性。因此,推动以恢复土著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河流生态治理与保护是今后水生态目标管理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8.
土壤呼吸是植物固定的碳由陆地生态系统进入大气的主要途径之一; 凋落物分解是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陆地植物的90%以上可同菌根真菌形成共生关系, 菌根真菌对于植物获取环境中的养分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 其对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却经常在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中被忽视。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对菌根真菌如何影响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这两个过程及这种影响如何受到环境变化的制约做了全面的分析, 并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多种培养基对采自贵州省贵阳市3个样地的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子实体内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利用FAPROTAX和FUNGuild数据库分别对其功能类群进行注释,从而探究微生物群对鸡油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表明,鸡油菌子实体内共分离获得细菌49株,分属于2门、4纲、6...  相似文献   
120.
全球变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和整个生物圈一系列生态问题,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增加将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目前增温、氮沉降和森林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土壤氮磷等养分的影响已有部分研究,但增温对亚热带森林的氮磷耦合作用的影响仍然未知。以中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埋设电缆以加热土壤增温实验(增温幅度(5±0.5)℃),研究短期增温对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土壤氮磷养分,以及氮(N)、磷(P)耦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温对全氮、全磷无显著影响;增温第1年显著提高了有效氮、铵态氮(NH_4~+)和有效磷的含量,显著降低了MBN含量。增温第2年,土壤中有效磷、NH_4~+和MBP含量显著下降;短期增温虽然对土壤全N/P,有效N/P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增温使铵态氮/硝态亚硝态氮(NH_4~+/(NO_3~-+NO_2~-))显著降低;此外,增温显著降低了MBN/MBP,缓解了微生物对磷的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耦合作用不仅受N和P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也受土壤温度、水分含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期增温并未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土壤氮磷耦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但增温后降低了有效氮、有效磷的含量。因此,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结果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