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37篇
  13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1.
目的:本实验以大亚湾原发性锥状斯氏藻为例,采集野外样品,分析藻华不同时期主要菌群的结构和环境样品的硫化物与赋存形态。方法: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藻华发生过程中浮游细菌群落相似程度的情况,得到差异显著的浮游细菌类群。选出代表类群的样品进行16S r DNA高变区测序,获取浮游细菌的分类结果及相对丰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浮游细菌、藻、硫化物两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早期藻华以Enterobacteriaceae为主导,各优势菌群(Enterobacteriaceae:Alteromonadaceae:Rhodobacteraceae)的比例约为8:1:21,硫元素主要以DMS形式存在;而后期Alteromonadaceae成为优势物种,各优势菌群的比例转变为3:5:25,硫的赋存形态由DMS转变为DMSO;Rhodobacteraceae在藻华的前期与后期均以优势种存在。本实验还发现藻华不同时期4种与藻呈正向相关的细菌,以及8种对藻起负向调节作用的细菌,它们在藻华生消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结论:菌群的组成性改变与藻华生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对藻类的硫代谢产生影响。结果的获得有助于认识藻华微生物学过程中硫代谢的生态学功能,拓展锥状斯氏藻藻华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综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瘤患者生存预后影响因素,为NSCLC脑转移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83例诊断为NSCLC脑转移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后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6月、12月、18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9.0%、32.7%、19.4%。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转移瘤的病理类型、原发灶控制情况、治疗方式、靶向治疗是NSCLC脑转移生存的独立影响预后因素。单发转移瘤中,手术联合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与手术相比风险率(hazard rate,HR)为0.645(P>0.05),说明联合方式并没有在生存中获益。多发转移瘤中,手术与WBRT相结合与单纯手术对比HR=0.29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类型为非腺癌,原发灶未得到控制,治疗方式不当以及未应用靶向治疗是NSCLC脑转移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局部治疗,单独手术治疗可能具有更高的优势;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局部治疗,手术与WBRT联合可能具有更多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3.
低能离子束在植物种粒和微生物中的穿透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了低能离子注入生物体中的穿透深度,考虑生物媒质为匀相多组元系统,求出了平均射程的一般理论公式,将其用于植物种粒和微生物中。以30keV的N 注入水稻种子和100keV的As 注入微生物细胞为例,计算了平均穿透深度,结果与实验资料一致。指出抽真空过程中水分蒸发及离子注入时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对植物种子结构的动态影响,可使穿透深度大大加大。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离纯化棕点湍蛙(Amolops loloensis)皮肤分泌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得到有促胰岛素释放活性的分离峰,并鉴定其结构.采用葡聚糖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RP-HPLC)等手段对棕点湍蛙皮肤分泌液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胰岛素释放实验进行活性检测,Edman降解法测定活性峰的氨基酸序列,反转录法构建cDNA文库并克隆其基因.得到一个具有显著的促胰岛素释放活性的十六肽,测得其氨基酸序列为:FMPIvGKsMSGLSGKL-NH2,命名为amolopin-1.由cDNA(开放阅读框为192bp)推导的氨基酸一级结构显示,其前体由64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包括高度保守的信号肽(22aa),酸性肽以及成熟肽.经过数据库序列比对,从棕点湍蛙皮肤中得到一个新的促胰岛素释放肽,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理和药代动力学,极有可能得到一个新的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25.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脑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的损伤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探寻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回顾、归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闪现滞后现象(flash—lag effect)是指运动物体旁闪现的物体在知觉中物体落后于运动物体的现象。对这个现象,有一种解释认为视网膜上对运动刺激的外推机制对闪现滞后现象有相当的贡献.用视网膜外推机制不再有效的二阶运动刺激取代前人实验中的一阶运动刺激来研究闪现滞后现象,发现在视网膜推断机制失效的情况下,闪现滞后现象并没有减小,而是和一阶运动刺激条件下的量相当。结果表明,视网膜上的加工机制并不是闪现滞后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示闪现滞后现象的机制可能位于一、二阶运动加工通道的汇合阶段以上。  相似文献   
27.
为深化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canstatin的生物学性能和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能性,针对canstatin cDNA序列设计引物,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胚肝组织中钓取canstatin cDNA,将其克隆入pMND18-T载体中,通过酶切鉴定出重组体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获得684bp人canstatin基因,成功构建人canstatin cDNA 克隆载体pMB18-T/canstatin,为进一步进行canstatin蛋白表达及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采用融合绿色荧光蛋白 (GFP)和钙调蛋白 (CaM)的方法来研究钙调蛋白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分布 .首先 ,发现CaM在细胞内的分布随细胞周期的不同而改变 .CaM在G1期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在S期开始向细胞核内转移 ,并于G2期高度集中于细胞核内 .其次 ,G2期细胞核内的CaM似乎与有丝分裂的启动有关 ,因为此时抑制CaM的活性可同时抑制核膜破裂及染色质凝缩 .最后 ,发现在进入有丝分裂后 ,CaM主要集中于纺锤体靠近两极的地方 .此时 ,抑制CaM的活性会引起纺锤体结构的破坏 .同时讨论了CaM的这些特异性分布与细胞周期调控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29.
通过3′-RACE及5′-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金鱼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2A,PP2A)调节亚基B′家族δ(Delta)基因的cDNA全序列.结果显示,金鱼δ基因cDNA全长2415bp,编码一个含555个氨基酸的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已知其他物种对应的B′家族蛋白质均有着很高的同源性.RT-PCR分析证明,该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大脑中为最高,肝脏、精巢、卵巢、肾脏和鳃中次之,鳍中最少.在不同胚胎时期中,两细胞期、多细胞期、囊胚期和原肠胚期表达最高,其他时期相对较低.在蛋白水平上,精巢、卵巢、大脑和心脏中最高,肝脏中次之,肾脏、鳃和鳍中最少.在胚胎中,两细胞期、多细胞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和神经胚期及视原基期表达最高,脑泡分化和眼色素期表达量最少.由此可以推测PP2AB′-δ基因在金鱼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中可能起着多种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肝脏是人体腹腔内最大的实体器官,对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脏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球约有10%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肝脏疾病的危害,其中,肝纤维化往往成为这些疾病的晚期病理特征。由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无有效的合成类药物能够治疗肝纤维化。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多靶点和副作用小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肝纤维化的病理特征与诱发炎症的关系,讨论了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单味中药、传统配方及其化学活性成分的抗炎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