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253篇 |
专业分类
7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Background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olipoprotein (Apo) E gene polymorphisms and gallbladder stone disease (GSD) across ethnic populations; however, the results are often inconsistent. This meta-analysis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a common ε2/ε3/ε4 polymorphism in Apo E gene on the risk of gallbladder stone disease.Metho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RevMan software (V5.1) and a random-effects model was applied irrespective of between-study heterogeneity. Publication bias was weighed using the fail-safe number.Results
There were 17 study populations totaling 1773 cases and 2751 controls for ε2/ε3/ε4 polymorphism of Apo E gene. Overall comparison of alleles ε2 with ε3 in all study populations yielded a 16% decreased risk for GS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0.68–1.05; P = 0.31; I2 = 13%), and comparison of alleles ε4 with ε3 yielded a 25% increased risk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0.97–1.61; P = 0.0003; I2 = 63%). Subgroup analysis by study design indicated that the magnitude of association in hospital-based studies was largely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for ε4 allelic model (odds ratio [OR] = 1.46; 95% CI: 1.05–2.02; p = 0.0007; I2 = 65%). Subgroup analysis by age of controls indicated a remarkably significant elevation in the magnitude of association in age >50 subgroups in ε4 allelic model (OR = 1.50; 95% CI: 1.03–2.19; p = 0.0009; I2 = 72%). Moreover, subgroup analysis by cases gender indicated a reduction in the magnitude of association in male<30% studies for E2/2 genotypic model (OR = 0.32; 95% CI: 0.07–1.49; p = 0.16; I2 = 45%).Conclusions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Apo E gene ε4 allele is a risk factor of gallbladder stone disease, especially in elder people and Chines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153.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作为一种简便且有效的生物量估算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偏重于针叶林或阔叶纯林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研究,而在估算多树种阔叶林的生物量时,一般选用混合物种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这会导致估算结果产生较大误差.本文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分布区随机设置了33块样地,针对栲树、鹿角锥、钩锥、石栎、猴欢喜、虎皮楠、赤杨叶、乳源木莲和少叶黄杞9个常见的树种,构建了单物种及混合物种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并探讨了单物种模型及混合物种模型间估算误差的差异.结果表明:以D(胸径)和D2H(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为自变量,分别构建混合物种模型,其中树枝、树叶、树根、地上和整株生物量是以D为自变量的模型为优,但树干生物量是以D2H为自变量的模型为优.将树高引入以D为自变量的单物种模型后,6个树种单物种模型的解释能力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最高下降5.6%(猴欢喜).与以D和D2H为自变量的混合物种模型相比,8个树种单物种模型的SEE(估计值的标准差)出现下降;对不同器官而言,其单物种模型的SEE不同程度地下降,最高达13.0%和20.3%(树枝).不考虑种间和模型形式间的差异,将会严重影响生物量碳库及其动态评估的准确性.因此,为提高生物量估算的准确性,应综合考虑种间和模型形式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本实验应用顺行神经示踪物PHAL对鸣禽欧椋鸟(Sturnus vulgaris)带状核(Tn)的传出投射作了定位研究。Tn核的传出投射经背腹两条路线:(1)从Tn核背部进入端脑的PHAL标记纤维,分别终止在新纹状体内侧,隔内侧核(SM),侧室腔外侧带和额上层腹侧带;(2)另一组标记纤维从Tn核腹侧直接向丘脑投射,在下丘脑腹内侧核(VMN)和外侧核(LHy)分别获得大量PHAL免疫反应纤维的终末标记。结果提示:Tn核可能为鸟类旁听觉神经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7.
基因功能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越来越多的未知新基因和基因的新功能被科学家们发现,研究这些未知新基因的功能和已知基因的新功能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对基因功能研究的最新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8.
微生物发酵产光学纯度D-乳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乳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性中间体和聚乳酸合成的原料,其生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低光学纯度D-乳酸在很多领域的应用都受到限制。微生物发酵法能够生产高光学纯度的D-乳酸。除了乳酸生产的传统菌株-乳酸细菌,研究者们还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不断探索其它种属菌株利用更廉价的可再生资源高产光学纯度D-乳酸的可行性。介绍了D-乳酸的物化性质及其在工业生产、化学加工和聚乳酸合成中的应用,并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发酵法生产光学纯度D-乳酸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采用基因工程育种策略提高菌株的D-乳酸产量、转化率、生产强度以及光学纯度,降低副产物的合成,扩大底物利用范围的研究成果。所涉及的菌株包括:乳酸细菌、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以及酵母等。这些研究表明,应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生产菌株的代谢途径是选育D-乳酸发酵生产菌株的发展趋势。最后还对D-乳酸发酵生产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9.
目的研究国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i)毒中凝血因子X激活物(RVV-X)在实验动物体内的促凝血作用。方法对从广西圆斑蝰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的具有止血作用的RVV-X单一有效成分进行了实验鼠促凝血作用的研究。主要测定的指标包括出血时间(BT)、全血凝固时间(CT)、血浆复钙时间(R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以及血小板数量(PLT)。结果该药物的促凝血作用很强,注射很小的剂量(0.000313u/kg)的RVV-X就可以显著地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对大鼠也表现出明显的促凝血作用。结论从广西圆斑蝰蛇毒中分离纯化出的RVV-X在极低的剂量下就可以发挥其凝血、止血作用,安全范围很大。本试验为其将来开发研制成为一种全新的止血药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0.
为研究23种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对4种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该研究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微量肉汤培养基倍比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BC/MFC)。结果表明:滇龙胆草、金丝梅、溪黄草等16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BC值在0.19~3.12 mg·mL-1之间,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头花蓼、淡竹叶、半枝莲等14种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BC值在1.56~6.25 mg·mL(-1)之间,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除槐角外,其余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MBC值均在3.12~12.5 mg·mL-1之间,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黄藤、藿香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MIC/MFC值在0.78~6.25 mg·mL-1之间,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滇龙胆草、金丝梅、水杨梅、苦参、胡椒、赶黄草、荜菝、淡竹叶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MIC/MFC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