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272篇 |
专业分类
7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1.
112.
植物内生菌关系到植物的健康生长,且与植物产生的相关功效产物紧密关联。以我国四川宜宾油樟叶片分离筛选得到的内生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基于形态学观察,16S rRNA和gyr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的多相分类学方法,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并通过对从油樟叶片中分离的油樟真菌YZP-01以及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绳状篮状菌(Talaromyces funiculosus)、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四种致病菌株进行了拮抗试验,发现了该菌株具有广谱且良好的拮抗病原菌活性。使用特定引物扩增功能基因(bioA,bmyB,ituC,fenD,srfAA,srfAB,yngG和yndJ),并成功从菌株YZ12中扩增出这些基因。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建立胶质瘤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模型,利用MTT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实验,为临床化疗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实施个体化化疗。方法:3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WHOⅢ级)的新鲜标本,制备肿瘤单细胞悬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与7种抗肿瘤药物在临床血浆峰值浓度(PPC)条件下作用72小时,MTT法标记存活的肿瘤细胞,用酶标仪检测光密度值(OD),计算出抑制率(IR),检测不同肿瘤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和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另选取同期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20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VM-26加DDP方案经验化疗,化疗4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影像学,按照WHO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分为稳定(SD),进展(PD),缓解(PR)。结果:32例临床标本的原代培养及药敏试验,其PPC下的抑制率(IR%)>50%者,DDP有20例;VCR有9例;VM-26有12例;VP-16有17例;Procarbazine有7例;BCNU有6例;Taxol有3例;其敏感性依次为:DDP>VP-16>VM-26>VCR>Procarbazine>BCNU>Taxol。根据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29例,肿瘤缓解率为47.2%,对照组为29.4%,2组x2检验统计P<0.05。结论:7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均有耐药的情况,进行化疗药物的敏感测定可以避免耐药药物的使用。根据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化疗与对照组相比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4.
藏药黑蕊虎耳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黑蕊虎耳草(Saxifraga melanocentra)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并与有关对照品比较,将其结构鉴定为山奈酚(1),槲皮素(2),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黄芪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山奈酚-3-O-芦丁糖苷(5),芦丁(6),2″-O-没食子酰芦丁(7),岩白菜素(8),没食子酸(9)和没食子酸甲酯(10),除化合物2、6、8和10外,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虎耳草属植物中得到。这些成分的鉴定为该植物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产酶培养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水平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产酶基本培养基主要成分进行了优化,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丝氨酸羟叫基转移酶(SHMT)活力对培养基主要成分的二次回归模型,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984。得到的最佳培养琏主要组成为:葡萄糖29.5g/L、硫酸铵18.1g/L、玉米浆3.79g/L。SHMT活力最高达到113.7U/ml,比优化前(77U/mL)提高了47.7%。优化后的酶液经酶促反应50h,能催化产生10g/L的L-丝氨酸,比优化前(6g/L)提高66.7%。 相似文献
116.
利用飞行磨系统对实验种群橘小实蝇的1、6、11、16、21、26、31日龄的7个雌雄个体分别进行22h连续吊飞试验,测定其累计飞行距离、累计飞行时间、平均飞行速度。橘小实蝇原始种群采自湖南长沙,经室内连续饲养约30代,成为试验种群。试验环境条件为连续光照条件,温度25℃,RH 60%—80%,光照强度为990 lx。整个吊飞过程不补充食物和水份。共得到179组吊飞数据,其中雌虫86组,雄虫93组,每个日龄处理不少于9头。结果显示随着日龄的增加,橘小实蝇雌蝇和雄蝇的飞行能力均逐渐增加,到达16日龄后雌蝇飞行能力迅速下降,表现为单峰型;雄蝇的飞行能力在16—31日龄一般维持较高水平,但在26日龄有一定波动。16日龄雌蝇和雄蝇的累计飞行距离分别是(2485.6±2287.2)m和(2152.3±1773.3)m。其中1头21日龄雄性个体的累计飞行距离最大,完成了8795.80 m的飞行。雌蝇累计飞行距离最远的发生在16日龄,为8116.6 m。日龄对橘小实蝇的累计飞行距离和平均飞行速度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前者,F=2.88,P0.05;后者,F=4.98,P0.01)。雌蝇和雄蝇的平均飞行速度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F=4.10,P0.05)。日龄和性别的互作对平均飞行速度的影响也达到了显著水平(F=2.74,P0.05)。尽管实验种群不能完全代表野生种群,研究结果对研究橘小实蝇扩散规律及综合防治,特别是改进橘小实蝇雄性不育技术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光敏剂(HMM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的杀伤效应及机制研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0、20、30、40μg.ml-1)的光敏剂,采用不同光照能量(0、3、6、9 J.cm-2)照射人骨肉瘤细胞,与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无光照但加光敏剂)和光照对照组(不加光敏剂但加光照)进行比较,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选择半数有效量药物浓度和光照能量,作为实验组。以空白对照组为对照,采用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7、caspase-9和PARP-1。结果:MTT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光照对照组对细胞存活率在96.7%和100%之间,药物的半数有效量为40.1μg.ml-(16 J.cm-2)和25.0μg.ml-(19 J.cm-2)。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到实验组细胞明显凋亡。westen blotting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7、caspase-9和PARP-1表达明显增高。结论:HMME-PDT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有显著的杀伤效应,且呈光敏剂浓度和光照强度依赖性,其杀伤效应与caspase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18.
密穗型水稻品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籽粒长宽比较大、穗部着粒密的散穗型材料(EG23)改良粳稻密穗型品种的籽粒垩白性状.结果表明,经改良后得到的密穗型品系EA6,与原亲本浙粳20比较,其穗部长度缩短,每穗总粒数增加,着粒密度增大,而籽粒垩白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表明在穗部长度和着粒结构未得到改良的情况下,调节籽粒长宽比对改善密穗型品种籽粒垩白性状具有可能性.穗部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的效果不同,穗顶部和穗中部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穗基部.设计的4个不同杂交配组方式中,以反回交配组方式(浙粳20/ EG23//浙粳20)选育效果最好.EA6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既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利用,也可直接应用于生产.这一结果从育种实践上较好地协调了密穗型品种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对于培育既有密穗型的高产株型又有优良籽粒外观品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9.
鱼源溶藻弧菌胞外产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藻弧菌经胰胨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 2%NaCl)培养48h后,培养物用PBS洗脱、离心,再经孔径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制得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ECP)。经检测,该ECP具有淀粉酶、酪蛋白酶、卵磷脂酶和脂肪酶等4种酶活性,其中淀粉酶的活性最高,酪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次之,卵磷脂酶活性较低,未检测出明胶酶及脲酶活性;能溶解断斑石鲈(Pomadasys hasta)、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和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的红细胞,而不能溶解鸡、羊及O型人红细胞;对小白鼠和石斑鱼的LD50分别为0.08mg/g和0.17mg/g,95%可信限分别为0.06—0.12mg/g和0.07—0.28mg/g;50mmol/L EDTA和100mmol/L苯甲基磺酰氟能使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lar pro-teinase,ECPase)的活性分别下降83.40%和51.32%;ECPase对热稳定性较差,碱性条件下活性较高,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8.0。 相似文献
120.
为了揭示硝酸盐过量积累对藻类产生胁迫后对藻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以及水体气味的影响, 研究以形成蓝藻水华的主要种类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为材料, 在NaNO3胁迫下, 对其细胞生长和释放的VOCs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NaNO3胁迫24h后, 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细胞生长均受到明显影响, 与对照相比细胞密度分别降低了29.6%和43.0%。在正常条件下, 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分别释放出26和27种化合物, 其主要类型是硫化物、烃类、萜烯类、苯类、醛类和酯类化合物。在NaNO3胁迫下, VOCs含量均明显增加, 其中铜绿微囊藻释放的此6类VOCs含量分别增加了60.5%、14.3%、136.6%、92.1%、730.0%和120.7%, 水华微囊分别增加了172.7%、162.5%、154.0%、55.9%、51.2%和109.4%。此外, 铜绿微囊藻VOCs中出现4种新成分, 水华微囊藻VOCs中出现1种新成分。由此可见, 硝酸盐过量积累对藻细胞产生胁迫后会诱导其释放出大量VOCs, 从而增加水体气味、破坏水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