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7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271篇 |
专业分类
7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31.
兰州百合器官离体培养外植体位置效应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兰州百合 (Liliumdavidiivar.unicolor)鳞茎鳞片、叶片和根的不同切段的培养效应。结果表明 :其切段不定芽的分化速度和数量是下段 >中段 >上段。芽的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外植体为鳞茎鳞片 ,兰州百合离体培养中鳞片不定芽诱导和快速繁殖的培养基为MS BA2mg L NAA 0 2mg L ,增殖培养基与诱导培养基相同 ,3周左右不定芽开始分化。叶和根不同部位中不定芽的发育能力大体与鳞茎鳞片一致 ,但低于鳞片 ,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 BA2mg L NAA 0 4mg L ,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NAA 0 3mg L ,约 15d生根 ,生根率大于95 %。月增殖率为 1∶4 ,整个繁殖周期约需 3个月。 相似文献
732.
小叶臭黄皮的黄酮苷甙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f.)中分离到一个新黄酮甙,5,7,5′-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3-0-α-L-吡喃鼠李糖甙(1)和4个已知黄酮甙,分别为5,7,3′,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甙(2),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甙(3),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甙(4),5,7,4′-三羟基黄桐3-O-α-L-吡喃鼠李糖甙(5)。根据HMQC、HMBC实验修正了化合物2-5C6和C8的位碳化学位移的归属。 相似文献
733.
湖泊底质中有机物的厌氧代谢产生多种有机酸,其中主要成分是乙酸。研究了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乙酸溶液后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无性繁殖体的萌发和幼芽的生长状况。1 mmol/L的乙酸能显著抑制伊乐藻幼芽的生长(p<0.05),但对其繁殖体的萌发无明显影响。在4 mmol/L的乙酸影响下,菹草幼芽仍有明显的生长;菹草繁殖体的萌发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在随后的培养中可全部萌发。4 mmol/L以上的乙酸暴露3 d或6 d导致伊乐藻全部死亡,8 mmol/L的乙酸处理6 d或16 mmol/L的乙酸处理3 d或6 d导致菹草全部死亡。研究表明厌氧底质中的乙酸可能是阻碍沉水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菹草比伊乐藻能耐受较高强度的乙酸胁迫,更适合作为先锋物种用于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沉水植物恢复。 相似文献
734.
为了更好地理解土壤碳氮对枯落物输入变化的响应,通过枯落物添加与去除实验(DIRT)对滇中高原云南松林枯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碳氮储量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分别设置6种枯落物输处理,分别为对照(CO)、去除枯落物(NL)、双倍枯落物(DL)、去除根系(NR)、无输入(NI)以及去除有机层与A层(O/A-Less),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剖面上碳氮储量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全碳储量为134.49-170.92 t/hm2,全碳储量在不同处理间表现为:SC(NL)=170.92 t/hm2 > SC(CO)=168.10 t/hm2 > SC(NR)=153.26 t/hm2 > SC(NI)=147.20 t/hm2 > SC(O/A-Less)=143.54 t/hm2 > SC(DL)=134.49 t/hm2,不同处理0-20 cm土层全碳储量占0-60 cm土层全碳储量的40.86%-53.56%;不同处理全氮储量表现为:SN(CO)=11.83 t/hm2 > SN(NL)=9.70 t/hm2 > SN(DL)=8.70 t/hm2 > SN(NR)=8.35 t/hm2 > SN(O/A-Less)=8.21 t/hm2 > SN(NI)=8.09 t/hm2。不同处理0-20 cm土层的全氮储量占0-60 cm土层全氮储量的39.28%-46.04%。云南松林地枯落物添加去除实验发现去除枯落物短期内可以增加土壤碳储量,其他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碳氮储量。(2)地上枯落物输入对表层(0-20 cm)土壤碳氮影响显著,根系输入对深层(20-40 cm)土壤碳氮影响显著;(3)土壤C、N存在耦合关系,不同处理土壤全碳含量与全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土壤全碳含量与土壤各化学计量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容重与土壤碳氮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35.
本文对电刺激家兔腹部的迷走神经外周端所引起的降压反应进行了研究。在121只家兔中的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动脉压、小肠和后肢的灌流压同时降低,而心率则无明显变化。这一降压反应发生时,小肠静脉血中的组织胺含量较刺激前明显升高,然后恢复;将小剂量的组织胺 H_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非乃根和 H_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Cimetidine)分别注入肠系膜上动脉均能减弱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的动脉压和小肠灌流压的降低。心得安能削弱此降压反应,而阿托品无效;切断两侧内脏大神经能显著削弱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的降压反应。此残余的降压反应在注入抗组织胺剂后完全消失。由此推论,刺激家兔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的降压反应是通过中枢和外周两方面因素的作用,使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36.
黄土区土质道路浮土侵蚀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原位调查采样、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道路浮土侵蚀规律.结果表明:浮土产流起始时间和路面侵蚀起始时间随雨强和坡度增大呈递减趋势.路面侵蚀起始时间随浮土厚度增大滞后2~5 min.浮土厚度≤0.5 cm时径流率在产流后2 min趋于稳定,平均径流率随雨强增大而递增,随坡度增大而递减;浮土厚度≥1.0 cm时,径流率在产流后3 min趋于相对稳定,平均径流率随雨强增大呈线性递增,随坡度增大而先递增后递减.侵蚀临界点随坡度和雨强增大呈递减趋势.浮土厚度≤0.5 cm时,侵蚀速率随雨强增大而递增幅度达24.5%~434.4%,坡度8°和16°可达2°和4°的2.4倍;浮土厚度≥1.0 cm时,侵蚀速率在产流开始后9min左右趋于相对稳定,且随雨强和坡度增大而递增,随坡度增大侵蚀形式发生由“片蚀-细沟侵蚀-溯源侵蚀”的转变.浮土厚度≥1.0 cm时,平均10 min次降雨侵蚀量可达浮土厚度≤0.5cm的1.3倍,而单独浮土侵蚀时段侵蚀量前者是后者的2.7倍.浮土厚度≤0.5 cm时,侵蚀量与雨强的相关性显著,产流量与坡度的相关性显著;浮土厚度≥1.0 cm时,10 min次降雨产流、产沙与雨强呈显著相关.随浮土厚度增大,浮土侵蚀量在组合侵蚀中所占比例增大,而薄层时主要以道路侵蚀占主导. 相似文献
737.
通过对目的基因随机突变,希望获得纤溶酶活性提高的突变体。方法:采用一种简单方便的突变方法--亚硝酸钠直接突变含目的基因的质粒,然后转化受体菌获得突变体。在亚硝酸钠浓度为40mmol/L,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1h条件下,突变带枯草杆菌纤溶酶基因的质粒pUBH,转化受体菌DB403,得到大量突变体。随机挑取约1600个转化子,用纤维平板法筛选。结果:获得酶活不同程度改变的突变体,其中有纤溶酶活性增加高达一倍的突变体;分离纯化了活性最高的突变酶,并证明其活性提高是与比活性提高相关的;序列分析该突变体发现碱基发生8处改变,而氨基酸只发生1处改变即V298A;和序列分析一致,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其分子量和抗原性质没有改变。同时研究了诱变剂浓度、反应温度和作用时间对随机突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9.
【背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海南省南部三亚、乐东、陵水等地形成的南繁育种区是我国的"种业硅谷",其天然气候与环境优势,为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了条件。大量的育种材料汇集于南繁区域,在利用南繁优势的同时,也造成了潜在的生态风险,因而在南繁区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平板培养计数和分子鉴定手段,对海南三亚南繁区种植的转cry1 Ab/cry1 Ac基因水稻TT51及其对照常规水稻明恢63(MH63)的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监测。【结果】连续3个种植周期(42个采样时间点)的监测发现,TT51与MH63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转基因水稻未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造成明显影响。TT51与MH63根际土壤细菌类群主要种属组成一致。【结论与意义】种植转cry1 Ab/cry1 Ac基因水稻TT51不会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组成造成明显影响。本研究可为在我国南繁育种区开展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40.
在实测获得根重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基础上,运用土壤水分运动方程及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干旱沙区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根系吸水速率和蒸腾强度.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系吸水速率与土壤剖面含水量和根重密度密切相关.苜蓿地水分消耗规律在分枝期以棵间蒸发为主,在开花期和结实期以植株蒸腾为主.建立了干旱沙区紫花苜蓿根系吸水模型,经回归分析得到模型中的各个参数,通过对回归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模型的相关性较好(R2=0.890,p<0.05);另外从模型验证的结果看,土壤剖面含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本文提出的根系吸水模型其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