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3篇
  免费   1170篇
  国内免费   5290篇
  15153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532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919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820篇
  2008年   866篇
  2007年   830篇
  2006年   838篇
  2005年   698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长学制医学教育是一种新模式,创新性教育是一种新理念.为了探索长学制医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创新性教育,我系在过去五年中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指导思想,更新教学思想,实行PBL教学,引入"RA"的训练体系,推行青年教师培养的"六个一工程"和国内、国外互动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对此进行总结,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同行的共鸣而促进<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62.
产β-内酰胺酶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科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状况并分析多重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基因型,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1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其中120株多重耐药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0.0%、1.0%、30.8%和31.4%,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在38.5%-80.1%;120株多重耐药菌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AmpC型基因阳性率为66.7%(80/120)、SHV-12型基因阳性率为14.2%(17/120),PER-1型基因阳性率为16.7%(20/120),CTX-M-9型基因阳性率为8.2%(10/120),TEM-1型基因阳性率为9.2%(11/120);VER-1,CTX-M-1,CTX-M-2,OXA型均阴性。同时携带2种基因型有16株,携带3种基因型有14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主要是产AmpC酶,且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63.
描述了中国广西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1新种--鹿寨唇柱苣苔(Chirita luzhaiensis Yah Lin,Y.S.Huang & W.B.Xu).该种与桂林唇柱苣苔(Chirita gueilinensis W.T.Wang)相似,但叶面被长柔毛和短柔毛,花药无毛,花丝近基部膝状弯曲,退化雄蕊3枚,无毛,花期12月至次年1月可与后者区别.目前,鹿寨唇柱苣苔仅见于广西鹿寨县中渡镇的两个石灰岩山洞中.  相似文献   
64.
2010年冬季寒冷天气对闽江口3种红树植物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8日-2011年2月26日,跟踪监测了闽江河口互花米草治理试验区人工种植的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eguncalaria racemosa)1年生幼苗叶片相溶性物质含量以及活性氧代谢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气温的逐步降低而增加,秋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拉关木脯氨酸含量最高;整个监测期无瓣海桑和拉关木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著高于秋茄(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低于秋茄(P<0.01);3种植物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均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增加,其中无瓣海桑和拉关木MDA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与日最低气温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010年冬季持续寒冷天气对闽江河口湿地1年生土著种秋茄幼苗无破坏,对引进种无瓣海桑和拉关木造成了严重的低温胁迫并使幼苗基本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65.
葡萄汁酵母的菌株YY具有耐高温特性,研究其可能的耐高温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在37℃能正常生长,致死温度为68℃。通过克隆其tps1基因序列,体外扩增后测序,分析蛋白序列的突变。发现在这一菌株的tps1基因序列有13个突变,TPS1蛋白序列存在有三个位点的变异,分别是67位(Gly/Ala)、69位(Glu/Gln)、387位(Val/Leu),这三个变异均增加了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的疏水性,从而增加了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性。通过这一发现,可以部分解释菌株YY的耐高温机理。  相似文献   
66.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据新近调查资料及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出重庆市金佛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资料。到目前为止,金佛山共分布有种子植物183科1256属4 764种,其中野生植物达160科(其中裸子植物7科,被子植物153科)1111属4093种。野生植物中单种科17个,少型科(2~5种)33个,多种科(6~50种)87个,大科(51~100种)14个,特大科(101种以上)9个,分别占金佛山野生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0.625%、20.625%、54.375%、8.75%和5.625%;种子植物科的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最多,达72科,占金佛山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5.00%,其次为温带和世界分布型,分别为41科和33科,分别占25.625%和20.625%,特有成分仅17科(统计分析数据以14科计),其中东亚特有科13科,中国特有科4科。属的区系成分按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五种成分分别为73属、483属、332属、174属和49属,分别占金佛山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57%、43.48%、29.88%、15.66%和4.41%。金佛山种子植物科的区系成分具备了全国种子植物区系15个分布类型及31变型的10型及10变型,属的区系成分具备14型及24变型。本文还就金佛山与邻近的神农架和壶瓶山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总体结论为金佛山在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物种分布数量上都较为丰富,证明了金佛山地区为我国亚热带植物的自然分化和分布中心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67.
黄宇  冯宗炜  汪思龙  于小军  高红  王清奎 《生态学报》2004,24(10):2192-2199
第 1代人工杉木林皆伐后 ,3种不同的经营模式 ,即连载杉木纯林、杉木与固 N阔叶树混交林和杉木与非固 N阔叶树混交林 ,对林地土壤质量和土壤水化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杉树与阔叶树混交经营模式下 ,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物理性状改善 ,土壤生物活性提高 ,微生物商 (Cmic:Corg)上升 ,代谢商 (q CO2 )稍有下降 ,但杉木与固 N树种的混交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比杉木与非固 N树种混交好 ;相反 ,杉木连载只能导致林地土壤质量的逐渐恶化 ;土壤溶液中 ,主要来自于大气中的一些离子浓度 ,如 SO2 - 4,Cl- ,Na 和 Mg2 ,在杉木纯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 ,而主要受系统内影响较大的一些离子 ,如 K 和NH 4,NO- 3,在经营模式间变异较小 ;H 和 Al3 浓度也是杉木纯林比混交林高。另外 ,研究结果还表明 ,总有机 C、CEC和微生物 C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 ,所以可以将总有机 C、CEC和微生物 C作为红黄壤地区亚热带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68.
不同化学杂交剂(CHA)对小麦花药同工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小麦叶枕距±2cm时,喷施4种不同化学杂交剂(CHA)后,分别取小孢子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药,进行过氧化酶(POD)、淀粉酶(Amy)和酯酶(Est)等同工酶的分析。研究表明: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处理2、3和4三种CHA对POD的A1、A2;B2、B4和B5,C1、C2和C3同工酶带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5除去对A1和A2表现抑制外,对其他酶带的活性均有增强作用。在单枚早期,处理2和3的A、B和C区POD同工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4和5上述各区POD同工酶活性却明显高于对照。在上述两个发育时期,处理2对Amy1区酶活性有增强作用,而处理3、4和5对该区酶活性却表现了专一性的抑制。各处理对Est同工酶A区和B区的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CHA均通过干扰花药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而导致雄性生理性不育。  相似文献   
69.
新发现的下颌骨说明斯氏黄河猴下齿式为 2?, 1,3, 3。 p2为双根齿,其前后有短的齿隙;p3具有低小的后跟;p4未臼齿化,无下前尖,有初始的下后尖,在较大的跟盆上,有明显的下次尖和很小的下内尖?; m1下前尖小,有些前后收缩(与Rencunius zhowi比较),m3下次小尖不如正模发育。下颌骨联合部倾斜,不愈合。黄河猴的下臼齿在形态上与西瓦兔猴亚科和原始类人猿──渐新猿亚科有许多共同点,但上臼齿形态差异显著。黄河猴类可能出自亚洲的cercamoniine形的兔猴形灵长类。  相似文献   
70.
以L-丙氨酸缓冲液为发芽剂,结合芬顿反应原理,观察发芽-氧化损伤效应对芽胞的杀灭效果,以期为新型炭疽疫源地净化方法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以腊样芽胞为试验菌,采用透射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活菌计数等方法观察芽胞发芽过程的超微结构、核酸含量变化,以及在芬顿反应的联合作用下发芽体的活性变化。在20~30 min的发芽过程中,芽胞核心密度降低,核心与皮质、皮质与外壁之间界限模糊,芽胞外壁和芽胞衣有破裂,通透性增加,进一步有皮质消失、细胞核与细胞质融合、细胞膜基本形成的现象;发芽体荧光强度不断增加,显示菌体中核酸的活性和含量不断增加;发芽体对化学因子的抗力明显下降,H2O2浓度为0.20 mol/L的Fenton反应系统作用60 min时,发芽体灭活可达到3.016个对数级。诱导发芽和反应的联合处理程序可显著提高芽胞的灭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