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8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Caveolin作为细胞质膜微囊——Caveolae的标志蛋白,参与Caveolae的形成、定位,并具有介导膜泡运输、维持细胞胆固醇稳态和调控信号转导等功能.近年来发现,Caveolin与脑功能的生理或病理变化有关,在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前期实验结果,简单介绍Caveolin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其在脑功能中的调控作用作一阐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992.
两种NC膜条上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双抗体夹心ELISA反应原理,在两种不同加工成形的硝酸纤维素膜条(NC strip)上进行了马铃薯A病毒(PVA)的检测研究,并以酶标板ELISA做参比。结果表明,在NC条-2(NC strip-2)上的检测灵敏度与酶标板ELISA相当,而反应试剂的用量仅为酶标板ELISA的百分之一;NC条-1(NC strip-1)由于加样点间易发生交叉污染而不适合进行ELISA检测。应用NC条-2可稳定进行PVA的ELISA检测,为进一步开展微流体斑点免疫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鲹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9种鲹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W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同时在康氏似鲹控制区的5′和3′两端发现重复序列。以尖吻鲈作为外类群,应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鲹科鱼类分为鲹亚科、鰤亚科、鲳鲹亚科和鰆鲹亚科4个亚科,各自形成单系群;鲹亚科与鰤亚科形成姐妹群,鲳鲹亚科再与他们聚在一起,鰆鲹亚科处于鲹科鱼类的基部,与前面3个亚科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低聚果糖是新型的食品和保健品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以菊粉酶水解菊粉制备低聚果糖的酶法工艺是先进的绿色制造。本研究旨在获得高产的菊粉酶菌株及以菊粉为原料酶法制备低聚果糖的优化工艺。【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的菊粉酶基因,实现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测定菊粉酶在不同p H、温度、金属离子和底物浓度等条件下的酶活变化趋势,获得最佳的反应参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解产物,获得不同酶量水解产物各组分分布。【结果】菊粉酶工程菌株在10 L发酵罐中的产菊粉酶活达1 570 U/m L、蛋白质含量为2.75 g/L发酵液;菊粉酶最适反应参数为:在体积为1 L的反应体系中,p H 5.0、反应温度50°C、含0.2 mmol/L Mg2+以及菊粉浓度为8%。在该条件下,酶量为10 U时菊粉被完全水解。水解产物中单糖和二糖含量仅为9.25%,而低聚果糖(C3-C8)含量为90.75%,且C3-C5低聚果糖含量高达72.92%。【结论】克隆了K.marxianus菊粉酶基因并实现了高效表达,获得了水解菊粉制备低聚果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菊粉酶的大量生产及低聚果糖的酶法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明在一个猛蚁Ponera sp.蚁巢罹病兵蚁上的一株束梗孢类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类地位。【方法】主要基于表型特征(特别是营养来源)结合分子系统学及拆分网络的组合分析。【结果】通过表型特征比较,菌株GZAC XCH-ant-710以寄主为蚂蚁、较小的瓶梗(11.9-16.2)μm×1.1μm和分生孢子(2.2-4.3)μm×1.1μm与其他几种寄生昆虫的多头束霉已知种相区别。【结论】基于表型特征(特别是营养来源)与种的界定及进化关系的理论支持,及多途径的组合分析揭示,菌株GZAC XCH-ant-710是多头束霉属一新成员,蚁生多头束霉Tilachlidium poneraticum。  相似文献   
996.
赖氨酸脱羧酶(lysine decarboxylase,LDC)是生物碱合成第一步所需的关键酶。为研究LDC基因在烟草中特性和功能,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方法从栽培烟草‘K326’中克隆得到一个LDC基因,命名为Nt LDC1,Gen Bank登录号为KU507075。序列分析表明烟草Nt LDC1基因ORF全长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4 264.9 Da,等电点为5.43。不同植物中LDC蛋白较为保守,Nt LDC1与番茄和马铃薯的LDC蛋白高度相似,进化分析表明Nt LDC1与番茄中LDC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Nt LDC1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Nt LDC1基因在烟草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低温可以诱导Nt LDC1基因的表达,在低温处理8 h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表明Nt LDC1可能在烟草低温胁迫应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广西兰科植物二新记录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营  邹春玉  蒙涛 《广西植物》2018,38(11):1475-1479
该文报道了广西兰科(Orchidaceae) 2个新记录属,即鹿角兰属(Pomatocalpa Breda)和独花兰属(Changnienia S. S. Chien)。鹿角兰属植物共有13种,中国分布有2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台湾鹿角兰[Pomatocalpa undulatum (Lindley) J. J. Smith subsp. acuminatum (Rolfe) S. WatthanaS. W. Chung];独花兰属为单种属,仅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S. S. Chien) 1种,该种为中国特有种,广西首次记录。该文还提供了新记录属和种的形态描述和图片。  相似文献   
998.
为建立‘杨氏金红50号’猕猴桃的离体快繁体系,该研究以其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并建立了两种离体再生途径:途径I为直接诱导茎段腋芽出芽;途径Ⅱ为茎段基部先产生愈伤组织,再分化不定芽。结果表明:‘杨氏金红50号’猕猴桃带腋芽茎段的最佳灭菌方式为75%酒精30 s+15%Ca(Cl O)_25 min+0.1%升汞8 min;在途径I中,诱导茎段腋芽出芽的最优培养基为MS+4.0 mg·L~(-1)6-BA+0.1 mg·L~(-1)NAA;在途径Ⅱ中,诱导茎段基部产生愈伤组织并产生不定芽的最优培养基为MS+3.0 mg·L~(-1)6-BA+0.3 mg·L~(-1)NAA;培养丛生芽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MS+4.0 mg·L~(-1)6-BA+0.4 mg·L~(-1)NAA;不定芽生根培养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1/2 MS+0.9 mg·L~(-1)IBA,20 d左右分化出不定根,40 d左右获得完整植株;生根后的组培苗在田园土∶细沙=1∶1的基质中能达到96%的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999.
海藻群体密度过大常引起海水中CO_2供应和光照强度降低,为探讨这两种环境条件对坛紫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在4种条件下培养坛紫菜,即390μL·L-1(正常空气)+全日光、20μL·L-1(低CO_2供应)+全日光、390μL·L-1+低日光(光照强度为全日光的20%)、20μL·L-1+低日光,测定藻体的碳酸酐酶活性、光合速率,以及不同温度下开放状态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_ v'/F _m').结果表明:低CO_2供应和低日光下生长的坛紫菜具有较高的碳酸酐酶活性,并且低日光能够提高海藻最大碳饱和光合放氧速率(V max).在低日光下,生长在低CO_2海水中的坛紫菜V max显著低于正常CO_2海水中生长的海藻V max;在全日光下,低CO_2下生长的海藻V max却高于正常CO_2下生长的海藻V max.生长在低CO_2和低日光条件下的海藻在低温(10℃)和高温(30℃)下,藻体的F_ v'/F _m'变化不明显;而生长在390μL·L-1+全日光环境中的海藻在高温环境下200 min后,藻体的F_ v'/F _m'相比40 min时的F_ v'/F _m'降低76.4%.低CO_2和低日光提高坛紫菜光合无机碳利用能力以及适应短期温度变化的能力,而低CO_2对海藻光合速率的影响与海藻所处光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王萍  董俊芳  邹清华 《微生物学通报》2018,45(11):2529-2536
【背景】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引起广泛的胃肠炎以及伤寒、副伤寒,其致病机制一直未被阐明。基因敲除技术在研究沙门氏菌致病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敲除技术仍存在费时、成功率低的问题。研究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含有VI型分泌系统,其组成成分之一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coregulated protein,Hcp)可能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拟通过对3个编码Hcp蛋白的基因进行敲除,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建立一套方便快捷的重组系统,从而用于沙门氏菌致病性的研究。【方法】以pKD4为模板,扩增两端带有目的基因同源序列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将片段导入含重组酶系统的目的菌,重组后再导入质粒pCP20消除抗性基因片段,达到无痕敲除的效果。【结果】对3个单独的hcp基因及其组合进行了敲除,得到了所需的基因缺失株,并总结出了一些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结论】Red重组系统可用于鼠伤寒沙门菌的基因敲除,通过优化同源片段的长度、PCR模板浓度、L-阿拉伯糖加入时间、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等实验条件,提高Red重组系统在沙门氏菌中的重组效率。此方法简单、快速,重组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