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87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卷柏属植物含有黄酮类、炔酚类、苯丙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证明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对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概况,为今后对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2.
在重组毕赤酵母生产脂肪酶的提取中,应用并优化了陶瓷膜微滤除茵工艺,确定了最佳条件为膜截留分子量500kDa、膜操作压力0.3Ⅷa、温度20℃、湿菌体含量35%,先对发酵液稀释1.5倍后再进行洗滤。40L处理量的小试结果显示,在5h处理时间内,能获得高达92.70%的酶活回收率。560L处理量的中试放大,酶活回收率为89.91%,耗时5.5h。在膜的清洗与再生中,采用2%NaC10和2%NaOH在60℃、0.3MPa膜压力下进行清洗40min,清水膜通量恢复率为98.14%。陶瓷膜与板框除菌的比较试验发现,两种方法都获得了微生物限量合格的产品和较高的酶活回收率,但陶瓷膜微滤的滤液微生物检出量更低,处理时间较短,动力能耗更低,易与超滤膜耦合提取,废水产生量更少,菌体废渣易于回收,是一种节能减排、清洁环保的新型除茵工艺。  相似文献   
223.
采用人工接蜂、桉树组织石蜡切片和生化组分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桉树受桉树枝瘿姬小蜂诱导后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DH201-2叶柄角质层厚度和油囊数量均较GL-UG9的厚、多,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角质层厚度=0.00001 <0.01,P油囊数量=0.00209<0.01),但是GL-UG9叶柄表皮细胞厚度和维管束数量均较DH201-2厚、多,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015215<0.05)和极显著水平(P=0.002375<0.01),DH201-2茎皮层薄壁细胞厚度、油囊直径、维管束数量较GL-UG9厚、多,差异分别为显著(P皮层薄壁细胞厚度=0.04071 <0.05)、极显著(P油囊直径=000016<0.05)、极显著(P维管束数量=0.00000<0.01).而GLUG9茎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厚度均较DH201-2厚,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角质层厚度=0.00167,P表皮细胞厚度=0.00000<0.01);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为组织瘿,由内到外可以分为:营养组织层、薄/厚壁组织层、维管束层、皮层、表皮等结构;接种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后,桉树叶片可溶性总糖、游离氨基酸、叶绿素含量均升高,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但是蛋白质、pH值、类黄酮、总酚的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吲哚乙酸氧化酶、过氧化物、过氧化氢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显示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诱导了桉树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实验结果为抗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无性系的选育技术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4.
宋敏  彭晚霞  邹冬生  曾馥平  杜虎  鹿士杨 《生态学报》2012,32(19):6259-6269
基于动态监测样地(200 m×40 m)的网格(10 m×10 m)取样,以农作区为对照,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林、次生林和原生林3类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表层土壤(0—15 cm)有机质的空间变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其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质很高,沿着农作区-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的恢复梯度,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变异系数逐步增大;农作区和3类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均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农作区试验半变异函数C0/(C0+C)值为26.5%,呈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3类森林的C0/(C0+C)值为9.0%—22.6%,呈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农作区和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呈单峰分布,次生林呈凹型分布,原生林呈凸型分布;不同森林的主导因子不同,农作区的主导因子为主要土壤养分,人工林为地形和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为森林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原生林为地形和物种多样性,且同一因子在不同森林与土壤表层有机质的正负作用关系和相关程度也不同。因此,农作区和3类森林应根据其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主要影响因子制定相应的固碳措施。  相似文献   
225.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及科学地选取抽样方法,开展了合肥地区秋冬季4个品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和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与其天敌之间空间关系研究,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和害虫各自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害虫与天敌变程的关联度,关联度值越大的天敌在空间上对害虫的跟随关系越密切。分析了2010年9月28日至11月25日期间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数量最少的舒茶早茶园和二种害虫数量最多的平阳特早茶园天敌对害虫空间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及其4种主要天敌均为聚集分布,舒茶早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 L.Koch(0.8594)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 Sundevall(0.8397),与茶蚜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草间小黑蛛(0.7448)和斜纹猫蛛(0.7433);平阳特早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omaculatum Bose.et Str(0.8207)和斜纹猫蛛(0.8104),与茶蚜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前二位天敌是八斑球腹蛛(0.8324)和斜纹猫蛛(0.7730)。其中,11月25日4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数量均较多。分析了该日另外二个茶树品种福云六号和龙井长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与其天敌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二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及其天敌均为聚集分布,福云六号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变程值(3.8182)最接近的天敌是斜纹猫蛛(4.7222),与茶蚜变程值(6.5854)最接近的天敌是斜纹猫蛛(4.7222);龙井长叶茶园与假眼小绿叶蝉变程值(1.0000)最接近的天敌是八斑球腹蛛(1.0000),与茶蚜变程值(4.5000)最接近的天敌是斜纹猫蛛(7.6316)。总之,秋冬季4个品种茶园斜纹猫蛛在空间上是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跟随关系最密切的天敌,其次是八斑球腹蛛和草间小黑蛛。  相似文献   
226.
李肖叶甲成虫数量及三维空间格局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地区李肖叶甲成虫数量动态及三维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成虫5月下旬初见,6月4日至7月16日为发生高峰期,9月上旬仍有零星虫口。6月4日至9月10日种群增长模型为y=1692.2258e-0.0545t,6月4日至8月27日树冠上部部位增长模型为y=205.60e-0.0523t,树冠西部部位的增长模型为y=257.13e-0.0505t。样地中的李肖叶甲5月21日至8月13日半变异函数方程是y=0.0709x3-10.479x2+391.67x-300.71、y=-0.0122x3+1.1201x2-19.781x+317.84、y=-0.0013x3+0.1613x2-4.4862x+67.363、y=-0.0016x3+0.9177x2-11.495x+551.94、y=-0.0029x3+0.3034x2-7.5906x+103.37和y=-0.0002x3+0.0172x2-0.4975x+13.691,变程在20.3938—65.0289之间,均为聚集格局,聚集强度指标表明也均为聚集格局;树冠东、西、南、北方位的水平分布5月21日至8月13日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为聚集格局;树冠上、中、下方位的垂直分布6月4日至8月13日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为聚集格局;5月21日至8月13日的树冠东、南、西、北、上、中、下部位的C值均大于1,I值均大于0,CA值均大于0,Iw值均大于1,三维分布均为聚集格局。用Iwao公式计算的结果与聚集强度指标分析的结果一致。6月4日—8月13日林间李肖叶甲的种群聚集均数λ值均大于2,聚集是李肖叶甲本身的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227.
李林轩  邹蓉  唐辉 《广西植物》2012,32(3):345-349
报道了不同生长光强(透光率分别为15%、30%、50%、100%)对吴茱萸的生长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环境光强对吴茱萸苗期株高、地径和冠面积的影响较大,100%RI下的株高、地径和冠面积明显小于各遮荫处理,其中30%RI下吴茱萸的株高、地径和冠面积最大,这表明苗期强光不利于吴茱萸的生长。随着光强的减弱,吴茱萸增大冠面积与株高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10月下旬,100%RI下吴茱萸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11:30~14:30,吴茱萸的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孔导度均下降,表明此时的光合午休现象是由气孔部分关闭造成的。各遮荫处理下,吴茱萸的Pn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并无第二峰的出现,可能与遮荫条件下,下午光强较弱,环境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228.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的截短蛋白SEC14-239中7和9位氨基酸对其超抗原和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SEC14-239中7和9位Thr和Gly分别替换为Leu和Glu后,获得截短突变蛋白SEC14-239M.体外细胞学实验对其超抗原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结果:突变蛋白SEC14-239M体外刺激小鼠T细胞增值活性较SEC14-239显著增强(P<0.05),与未截短的SEC2相当(P>0.05).在相同剂量条件下,SEC14-239M诱导的抗肿瘤活性尽管低于SEC2(P<0.01),但要显著高于SEC14-239(P <0.05).结论:截短蛋白SEC14-239的第7和9位氨基酸突变后能显著增强其超抗原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但二者增强程度有差异.这一结果说明以定点突变改造SEC2截短体的活性是可行的,同时也暗示超抗原的T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抑制并不完全关联.  相似文献   
229.
陆星  杨萍  邹记兴  钟山 《生物技术》2012,22(1):43-47
目的:提取斜带髭鲷高质量基因组DNA并建立适用于AFLP分析的体系。方法:以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为材料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并进行AFLP扩增。对AFLP分析体系中几个关键环节(基因组双酶切、连接、预扩增及选择性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做了优化。结果:提取的斜带髭鲷全基因组DNA纯度高,无拖尾。采用9组选择性引物共检测出350个不同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175个,多态性比例为49.5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像染色均匀,条带清晰且无背景干扰。结论:该分析体系的建立为斜带髭鲷的群体遗传多态性、种质资源、遗传图谱、遗传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0.
目的建立并验证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定方法。方法滴定MMRV疫苗中的每种病毒时,首先用特异性抗血清有选择地中和其他病毒成分,再根据每种抗血清与相应病毒的完全中和能力,确定各抗病毒血清的使用浓度。分别用CCID50法(麻、腮、风病毒)和蚀斑法(水痘病毒)检测MMRV疫苗中各病毒的滴度。结果使用该方法对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进行滴定的实测值与理论值无显著差异,经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均显示良好。结论建立的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