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83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多数重要的功能基因属于多基因家族,这些家族成员间存在功能冗余,高效的多基因干扰体系对研究多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pCAMBIA1301载体改造,构建了适用于植物的多基因干扰体系pCAMBIA1301m和pCAMBIA1301s。使用该多基因干扰体系构建了四基因的干扰载体pCAMBIA1301m:35S∷SlPP2C1-2-3-4,4个目标基因为来源于番茄PP2C家族A组的PP2C1PP2C2PP2C3PP2C4,并通过遗传转化导入番茄,用GUS染色和PCR检测转基因阳性植株,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T1和T2代转基因植株中目标基因的干扰效率,用T2代种子分析转基因番茄对ABA敏感性。结果表明,应用该干扰体系成功获得了四基因干扰的转基因植株35S∷SlPP2C1-2-3-4。在转基因番茄中4个目标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其干扰效率均高于70%,转基因番茄种子萌发具有强烈的ABA不敏感性。多基因干扰体系能高效地同时沉默多个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长蝽科显脉长蝽属两新种。此属是一个小属,全世界已知20余种,过去在我国只记载一种,现又发现两个新种。文中所用长度单位为毫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是酵母最重要蛋白质质量控制机制之一,研究UPR响应规律有助于优化异源蛋白分泌途径合成和应对酸醇等胁迫因子的细胞自我保护。方法: 选择实验室菌株W303-1A和工业菌株An-a,以UPRE启动子控制下的Lac Z为报告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得到指示菌株W303-1A (leu 2::UPRE-lac Z)和An-a (leu 2::UPRE- lac Z),分别简称WZ和AZ。结果: 生长曲线测定显示WZ和AZ与亲本菌株的生长接近;添加下述试剂孵育4h后测定β-半乳糖苷酶酶活:1μg/ml衣霉素、8%(v/v)乙醇、0.3%(v/v)乙酸、5%(v/v)乙醇+0.1%(v/v)乙酸;菌株AZ的比酶活分别是对照值的8.2、26.4、1.1和7.9倍,而菌株WZ则分别为12.6、2.4、1.0和1.0倍;进一步以YEplac195为载体表达β-葡萄糖苷酶,AZ和WZ转化子在2%纤维二糖中生长24h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值分别为0.35和6.12U/ml,相应的LacZ则分别为对照值的3.1和5.4倍。结论: 两个菌株显示了在抑制物和异源蛋白表达UPR响应和调控能力上的显著差异,为其改造利用提供了方向;研究也为分析抑制物耐受性和异源蛋白表达关键制约因素、优化酵母ER和UPR信号通路的调控奠定了初步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4.
The asexual nature of the first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of conjugation in Stylonychia wa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amputation perform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early conjugation to that performed on vegetative cell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ell cycle. Amputation of vegetative cells delineated a point of commitment to binary fission at 0.51–0.57 of the cell cycle. Cells amputated before this point were induced to undergo the regenerative mode of asexual development, but those amputated after this point continued with binary fission. In parallel, during conjugation a similar commitment was made around the time of formation of tight mating-pairs: early conjugants amputated around this time might undergo regeneration, and those operated on after this stage continued with the first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as in typical conjugants. The two mates of a pair might differ in their response to amput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timing of commitment to the first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is not related to the events of conjugation, but rather is individually determined in the vegetative cycle of the cells before they pair up in mating. These observation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notion that the first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of conjugants is homologous to the asexual mode of cortical development in divider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al heterochrony in the sexual reproduction of hypotrichs. The timing of commitment to the first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was found to temporally correlate with the entrance of the micronuclei into meiosis. Since the first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can proceed without the micronucleus, this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initiation of micronuclear meiosis is closely coupled with, and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commitment to the first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分别经单纯空心钉、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1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n=55,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和B组(n=58,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术后疼痛及复位质量,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均P0.05);B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ris评分呈升高趋势,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B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ris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则低于A组(P0.05)。与术后3 d相比,A组患者术后6个月正位、侧位Garden指数降低(P0.05);B组术后6个月正位、侧位Garden指数评分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相比,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虽然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略长,但其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熟化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的新成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8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土壤团聚体分组和闭蓄态微团聚体分离技术,将土壤有机质分为总粗颗粒有机质(活性碳库)、总细颗粒有机质(慢性碳库)和总粉黏粒(惰性碳库) 3个组分,探讨不同熟化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而成的新成土壤总有机碳库及不同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为黑土严重侵蚀地区母质表露后土壤肥力的快速恢复提供依据。试验设置自然恢复(NatF)、苜蓿种植(Alfa)、无肥(F0C0)、化肥(F1C0)、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1)、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2)等6个熟化处理。结果表明:黑土母质经过8年不同熟化处理后,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与NatF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F1C2和F1C1)对土壤总有机碳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60.7%和41.2%;Alfa其次,增幅18. 2%;F0C0或F1C0处理土壤总有机碳与NatF间无显著差异;F1C2和F1C1处理土壤3个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熟化处理,与F1C1相比,F1C2处理对各组分有机碳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与NatF相比,Alfa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主要表现为粉黏粒结合有机碳的增加;F1C0和F0C0处理土壤总细颗粒有机质和总粉黏粒中有机碳与NatF间无显著差异,总粗颗粒有机质中有机碳含量低于NatF。研究表明,在米豆轮作和传统耕作体系下,农田生态系统高量有机物料投入配施化肥能够加速黑土母质的熟化进程,快速提高土壤中活性碳库和惰性碳库的容量,是严重退化黑土有机质快速提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造林树种转换的响应,对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993年春在二代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26年生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法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杉木人工林相比,米老排人工林0~10 cm土层MBC和0~20 cm土层MBN和MBP均显著提高, 0~20 cm土层MBC/MBP和10~20 cm土层MBN/MBP显著降低。两种人工林所有土层MBC/MBN均无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含水率、总有机碳、总氮、全磷、有效磷与MBC、MBN和MB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MBC/MBP和MBN/MBP呈显著负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BN和MBP主要受土壤总氮和有效磷的影响,而MBC/MBP和MBN/MBP主要受有机碳和有效磷的驱动。研究表明,造林树种从杉木转换成米老排能够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氮磷养分周转,增加土壤氮磷养分供应能力。米老排人工林土壤MBP的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树木生长的磷限制。  相似文献   
18.
以设施番茄栽培品种‘金棚朝冠’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0.25 mmol·L~(-1)亚精胺(Spd)对高温胁迫下(38℃/28℃,昼/夜)番茄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合成过程中前体物质含量、关键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探讨Spd缓解番茄高温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高温胁迫显著抑制了番茄幼苗的生长,叶面喷施Spd可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对番茄幼苗地上部生长的抑制作用,但对于地下部的生长无显著缓解作用。(2)高温胁迫下番茄叶片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δ-氨基酮戊酸(ALA)和胆色素原(PBG)的含量显著提高,而尿卟啉原Ⅲ(UroⅢ)、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卟啉Ⅸ(Mg-protoⅨ)和原叶绿素酸(Pchl)的含量显著降低,证明叶绿素前体由PBG向UroⅢ的转化受阻,导致叶绿素a(Chla)、总叶绿素(Chlt)含量和Chla/Chlb显著降低。(3)叶面喷施Spd能增强高温胁迫下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活性,有效缓解了高温胁迫对PBG到UroⅢ转化的阻碍作用,促进PBG之后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的合成,Chla含量和Chla/Chlb显著增加。研究发现,高温胁迫显著抑制番茄幼苗的生长,叶面喷施Spd可通过显著增强PBGD活性来缓解由PBG向UroⅢ的受阻程度,促进高温胁迫下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前体合成,提高叶绿素含量和番茄植株的生长量,减轻高温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自然水体中微生物种类丰富,采集了上海周边的湖水、河水、海(岸)水、井水四类水体各两处样品,设计了含0.1μm终端截留孔径的半自动分级过滤装置分离富集不同粒径的水体微生物,使用原核微生物通用引物对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高通量测序获得序列,对四类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比较分析,关注了能穿透0.22μm常规除菌过滤孔径的超微小微生物。结果显示水体环境主导了微生物的群落差异,河水与湖水中的群落总体接近,不同于海(岸)水和井水;海(岸)水和井水的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0.1μm上截留的优势超微小微生物在河水与湖水样品中均为Proteobacteria门SAR11 clade目的Clade Ⅲ和Actinobacteria门Sporichthyaceae科HgcI clade,海(岸)水中为Proteobacteria门SAR11 clade目的Clade Ia和Nanoarchaeota门Woesearchaeia古菌,井水中为Nanoarchaeota门Woesearchaeia属古菌以及未定域或未分类的微生物。其中未定域的微生物16S rRNA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上单独成簇,可能是古菌的一个新类型。本研究所使用的分级过滤装置显示了在发掘超微小微生物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东从化温泉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产纤维素酶、淀粉酶的能力,选取从化3个地热区的7个温泉样点,现场测量各采样点的水体理化参数,并采集温泉水样品。利用免培养技术对从化温泉环境样品基因组的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从化温泉环境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同时,借助纯培养技术,对7个样点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将菌株接种于以微晶纤维素或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检测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免培养结果显示,广东从化温泉环境原核微生物群落以细菌为主,群落结构与总碳含量相关性最大。通过选择性分离培养,共获得71株细菌,分属于17个不同的属,其中有9株属于潜在新分类单元,其中67.61%有纤维素酶活性,18.31%有淀粉酶活性。广东从化温泉中存在丰富多样的原核微生物类群,且蕴藏大量具有产生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的菌株,极具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