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通过差速离心分离大鼠心肌线粒体,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构建正常大鼠心肌线粒体蛋白质组表达图谱;选用心肌梗死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分析比较心力衰竭时心肌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线粒体共有188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其中有120个蛋白点表达上调2倍以上,有68个蛋白点表达下调1/2以上(P〈0.05).对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行胶内酶解后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对蛋白质进行功能注释、亚细胞定位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有27个蛋白质涉及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其中参与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的蛋白质(酶)表达上调,而参与OXPHOS复合体和脂肪酸代谢的蛋白质(酶)表达下调.研究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时心肌能量代谢模式发生了改变,底物选择从倾向于脂肪酸转为葡萄糖利用增加,糖酵解增强而脂肪酸氧化能力减低;为心肌缺血性损伤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提供了分子依据,在蛋白质水平上阐述了线粒体在心力衰竭发展中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2.
用蛋白激酶C(PKC)刺激剂佛波醇酯(PMA)和PKC抑制剂Rottlerin处理培养神经元,RT—PCR法检测神经元NF—xBp65 mRNA的表达;用PMA和NF—κB抑制剂TPCK处理培养神经元,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观察PKC对原代培养神经元核转录因子kappaB(NF~KB)表达的影响,探讨PKC参与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PKC可促进NF—κB的表达;NF—κB可诱导培养神经元的早期凋亡。由此可以得出PKC激活参与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是通过引起神经元内NF—κB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3.
从渤海海域(121°30′00″E,40°25′00″N)海泥中筛选到一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海洋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命名为Bacillussp.HN07。研究表明:HN07最适生长温度30℃,适宜在pH7.0~8.0、含2.0%~3.0%NaCl的培养条件下生长和产酶,并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酶学性质初步研究显示,HN07所产碱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为8.0,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ABSTRACT. A population of the marine euplotid ciliate, Uronychia multicirru s Song 1997 , found in the littoral zone of the Daya Bay, Guangdong, South China, was investigated using live observation and protargol impregnation method. This species is diagnosed by possessing a long row of ventral cirri, which has never been seen in all other known congeners. Divisional process, described based on protargol-impregnated specimens, is typical of the genus regarding its general pattern: (1) the oral primordia in both proter and opisthe develop de novo in two subcortical pouches, while the UM-anlage forms de novo (i.e. does not develop from the oral primordium); (2) five frontoventral-transverse (FVT)-cirral anlagen develop in a primary-mode on the cell surface, and almost all the cirri are derived from the FVT-anlagen, except the first frontal cirri, which are formed de novo in both dividers; (3) the species characteristic ventral row derives from the right-most FVT-anlage; (4) the parental structures do not take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ginal anlagen, and (5) the caudal cirri originate in the right-most two dorsal kineties in a multi-segmentation mode. The small subunit rRNA gene of U. multicirrus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EU267929) is 1,773 bp and differs by 0.9–1.41% from its closely related congeners.  相似文献   
55.
本文研究了富硒发酵毛头鬼伞(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菌丝体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和降血糖的影响。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将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均匀混入饲料中,由小鼠自由取食进行治疗,3周后观察富硒毛头鬼伞菌丝对糖尿病小鼠血糖、MDA、SOD和GSH-Px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进行治疗后,糖尿病小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和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下降;血清和组织中的SOD和GSH-Px的活力明显的增加。由此推断,富硒发酵毛头鬼伞菌丝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6.
科尔沁沙地不同密度(小面积)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丘间片林中选择不同密度的樟子松样地,对樟子松在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由于受多年降水偏少的影响,科尔沁沙地的樟子松出现了大量枯梢继而死亡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与林地的密度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样地林木的死亡率随林地密度的加大呈幂函数关系增加,原先最高密度情况下的林地,保存到现在的活木数量反而最少;林木的平均死亡年龄、最早死亡年龄、冠幅、树高和胸径随林地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虽然在其它一些区域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较少受竞争的影响,但是在半干旱区,树高仍然与密度相关.枯梢林木的比例在高密度的样地大于低密度的样地,枯梢对低密度样地的林木基本上没有大的影响.各样地的冠幅和胸径比相差不大,平均只有0.297,以此指标衡量,该地可能更适合单一樟子松林的种植.综合来看,科尔沁沙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栽植樟子松,但初始密度应控制在2800株/hm2以下,并应根据生长情况在进入生长高峰期后对林木进行适时间伐,20a龄期的林木其密度保持在2100株/hm2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57.
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阐明环境因子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卵滞育诱导作用,测定了3个温度和6个光周期组合处理对绿肓蝽的滞育诱导和绿盲蝽光周期感应的敏感虫态,系统调查了绿肓蝽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所产卵的孵化率.结果表明:绿盲蝽的敏感虫态为1龄若虫;在17℃,20℃和23℃3个不同温度下,光照时间小...  相似文献   
58.
SD 大鼠自由饮用绞股蓝汁(绞股蓝汁每天新鲜配制,浓度为每100 g 水2 g 茶叶,100℃的水温浸泡30 min,取上清液),连续给药60 d,取出肝脏,用差速离心法制备肝脏胞浆液及肝脏微粒体,采用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CYP3A、CYP2E1、NADPH-细胞色素 C 还原酶、UGT、GST 的活性及细胞色素 b5的含量,结果显示绞股蓝可显著升高细胞色素 b5的含量,显著诱导 CYP3A、UGT、GST、NADPH-细胞色素 C 还原酶的活性,但对 CYP2E1没有影响。提示绞股蓝与药物合用时,在体内可能会发生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构建含有cAMP反应元件(CRE)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方法:以含有ga14位点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在去除ga14位点的同时,连入4个CRE元件得到pCRE-luc;将该载体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共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测定萤光素酶活性;应用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确认CRE的活性是否与Gs通路相关。结果:pCRE-luc的活性直接相关于GPCR的激活程度,并依赖Gs信号通路。结论:CRE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可用于检测Gs偶联GPCR的活性,为基于GPCR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基于Hyperion高光谱数据的城市植被胁迫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获取城市植被的胁迫状态,不仅对城市植被健康状况的维护,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受胁迫植被的生理特征和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星载高光谱Hyperion数据,计算出与胁迫相关的14种高光谱植被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城市植被胁迫强度分类器,对城市植被的胁迫强度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中心商住区的植被受胁迫程度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植被的受胁迫现象在大块绿地外围呈环状分布;构建的植被胁迫强度分类器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植被受胁迫的强度信息,可为大面积城市植被胁迫监测提供一种较为可靠而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