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31.
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对干旱与播深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霸王(Zygophyllum xantho xylum)分别是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重要的超旱生小灌木和灌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两种灌木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以PEG模拟干旱条件)和播深的响应.干旱胁迫设0、 -0.3、 -0.6、-0.9、-1.2、-1.5、-1.8、-2.1、-2.4、-2.7MPa共10个处理,播深设0、0 .3,0.5,1.0,1.5,2.0,3.0,4.0cm共8个处理.结果显示模拟干旱条件下,供试种的发芽势(3d发芽率)皆从-0.3MPa起即开始显著下降(P<0.05) .发芽率红砂从-0 .9MPa渗透势、霸王从-0.6MPa开始显著降低;种子萌发的最低渗透势阈值红砂和霸王分别为-1.8MPa和-1.5MPa.干旱胁迫对种子胚芽生长有抑制作用,但轻度干旱可促进初生根生长,重度干旱胁迫抑制初生根生长.播深实验表明,红砂和霸王种子均为子叶出土发芽类型 .一般情况下,供试种随播深增加胚芽长度呈增加而初生根呈下降趋势,但霸王在播于土表时初生根生长受到抑制.实验室条件下,达到最大出苗率的播深红砂为0~0.5cm,霸王为0 ~2cm.在适宜条件下,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的最低需水量分别为110%和90%,初始萌发时间分别为40h和48h.红砂种子发芽势低(28%)、萌发持续而分散;霸王种子发芽势高(87%) 、萌发整齐.讨论了两种种子发芽对干旱和播深的响应特征及其生态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32.
本文研讨羧酸酯酶(CarE)和酸性磷酸酯酶(ApE)在抗马拉硫磷(RM)、抗敌百虫(RD)和敏感(s)品系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不同发育期中的变化,以及某些杀虫剂和抑制剂对α-醋酸萘酯羧酸酯酶(α-NA CarE)的抑制作用.RD和s品系不同发育期的ApE变化情况如下:(1)RD和S品系间无明显差异;(2)幼虫发育期的ApE水平较低,而在变态期的ApE活性突然上升为最高,表明ApE可能参与蚊虫的发育和分化.RM、RD和S品系的CarE水平在幼虫期随虫龄增长而增高.RM和S品系的CarE活性比维持在20—35倍,RD品系在10—25倍,但三个品系的CarE活性在变态期突然下降.新羽化成蚊的CarE活性出现一个很高的峰.羽化后十天内CarE活性有一定的波动,十天后CarE活性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幼虫期和蛹期.此外还讨论了对氧磷、敌敌畏、速灭威、毒扁豆碱、TPP和异稻瘟净对RM、RD和S品系α-NA CarE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33.
鸡马立克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是一类可感染鸡诱发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肉瘤的疱疹病毒。本文在对MDV的经典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早期成果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近十多年来感染性克隆技术用于探索MDV主要蛋白基因的功能、以病毒编码的全部蛋白质为对象的蛋白组学、病毒编码的有调控作用的RNA及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MDV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834.
对nrDNA大亚基部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探讨丛赤壳科11个属的属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osmospora不是单起源,它的成员分别与Nectria,Haematonectria以及Neocosmospora3个不同的属聚类在一起;Haematonectria和Neocosmospora的亲缘关系最接近;Lanatonectria为一个独立的属;以Neonectriadiscophoravar.discophora为代表的Neonectria是一个可靠的属。  相似文献   
83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氨基酸的各种功效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原本作为医用的氨基酸开始以保健品的形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简要阐述了开发氨基酸保健品的必要性及现状,初步探讨了氨基酸保健品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36.
报道了广东省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木兰科植物种群特点及保护现状。木兰科植物通常位于人为破坏较轻 ,林相保存较好 ,以壳斗科、樟科、茶科为主要建群种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共设置了 9个面积为 4 0 0 m2的样方。在样方中共记录了 3种木兰科植物 :观光木 ( 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深山含笑 ( Michelia maudiae Dunn)和金叶含笑 ( M.foveolata Merr.ex Dandy)。其中 ,深山含笑的种群较大 ,呈稳定结构 ,但主要局限于保护区内保护较好的地域 ;金叶含笑种群面临濒危 ,种群小 ,在保护区呈零星分布 ;观光木的分布区域相对较广 ,在保护区内外均见分布 ,但种群较小 ,特别是在保护区外的种群 ,由于人为的干扰 ,种群在急剧减少。大多数木兰科植物的种群在原生境均表现出自然更新不良 ,必须加以保护。分析了影响车八岭及其邻近地区木兰科植物种群及其群落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建议加强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木兰科植物的人工保育 ,促进该区域木兰科植物资源的管理和发展  相似文献   
837.
林木白蚁的生物防治和生物源农药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白蚁在我国南方林区危害严重.目前,林木白蚁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农药残毒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构成极大威胁.利用生物防治以及生物源农药对林木白蚁进行防治具有高效、低毒,与环境兼容的特性,极具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生物防治以及生物源农药防治林木白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38.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1型L1基因双价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PCR法从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1型晚期基因L1,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11型L1晚期基因共同装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中,分别位于强启动子Ppolh和弱启动子P10之下;利用酶切和PCR技术对双价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进行鉴定。结果:PCR扩增法获得尖税湿疣组织中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11型的L1基因,得到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和11型L1基因双价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经酶切电泳鉴定验证重组成功。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双价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质粒,为进一步构建双价L1蛋白表达系统进而建立双价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39.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3,12(Z1):39-46
本文报告采自云南及青海的四种禾本科植物柄锈菌。其中鹅冠草Roegneria kamojiOhwi上的鹅冠草柄锈菌Puccinia roegneriae J.-y. Zhuang & S.-x. Wei为新种。纤毛鹅冠草Roegneria ciliaris(Trin.) Nevski上的日本猬草柄锈菌Puccinia asperellae-japonicae Hara,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L.) A. Camus上的东方柄锈菌Puccinia orientalis(H.Syd., P. Syd. & Butl.) Arth. & Cumm.以及乱子草Muhlenbergia hugelii Trin.上的乱子草柄锈菌Puccinia schedonnardi Kell. & Swing.为我国新记录种。对新种作了拉丁文描述。对其余的三个新记录种都作了讨论。本研究引用的中国标本(包括新种的模式)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840.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6月期间,田间小菜蛾种群密度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但在7月初至8月初期间急剧下降,8月下旬开始逐渐升高,9月~11月期间,小菜蛾种群密度显著高于春季的6月及夏季的8月下旬。总体上看,与25°C处理相比,40°C预处理田间小菜蛾8h后,氰戊菊酯、甲胺磷和阿维菌素对田间小菜蛾的24h和48h毒力均显著增高。与25℃处理相比,33.5°C预处理24h、36°C预处理8h和36℃预处理24h均显著抑制田间小菜蛾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且随着高温处理时间延长,抑制率明显增大。上述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可导致田间小菜蛾种群密度急剧下降,并会显著抑制田间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多功能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