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3篇
  免费   958篇
  国内免费   4369篇
  12130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774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711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测定板蓝根颗粒抗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方法 A/California/7/2009(CA7)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观察14d,观察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计算小鼠存活率、存活天数以及延长生命率。感染的小鼠第5天每组小鼠处死一半,取肺组织,观察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板蓝根可明显延长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天数并提高存活率,病理结果显示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的肺组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板蓝根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文献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5):489-491
自吴征镒发表“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后,以该文件为标准,中国地区性(地方性)植物区系的研究报告、论文已海量发表。一些文献中出现了概念的误用和分析方法上的错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在做种分布区类型(地理成分)分析时,直接套用属分布区类型作为该属内各个种的分布区类型;2用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谱)中各类型所占百分比的类似性(聚类)来决定各地区间植物区系的亲缘。根据植物区系学理论,属的分布区是该属内所有物种的分布区的集合,除单种属外,不能直接套用属分布区类型作为该属内各个种的分布区类型;亲缘关系疏远的不同植物属可以有同样的分布区类型,若把不同地区植物区系各地理成分的比例关系的类似性解读成各地区间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显然是不适合的。地区植物区系之间的亲缘关系通常是由它们共有的植物科、属、种相似性系数,特别是共特有分类群相似系数来反映的。  相似文献   
993.
刈割、施肥和浇水对矮嵩草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进行为期3年的野外控制试验, 研究了刈割(留茬1 cm、3 cm及不刈割)、施肥(2.5 g·m-2尿素+ 0.6 g·m-2磷酸二胺、不施肥)和浇水(20.1 kg·m-2、不浇水)处理对矮嵩草补偿生长(包括分株密度、株高和分株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及其比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相对增长率的变化, 探讨矮嵩草补偿生长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刈割后, 矮嵩草的补偿生长高度和比叶面积显著降低; 分株密度有增加的趋势, 但会随刈割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株高和生物量的相对增长率随刈割强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补偿地上生物量在重度刈割处理下最高。施肥能显著增加矮嵩草的补偿高度、分株密度、补偿地上生物量、株高相对增长率、生物量相对增长率、比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 与不浇水处理相比, 浇水处理对重度刈割处理下的分株地上生物量、密度相对增长率、比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无影响, 而显著降低了中度刈割处理下的补偿高度和株高相对增长率, 提高了不刈割处理下的分株密度和重度刈割处理下的生物量相对增长率。刈割、施肥和浇水处理的交互作用也显示出刈割与施肥对矮嵩草补偿生长具有拮抗效应, 而刈割与浇水具有协同效应。上述结果说明, 矮嵩草在刈割后可通过增加分株密度和相对增长率等途径来提高补偿能力, 弥补在生长高度上出现的低补偿, 而施肥可显著抵消刈割的不利影响, 提高矮嵩草的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CCCTC-结合因子(CTCF)的表达水平与其在HeLa和HepG2细胞内分布的关系。方法:利用小干扰RNA敲降CTCF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TCF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在HeLa和HepG2细胞中下调CTCF的表达,检测到CTCF在细胞核内的分布比例减少,而在细胞质内的分布比例相应增加。结论:CTCF的表达水平会影响其在细胞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5.
ZHU Hua 《Plant Diversity》2007,29(4):377-387
Xishuangbanna of southern Yunnan is a region of extremely interest to biologists and also a hotspot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It is located in a transitional zone from tropical Southeast Asia to temperate East Asia biogeographically.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ed vegetation types of Xishuangbanna and suggested a revi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updated study result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 By combining physiognomic and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with ecological performances and habitats , the primary forest vegetation in Xishuangbanna can be organized into four main vegetation types: tropical rain forest, tropical seasonal moist forest, tropical montan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subtypes , i. 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the lowlands and tropical montane rain forest on higher elevations. Th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this region shows similar forest profile and physiognomic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of equatorial lowland rain forests and is a type of world tropical rain forest. Because of conspicuous similarity on floristic composition , th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is a type of tropical Asian rain forest . However , since the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occurs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ropical SE Asia, it differs from typical lowland rain forests in equatorial areas in maintaining some deciduous trees in the canopy layer , fewer megaphanerophytes and epiphytes but more abundant lianas and more plants with microphyll . It is a type of semi-evergreen rain forest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tropical zone . The tropical montane rain forest occurs in wet montane habitats and is similar to the lower montane rain forests in equatorial Asia in 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physiognomy . It is a variety of lower montane rain forests at the northern tropical edges of tropical rain forests . The tropical seasonal moist forest occurs on middle and upper limestone mountains and is similar to the tropical montan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of the region in physiognomy, but it differs from the latter in floristic composition. The monsoo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is a tropical deciduous fores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strong monsoon climate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a transitional vegetation type between tropical rain forest and savanna in physiognomy and distribution. The tropical montane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is the main vegetation type in mountain areas . It is dominated by the tree species of Fagaceae , Euphorbiaceae , Theaceae and Lauraceae in majority. It differs from the tropical montane rain forests in lack of epiphytes and having more abundant lianas and plants with compound leaves .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distinct vegetation type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mainland southeastern Asia controlling by a strong monsoon climate, based on its floristic and physiognomic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996.
低温导致中华蜜蜂后翅翅脉的新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冰峰  朱翔杰  李月 《生态学报》2011,31(5):1387-1392
在封盖发育期,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封盖子放入24℃低温环境中分别处理24、48、72 h,再恢复到正常的发育温度35℃至羽化,或将封盖子放在30℃低温中培养至羽化,发现羽化后的蜜蜂后翅翅脉发生明显变异。发现翅脉变异有3种类型,翅脉增加、翅脉突出和翅脉缺失。后翅翅脉增加的变异只发现一种,基室、缘室共有的径分脉与基室、盘室共有的中脉之间,新增径中横脉。新增的径中横脉发生的程度不同,有的在径分脉和中脉相对的位置相向伸出,有的形成完整的新脉,新增的径中横脉与原径中横脉相似,在末端均有"弱化点"。由于原有径中横脉较短,一直忽略其存在,这次径中横脉的确定,可以判定原来公认的"中脉分叉"应分别是径分脉和中脉延伸出来的两条翅脉。后翅突出的变异有2种,中脉向基室突出,径分脉向基室突出。翅脉突出的程度不同,有的略突出,有的明显突出,有的伸出翅脉较长。中脉突出均发生在中脉的转折点上,且此类翅脉变异,仅发生在雄蜂样本中,在工蜂样本中还未见。后翅翅脉缺失的变异有2种,发生在肘臀横脉和中脉。肘臀横脉"弱化点"处缺失。将中华蜜蜂雄蜂封盖子放入低温30℃恒温培养箱中发育,发现2个羽化的雄蜂样本发生肘臀横脉在"弱化点"处缺失。中脉向盘室伸出的部分发生缺失。翅脉缺失的程度不同,有的明显缩短,有的仅存痕迹,有的缺失大部分或完全缺失。中脉向盘室伸出的部分是东方蜜蜂Apis cerana区别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主要形态特征之一,如果东方蜜蜂这段翅脉全部缺失,此部位的形态与西方蜜蜂完全相同。这意味着这个翅脉作为区分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翅脉特征将面临挑战。对蜜蜂种质资源鉴定,蜜蜂的系统发育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将具有重要影响。温度影响翅脉发育的深入研究,为研究蜜蜂翅脉发育过程,揭示翅脉发育调控机制,以及蜜蜂发育的温度适应生理机制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7.
蓝绿空间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热环境健康、改善局地微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利用Landsat 8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等数据,基于辐射传输方程算法、K均值聚类算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量化了典型的高密度中心城区--北京五环快速路以内地区的1199块1hm2以上的蓝绿空间冷岛效应的表征指标,并分析与蓝绿空间规模、形状复杂度、景观组成、环境组成、植被覆盖等要素的相关关系,还根据蓝绿空间的不同降温特性进行分类,探讨每类蓝绿空间在缓解高密度中心城区热岛效应中的独特作用、优势与机制。结果表明:(1)蓝绿空间的规模、形状复杂度、景观组成等景观要素与冷岛效应的关系显著,如总面积、绿地面积和水体面积与降温幅度、降温范围、降温服务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温效率和降温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周长与降温范围、降温服务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温效率和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周长面积比与降温幅度和降温服务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温效率和蓝绿空间自身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形状指数则与降温范围和降温服务呈显著正相关。(2)蓝绿空间的环境要素与冷岛效应也存在相关关系。蓝绿空间之间会产生冷岛效应的协同与促进现象,蓝绿空间降温范围内的其他蓝绿空间的总面积与该蓝绿空间的降温幅度、降温范围、降温服务和辐射距离呈显著正相关,与蓝绿空间自身温度呈显著负相关。(3)蓝绿空间的总面积、水体面积、周长与降温幅度之间,周长面积比与降温效率之间存在阈值,为节约土地资源、保证降温效果,建议不应过多超过阈值。(4)基于蓝绿空间在降温幅度、效率、辐射距离等方面的差异,将蓝绿空间划分为4类。高密度中心城区蓝绿空间规划建设应充分评估区域降温需求,了解蓝绿空间降温现状,合理配置具有不同降温特性和优势的蓝绿空间,在土地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各类蓝绿空间的冷岛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政府和规划师摸清当前蓝绿空间冷岛效应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潜力,对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王洪  朱华  李保贵   《广西植物》1999,19(3):197-198
瘤果厚壳桂新种CryptocaryarolletiiWangetH.Zhu,sp.nov.SpeciesproximaC.maculataeH.W.Li,sedfructumajore,2.5cmdiam,nervislateralibusutrinsecus4~6differtaC.haihanensiMerr.fructugloboso,paniculaexpansa,multifloradiffert.Arbor,usquead20malalRamuliinjuventnte...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热疗对化疗诱导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 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 用不同浓度吉西他滨(0, 5, 10, 20,30 滋M)作用于SW1990 细胞不同时间(24, 48, 72 小时)及30 滋M 吉西他滨作用24h 联合热疗 43℃ 1h,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细胞内 E-cadherin 蛋白和剪切的Notch1 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吉西他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明显抑制SW1990细胞的增殖(P<0.05),并 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吉西他滨作用前24 h 给予43℃ 1h热疗预处理可显著增强吉西他滨对SW1990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 ②吉西他滨作用SW1990 细胞24 小时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形态变大,细胞呈梭形,且细胞间连接减少;而热疗预处理的联合 能够逆转此种形态学变化。③吉西他滨作用24 小时后,细胞内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下调、Cleaved Notch1 的蛋白表达上调,热 疗预处理可明显上调吉西他滨诱导的E-cadherin 蛋白表达下调、并下调Cleaved Notch1 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热疗预处理显著 逆转吉西他滨所诱导的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 细胞的EMT 现象,其机制可能与Notch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PCR技术从粘质沙雷氏菌H3010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该D-乳酸脱氢酶基因,连接至pET-28a(+)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重组表达,优化了酶纯化的条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该酶编码基因全长993bp,编码330个氨基酸,大小为37kDa。经优化表达及纯化条件后重组酶纯度可达90%。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重组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酶促反应pH为7.5(O.2mol/L磷酸盐缓冲液),37℃下测得对底物丙酮酸的动力学参数Km=3.39mmol/L,Vmax=6.87mmol/(mg·min),对辅酶NADH的动力学参数Km=1.43mmol/L,Vmax=1.61mmo]/(mg·min)。为酶法生产D-乳酸及利用代谢工程构建产D-乳酸的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