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9篇
  免费   981篇
  国内免费   4310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728篇
  2011年   776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711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中miR-218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并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和miR-218表达量。培养HPV16阳性的SiHa细胞株并进行分组,阴性对照(NC)组转染NC模拟物、miR-218组转染miR-218模拟物,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相互作用细胞死亡介导因子(Bim)、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9、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及凋亡通路分子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基因(c-Ju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蛋白表达量。结果高危型HPV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miR-218表达量减少。转染24 h后,miR-218组细胞凋亡率、细胞中Bax、Bim、Caspase-9、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及JNK、c-Jun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而细胞中Bcl-2的mRNA表达量及PI3K、AKT、mTOR的蛋白表达量均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218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增加miR-218的表达能够促进HPV感染宫颈癌细胞的凋亡。该调控作用与JNK/c-Jun通路的激活及PI3K/AKT/mTOR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病原菌耐药性、患者用药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住院治疗,且年龄60岁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耐药情况和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50.00%。肺部感染患者中死亡4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中共培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革兰阳性菌5株,真菌2株。30例肺部感染患者共使用6种抗感染药物,其中哌拉西林/舒巴坦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依替米星及美罗培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和患者用药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患者用药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3.
水体氮素污染日益严重,如何经济、高效地去除水体氮素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已从不同环境中分离到许多同时具有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此类菌生长迅速,可在好氧条件下同时实现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并可用于脱除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应用潜力巨大的脱氮菌。目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途径和机制主要是通过测定氮循环中间产物或终产物、测定相关酶活性、注释部分氮循环相关基因及参考自养硝化菌和缺氧反硝化菌的氮循环途径等进行研究,其完整的氮素转化途径和氮代谢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总结了目前异养硝化-好养反硝化菌的脱氮相关酶系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污水脱氮处理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祝国文  张瑾  杜杰  李烨  邓冉  姜倩  童晋  杜海英 《生物资源》2020,42(3):313-32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三废"的大量排放,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愈发严重,其中重金属镉、铬的污染显得尤为突出。研究者利用微生物技术开展了大量治理污水中镉、铬的研究。本文就不同种类微生物对镉、铬的修复及作用机理进行论述,以期为微生物用于实际污水中镉、铬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以青砖茶、新鲜苹果汁、西瓜汁和菠萝汁为主要原料进行果茶饮料的研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分析试验对果茶饮料的配方进行工艺优化,以感官评价和吸光值为评定指标,确定果茶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体积比分别为8∶2的茶汤与苹果汁的混合汁、5∶5的茶汤与西瓜汁的混合汁和3∶7的茶汤与菠萝汁的混合汁混匀调配出的茶饮料的口感最佳,色泽清透,且香气较佳。本研究为黑茶果茶饮料的研 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6.
刘阳  裴韬  杜娟  邓名荣  朱红惠 《生物资源》2020,42(5):576-584
自然界蕴含大量未/难培养微生物,分离这些微生物对理论研究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高压灭菌和过滤除菌方式制备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方法,从红树林灰泥样品中分离获得123株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进而探究培养基灭菌方式对细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滤除菌培养基生长的单菌落数目(339±82)个显著多于高压灭菌培养基生长的单菌落数目(179±65)个;两种培养基分离细菌的群落结构在门、科和属分类水平上总体相似,但优势类群的数目和少数类群存在差异;过滤除菌培养基分离细菌的Shannon Wiener’s指数、均匀度、新种率、基因多样性均高于高压灭菌培养基,而其与近缘模式菌株相似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则低于高压灭菌培养基。因此,过滤除菌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的多样性、均匀性和新颖性均高于高压灭菌培养基。本研究首次探究培养基灭菌方式对细菌分离效果的影响,具有更高分离效率的过滤除菌培养基为未/难培养微生物菌株资源获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7.
气囊是在水生细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刚性中空蛋白结构的特殊细胞器,不仅为水生细菌提供浮力,还对其在不利环境或应激条件下的生存至关重要。近期研究发现在其他非水生细菌如沙雷氏菌和链霉菌中也存在气囊结构,而且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功能。来源于不同种属细菌的气囊生物合成基因簇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其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也有所不同。本综述将介绍和总结不同细菌中气囊的基本生理功能和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以及气囊的生物技术应用,并对气囊在链霉菌中的生物合成研究以及人工重组气囊的潜在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8.
向日葵菌核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是影响向日葵产量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内蒙古和甘肃等地频繁发生。[目的] 挖掘能够对向日葵菌核病进行生物防治的拮抗菌株和有效方法。[方法] 用4种不同的培养基通过稀释涂布法对向日葵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菌群进行分离,利用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出对核盘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选取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进行向日葵离体叶片防效测定,采用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配制成不同单菌剂和复合菌剂进行盆栽实验,测定活体防效。[结果] 从土壤中共分离出142株菌,从中筛选到12株抑菌圈明显的拮抗菌株。其中拮抗菌Bacillus sp.NM63、JQ134、J7、J33和Streptomyces sp.Z9、ZX6抑菌圈直径大于25 mm,这6株菌在向日葵离体叶片防效测定实验中效果显著。菌株NM63、JQ134、J7、Z9、J33和ZX6单菌剂盆栽实验的防治效果依次为79.06%、74.10%、70.72%、67.83%、65.11%和57.11%。菌株配比为Z9:NM63:JQ134:J7=1:1:1:1的复合发酵菌剂Ⅰ对向日葵盆栽的活体防效为81.43%,菌株配比为Z9:NM63:JQ134:J7=1:2:2:1的复合发酵菌剂Ⅱ对向日葵盆栽的活体防效为85.88%。[结论] 筛选鉴定出多株对核盘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复合菌剂Ⅱ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9.
单细胞拉曼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细胞拉曼技术是基于拉曼光谱分析原理实现非培养、无标签、快速、高效、低成本揭示物质本质的新方法。近年来,单细胞拉曼技术也开始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崭露头角。本文结合单细胞拉曼技术基本原理这一理论基础,阐述该技术在病原微生物鉴定、药物敏感性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及最新技术方向,并探讨其在临床实验室应用的可行性,为未来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0.
【目的】了解河野脂螨Lardoglyphus konoi各发育阶段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利用室内培养获得的不同发育阶段的河野脂螨个体样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发育阶段(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河野脂螨卵呈椭圆形;幼螨足3对,未见生殖器官生长痕迹,生殖毛和肛毛缺如;若螨足4对,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有生殖毛和肛毛,但发育亦不完全。休眠体前端尖细,后端钝圆,呈梨形状。在末体区有吸盘板,其上有13个吸盘,呈2-2-4-5分布。成螨螯肢细长,剪刀状,其上的定趾和动趾上有几个小齿;顶外毛长度约为顶内毛的50%,与顶内毛处同一水平线上。雄成螨第3对足的跗节末端为2个粗钝的齿所替代;腹面有1个生殖区和带有1对肛门吸盘的肛区。雌成螨所有的爪均分叉;腹面生殖孔为1个纵向裂缝;肛门不伸达后缘。【结论】通过电镜扫描对河野脂螨不同发育阶段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的观察,更加详细地了解了该螨的形态结构,从而为脂螨科螨类的分类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