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9篇
  免费   1337篇
  国内免费   5851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548篇
  2019年   590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813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922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836篇
  2008年   934篇
  2007年   901篇
  2006年   896篇
  2005年   768篇
  2004年   622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MTM1 基因对于维持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和线粒体正常功能十分重要,MTM1 基因的缺失会严重影响酵母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损伤线粒体功能,因此在非发酵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利用MTM1 基因缺失的突变体在非发酵培养基上的生长缺陷,转入酵母基因组文库筛选MTM1 抑制基因,发现MTM1基因缺失造成的损伤一旦形成不可逆转,重新引入MTM1 基因也无法挽救,直接筛选无法得到抑制基因.为了避免MTM1缺失造成的不可逆损伤,在野生型酵母中先转入带有MTM1 基因的质粒,再敲除染色体上的MTM1 基因,随后转入基因组文库,再利用药物5-氟乳清酸(5-FOA)迫使细胞丢失表达MTM1基因的外源质粒,再筛选能在非发酵培养基上生长的转化子,通过这种方法筛选发现,POR2等5个基因的过表达可以挽救MTM1 基因缺失造成的非发酵培养基上的生长缺陷,为深入了解MTM1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线索,对筛选其他造成不可逆损伤的突变基因的抑制基因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72.
抚育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育间伐作为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之一,能够改变林分结构和稳定性,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然而,抚育间伐对森林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程度如何尚不明确,尤其缺少长期试验结果报道.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经过4种不同强度和频度的抚育间伐处理后的60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4次低强度的间伐,LT4;3次中等强度的间伐,MT3;2次高强度间伐,HT2;不进行间伐的对照,CK),从酸水解法划分土壤碳、氮库(活性碳、氮库Ⅰ,活性碳、氮库Ⅱ和惰性碳、氮库)的角度研究了抚育间伐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抚育间伐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幅分别高达48.7%~50.3%和28.9%~42.7%.抚育间伐均增加了3种碳、氮组分的含量,而增加的程度因碳、氮组分和抚育间伐措施的不同而异.与活性碳库Ⅰ和活性碳库Ⅱ的增加程度相比,惰性碳库的增加程度最大,LT4、MT3和HT2处理下惰性碳库分别增加71%、69%和75%.此外,抚育间伐也显著增加了惰性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LT4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而MT3和HT2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却无显著影响.抚育间伐可能通过产生较多的粗木质残体于土体中,增加土壤木栓质和木质素等顽固组分的输入,进而导致土壤惰性碳含量增加,降低有机质的分解,最终导致土壤有机碳增加.  相似文献   
973.
2002至2019年对广东、广西和海南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72个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公园和林场等的多孔菌进行了采集和调查,共采集标本2 095号,经对这些材料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发现多孔菌500种,按照最新的系统学研究分属于8个目、20个科、145个属,其中多孔菌科和锈革孔菌科分别有173种和124种,约占总数的60%,是最重要的多孔菌类群。此外,其中有10个新属和132个新种是作者等人根据华南地区模式标本发现描述的。本文对华南地区多孔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归纳,按最新的分类系统以属名顺序给出了名录,根据采集材料提供了每种的生长基质,并对所有种类的生长基质习性进行了统计。其中,294、138、112、97、78、77和29种分别生长在倒木、落枝、朽木、死树、活立木、树桩、掉落小枝和地上,故倒木是多孔菌最重要的生长基质。  相似文献   
974.
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作为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水净化、气候调节、碳汇等多种功能,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胁迫和自然条件的改变,湿地流失尤为严重。为探究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本研究以2000、2009、2018年3个时期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选用景观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18年间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 2000—2018年,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面积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湿地面积在研究前期增加了52.2 km2,增长率为8.2%,后期减少了26.8 km2,减少率为3.9%。湿地主要转出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出面积分别为166.7、158.4 km2;新增湿地主要由未利用地和林草地转入,转入面积为543.1 km2。城市带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各类湿地均衡分布的态势逐渐增强,景观多样性也不断增加,景观优势种类逐渐弱化。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影响城市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其中,社会经济要素中的人口因素影响最显著,自然要素中的降水量、气温驱动作用明显,其他驱动力因子相对较弱但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75.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适合膜片钳技术的逼尿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方法,为排尿相关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平台.方法:采用H型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相混合的鸡尾酒酶液对新鲜离体的大鼠膀胱逼尿肌条在37℃条件下振荡消化,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对分离并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鉴定,在膜片钳工作台上分别对其进行L型钙电流和BKca钾电流的全细胞记录.结果:可获得大量的单个逼尿肌细胞.经过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为平滑肌细胞.分离细胞活性良好,在膜片钳实验系统上可记录到多种通道电流.结论: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活性好的逼尿肌细胞急性酶分离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膜片钳技术.  相似文献   
976.
姜宁  余昌霞  董浩然  周峰  李正鹏  李玉 《菌物学报》2021,40(12):3169-3181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第一大食药用真菌,随着香菇工厂化生产逐渐规模化、周年化、标准化,香菇工厂对环境集约化及智能化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照是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将转色后的香菇菌棒分别置于红光(R)、绿光(G)、蓝光(B)、红绿光(RG)、红蓝光(RB)、绿蓝光(GB)、红绿蓝光(RGB)7种光线下照射培养,以黑暗处理(CK)的香菇菌棒作为对照,探究不同光质光照对香菇子实体农艺性状与质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绿蓝光照射下单个菌棒蕾数最多,为24.33个,黑暗处理下蕾数最少,16.17个;蓝光和红绿蓝光照射下子实体产量较高,达到228.12g/棒和220.82g/棒;红光条件下子实体产量最低,为173.53g/棒。不同光质光照对香菇子实体的形态特征有影响,红光和黑暗环境会影响子实体菌盖和菌柄的颜色,使其颜色偏淡,色彩饱和度增加,并且促使菌柄的生长。绿光和蓝光照射下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质构品质好。本研究表明蓝光可以作为香菇工厂化生产出菇阶段的首选光质。  相似文献   
977.
目的:许多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衰老相关标志物如p14ARF、p15INK4b、p16INK4a 和p53 在G1 细胞周期阻滞和癌基因诱导的衰老中意义重大。这些关键的调节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经常发生突变或是缺失。在本研究中将探讨这些因子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在本研究中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4ARF、p15INK4b、p16INK4a、Bcl-2、p53 表达,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结果:p16INK4a 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0%(2/20)表达阴性,在大部分CIN 和宫颈鳞癌中表达阳性,其中在85%(17/20)CIN 和75%(15/20)鳞癌中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CIN 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上皮(P〈0.01),CIN 和宫颈鳞癌的间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15INK4b 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65%(13/20)表达弱阳性,在100% (20/20)CIN 和95%(19/20)宫颈鳞癌中表达弥漫性阳性,各组之间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14ARF在40%(8/20)正常宫颈上皮细胞中表达呈弱阳性(1+),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呈弥漫性强阳性90%(18/20),在45%(9/20)CIN中表达阳性,各组之间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 在20%(4/20)正常宫颈上皮表达呈弱阳性,在18/20CIN中其表达强度和比率均增加,阳性表达率为90%(18/20),Bcl-2 在鳞癌中700%(14/20)呈强阳性和弥漫阳性,CIN 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上皮(P〈0.01),CIN 和宫颈鳞癌的间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53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正常宫颈上皮为表达为20%(4/20),在大多数CIN25%(5/20)和鳞癌中核阳性85%(17/20),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和CIN 病变(P〈0.05)。结论:宫颈鳞癌变涉及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在内的多种信号分子表达异常,这些分子可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8.
张明瑞  杨鑫  赵飞  吕莎  龚杰  周盈  李福秋 《菌物学报》2019,38(8):1235-1244
孢子丝菌复合体属于双相真菌,全球分布,可引起人类及动物的慢性深部感染。不同地域的菌株在致病力、传播途径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孢子丝菌病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出现多次暴发流行。分子分型不仅是明确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的有力手段,同时有助于了解孢子丝菌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在研究其致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治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孢子丝菌的分子分型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9.
月光及光照强度对艾虎微生境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月光及光照作为一种捕食风险对许多动物的微生境利用有明显的影响。野外的无线电遥测资料和室风模拟光照强度的研究表明,艾虎在明亮的月光期明显增加了加平坦灌丛区域的利用时间,灌丛作用一种隐蔽场所减少了艾虎被捕食的风险,艾虎在明亮的月光期增加对灌丛的利用是一种反捕食策略,无论光照强度如何。艾虎对有隐蔽洞道区域的利用程度较高,在无隐蔽物区域采用短时间的活动方式,在有隐蔽物区域采用长时间活动方式。这表明艾虎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反捕食策略,而不是躲避捕食的策略。  相似文献   
980.
为了探讨雌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机理,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新的雌激素受体(ER-β)在成年雌雄大鼠脑内的分布。研究证实ER-β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核内,但在个别脑区也可在胞浆甚至突起内检测到。最强的ER-β免疫阳性信号见于前嗅核、大脑皮质、小脑浦肯野细胞、斜角带垂直部、蓝斑和三叉神经运动核等部位;中等强度的染色见于隔内侧核、杏仁外侧核、黑质、中央灰质等部位;较弱的阳性反应见于下丘脑与杏仁复合体的部分核团。在一些部位还存在表达水平甚至细胞内定位模式的性别差异,如前庭上核内的表达只见于雌性;雄性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内ER-β蛋白主要表达于胞浆内,细胞核为阴性;而在雌性大鼠该部位ER-β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等。以上结果表明ER-β蛋白在大鼠脑内分布广泛并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如大脑皮质和基底前脑内有很高的表达,提示在脑组织内雌激素可能通过ER-β这一新的信号途径发挥多种重要的调控作用,如学习记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