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68篇 |
免费 | 1284篇 |
国内免费 | 5887篇 |
专业分类
163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2篇 |
2023年 | 350篇 |
2022年 | 502篇 |
2021年 | 547篇 |
2020年 | 548篇 |
2019年 | 590篇 |
2018年 | 354篇 |
2017年 | 385篇 |
2016年 | 373篇 |
2015年 | 554篇 |
2014年 | 814篇 |
2013年 | 705篇 |
2012年 | 924篇 |
2011年 | 999篇 |
2010年 | 795篇 |
2009年 | 834篇 |
2008年 | 934篇 |
2007年 | 900篇 |
2006年 | 899篇 |
2005年 | 768篇 |
2004年 | 622篇 |
2003年 | 506篇 |
2002年 | 484篇 |
2001年 | 435篇 |
2000年 | 436篇 |
1999年 | 251篇 |
1998年 | 134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斜纹夜幼虫对食物中重金属Ni2+的积累与排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食物中重金属离子在昆虫体内的分布和转移情况,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了植食性昆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连续3个世代6龄幼虫对食物中过量Ni2+的排泄和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Ni2+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沉积在体内的Ni2+主要积累在中肠,部分Ni2+可通过中肠上皮细胞基底膜进入血淋巴,经由血淋巴的转运作用积累在脂肪体和表皮等组织中。6龄幼虫不同组织中所积累Ni2+的含量为中肠>脂肪体>表皮,且不同组织和粪便中的Ni2+都随饲料中Ni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过量Ni2+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斜纹夜蛾幼虫不同组织对Ni2+的解毒能力等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32.
用PCR方法从海洋单细胞蓝藻聚球藻7002(Synecohococcus sp.PCC7002)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cpcβ)的上游序列(Pcpcβ),及编码谷氨酰胺合成酶的glnA基因片段,以Pcpcβ作为启动子,以glnA基因片段作为整合平台,构建含有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cDNA的同源整合表达载体pKGC-MT,通过自然转化法将整合表达载体导入聚球藻7002中,经氨苄青霉素筛选,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基因藻,PCR检测证明mTM-Ⅰ基因已整合到蓝藻基因组DNA上;蛋白质印迹表明mMT-Ⅰ已在蓝藻中表达;ELISA结果显示mMT-Ⅰ在蓝藻中的表达量约为800μg/g。 相似文献
933.
【目的】定量分析5种常见稻蝗属昆虫前后翅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5种稻蝗雄性前、后翅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薄片样条(Thin-plate spline,TPS)分析法探讨稻蝗前后翅的大小和形态变异。【结果】5种稻蝗前、后翅的大小和形态差异都比较显著,前、后翅的相似关系和5种稻蝗的系统发育关系一致。前翅差异的部位主要在缘前脉域、前缘脉域和臀脉域;后翅的差异主要在亚前缘脉域、前缘脉域及轭脉域。【结论】稻蝗前、后翅形态变化的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与稻蝗系统发育关系一致,可用于稻蝗属种的分类。稻蝗前、后翅发生变化的部位是其飞行时的受力部位,这些部位可以作为稻蝗物种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934.
光合产物分配是作物生长发育及生物量形成的关键环节,也是作物生长模拟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依据光合产物分配机理,结合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光合产物分配特点,构建了玉米光合产物分配模型.与WOFOST模型的CO2同化模块相结合,实现了对玉米各器官生物量动态的逐日模拟.利用锦州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5年的春玉米大田试验资料对模拟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模型能解释总生物量变化的95.4%;对营养器官生物量变化的解释率达87.0%;对叶、根、茎生物量变化的解释率分别达85.3%,67.9%和76.5%;对穗生物量变化的解释率达87.5%.模型可实现玉米各器官的生物量动态的准确模拟. 相似文献
935.
表达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293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体外精确、简便地测定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的中和抗体和研究不同毒株与受体的亲和性,克隆了马慢病毒受体1(ELR1)cDNA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构建了表达载体pELR1。该载体瞬时转染293细胞后,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确认了ELR1的表达。在pELR1质粒的基础上,插入EIAV疫苗株前病毒基因组转录调控区LTR以及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构建了表达载体pELR1-LTR-Luc,并转染293细胞,建立了ELR1-LTR-Luc(293-E)细胞系。该细胞系能稳定表达ELR1基因,并且能在LTR的调控下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用1000TCID50的EIAV驴胎皮肤细胞疫苗株D18V13接种该细胞,24h后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是未接毒对照的3.15倍。同时用IFA检测证明了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EIAV强毒株L21的接毒试验显示,ELR1-LTR(293-E)细胞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与该毒株的接毒量在10-2~10-7稀释范围内呈正相关。该细胞系传35代后,外源基因的表达特征未发生改变。该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EIAV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以及中和抗体评价等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36.
采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法,克隆了繁缕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全长cDNA,命名为q3(GenBank accession GQ87026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q3的开放阅读框(ORF)长780 bp,编码259个氨基酸。序列G+C含量为41.5%,与大部分Ⅰ型RIP基因相近。q3编码的蛋白质命名为Q3,理论分子量为28.16 kD,pI为9.44,均与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相近;包含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3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4个络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和7个N-肉豆蔻酰化位点。三级结构预测发现,有35.52%的氨基酸残基参与了α螺旋,24.32%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延伸链,40.15%的氨基酸残基随机缠绕其中。基于繁缕及其近缘种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其结构与经典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37.
938.
目的:通过改造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 (PA)及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 (LF),尝试建立更加广谱的新型炭疽毒素靶向给药系统并对其递送效率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分别构建了3种改构的天然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及炭疽毒素的LF N端融合海肾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LFn-linker-Luc的大肠杆菌重组表达体系.利用CCK-8法评价改构PA和LF共同作用肿瘤细胞后的细胞存活率;利用改构PA和LFn-linker-Luc与肿瘤细胞共孵育,通过测定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评价改构PA靶向肿瘤细胞的效果.结果:体外酶解实验证明构建的改构PA蛋白能够被正确地酶解成目的大小的片段;改构PA和LF共同作用肿瘤细胞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利用LFn-linker-Luc能够评价改构PA的靶向效率,PA蛋白的改构方式与其递送效率相关.结论:设计并改构的炭疽毒素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实现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效果,并具有更广谱的作用效果,为研制新型广谱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39.
藻类种质的超低温保存技术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已对数千种、株的淡水和海水藻类进行过超低温保存。其中,绝大多数藻类是采用两步冰冻法保存。影响藻类存活的主要因素是两步法冰冻保存程序和藻类自身的抗冻性。鉴定存活率是超低温保存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两步法保存技术的局限性,玻璃化和包埋脱水法等新技术在某些藻类的种质保存中可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40.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某些沉积元素转移过程中的浓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鼎湖山大气降水、季风常绿阔叶林林冠穿透水、土壤水(30cm和80cm深)以及溪水中某些沉积元素进行了系统连续的观测研究,从沉积元素的转移过程阐明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所承受的环境压力,通过分析沉积元素在这些水文学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和相互联系,试图揭示该生态系统相应功能过程变化的规律。得到如下结果:(1)大气降水中的Pb含量远远高于穿透水、土壤水(30cm和80cm深)以及溪水中的含量,随着水分由输入向输出流动,Pb的浓度逐渐降低;(2)在大气降水、林冠穿透水、土壤水(30cm和80cm深)以及溪水中,Al离子的浓度逐步增加;(3)除Pb外,所有其他元素(Al、Mn、sr、Mg、Na、K和Ca)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都高于5个水文过程的平均值;(4)Mn、K、Ca的输入和输出的浓度都不高;(5)Na和Mg在土壤水和溪水中的浓度超过5个水文过程的平均值。这表明:(1)鼎湖山的大气具有高浓度的Pb含量,而且Pb在季风常绿阔叶林系统中处于一个持续的积累过程;(2)酸性降水不仅活化了土壤中的Al元素,对各个水文学过程中的离子浓度也有增大的作用;(3)Na和Mg在当前的大气环境下有可能加速地从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淋洗出来。总之,由于酸雨和大气污染的影响,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将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