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2篇
  免费   1301篇
  国内免费   5853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590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813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920篇
  2011年   999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834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899篇
  2006年   896篇
  2005年   768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In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is reported as a powerful defense mechanism in plant immune responses to pathoge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CD in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 Using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to infect the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cv. Jiafen 16) we found that localized TMV-infection could induce cell death in the uninoculated parts of the tomatoes, where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showed no spreading virus. The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is cell death was shown as fol-lowing: chromatin condensed and formed peripheral conglomeration in nuclei; cell nucleus were TUNEL positive labeled; genomic DNA was fragmented and showed DNA laddering;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 were disrupted; tonoplast and plasma membrane were shrunk and degradate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with an absence of TMV spread, the local TMV-infection on certain tomato leaves could induce systemic PCD in the root-tips, stem-apices and uninoculated leaves. The systemic PCD has various initi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in such tissues and is distinct in inducement and exhibition from HR-PCD and SAR.  相似文献   
992.
EYA4 基因是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无眼基因eya同源的4个脊椎动物转录激活因子eya基因家族(EYA1-4)的一员.相关的研究表明EYA4基因与非综合征听觉障碍有关.蝙蝠特化的听觉系统在回声定位生理过程中负责回声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并起到重要作用.利用RT-PCR技术,通过克隆测序得到3种蝙蝠(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棕果蝠Rouaettusleschenaulti)EYA4 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通过比对分析,发现这3种蝙蝠均没有第五外显子,而在第十一外显子与第十二外显子之间有一个其他哺乳动物所没有的外显子 exon b.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在棕果蝠中没有发现其他已知哺乳动物 EYA4 基因的第二十外显子;在黑髯墓蝠 EYA4 基因中缺少第十九外显子,而且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黑髯墓蝠 EYA4 基因具有较短的第十六外显子,即缺少了30个碱基;大足鼠耳蝠与非蝙蝠哺乳动物一样存在第十九和第二十外显子的可变剪接模式,且在第二与第三外显子中间存在外显子exon a.  相似文献   
993.
根据几种哺乳动物的短波视蛋白基因的比对结果,在保守区设计两条基因特异引物扩增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的短波视蛋白基因,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ncation of cDNA ends,RACE)扩增出其5′和3′末端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相关哺乳动物短波视蛋白基因编码区进行了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050 bp,共编码350个氨基酸.没有发现提前终止密码子,且功能区严格保守,提示是一个有功能的基因;5个关键氨基酸位点分别为52 T、86 F、93 T、114 A和118 S,表明该蝙蝠的短波视蛋白对紫外光最敏感.进化分析表明,兽类的短波视蛋白基因受到正选择压力的影响;相对速率检验结果显示,大足鼠耳蝠与其他兽类的短波视蛋白基因进化速率有明显的差异.提示大足鼠耳蝠的该基因可能发生了功能特化,可能对其夜晚视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长毛对虾血细胞与血淋巴液的生化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毛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一种主要的水产经济动物.为了解其血淋巴液的基本特性,借助显微观察、生化实验等方法对长毛对虾的血细胞和血浆的细胞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毛对虾血细胞密度为(0.43±0.11)×107个/ml;可明显分无颗粒细胞:长径(9.7±1.4)μm、短径(5.8±0.8)μm,占细胞总数的16.2%±1.8%;大颗粒细胞:长径(11.3±1.3)μm、短径(6.7±1.7)μm,占细胞总数的46.6%±3.2%;小颗粒细胞:长径(7.1±0.4)μm、短径(5.4±0.4)μm,占细胞总数的35.7%±4.5%.在16~18℃下,60 min的反应时间内,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菌体细胞悬液(106~107个/ml)的吞噬率为67%±5%.长毛对虾血浆蛋白浓度为11.78 mg/ml,对3%的鸡血红细胞悬液的溶血相对活性为2.6,对5%的鸡血红细胞悬液的凝集效价为15~18.血浆平板抑菌实验表明,长毛对虾血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效果,抑菌圈大小为(10±1)mm,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圈大小为(6±2)mm.本工作为长毛对虾血浆中诸多活性多肽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研究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乙醇提取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乙醇提取物、机油乳剂和0.3%印楝素乳油对桃蚜(Myzus per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控制效果.室内四因子(1/2实施)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测试对有翅蚜的忌避作用,结果表明,对有翅桃蚜的主要忌避作用物为苍耳乙醇提取物,当苍耳提取物与白蝴蝶乙醇提取物混用,以及机油乳剂和印楝素混用时,对桃蚜有翅蚜的忌避效果提高;而对萝卜蚜有翅蚜的忌避作用主要受苍耳提取物和白蝴蝶提取物的影响.这些干扰作用均是非线性的.田间试验结果,单独使用白蝴蝶提取物对有翅成蚜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对萝卜蚜自然种群的干扰控制作用以4种植物提取物和药剂混配效果最好,达95.7%;对桃蚜自然种群干扰控制效果最好的则是白蝴蝶提取物,控制效果达87%;同时,白蝴蝶提取物与印楝素乳油混配以及苍耳提取物与印楝素乳油混配,对两种蚜虫的控制效果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96.
HPLC法测定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含量.选用ODS-C18色谱柱(200 mm×4.6mm,5μm),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03nm.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峰面积与其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5879.28X+12350.2,相关系数为0.9996.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好,回收率为98.8%,相对标准偏差为1.79%.  相似文献   
997.
复合酶解法提取三七皂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三七提取液中总皂苷的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考察了乙醇回流法、渗漉法、纤维素酶解法、果胶酶解法、复合酶解法的优劣,并采用单因素法和四因素(纤维素酶用量、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乙醇浓度)三水平正交设计法对复合酶解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得到如下较理想的提取工艺条件:纤维素酶用量为15U/g(生药)、果胶酶用量为140U/g(生药),酶解pH值为4.5,酶解温度为50℃,乙醇浓度为80%,提取时间为2.5h。所得三七提取液中总皂苷的含量为12.01%,提取物得率为35.82%。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表达SARS-CoV的S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用PCR方法扩增S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F32a+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应用Western—blot鉴定表达的目的蛋白,而后以该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包被酶联卡反来检测20份SARS病人血清和28份健康人血清,结果原核表达的S蛋白能够和所用的SARS病人血清反应。这提示表达的S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将变性纯化的重组蛋白和复性蛋白分别皮下免疫小鼠,第三次免疫一周后收集抗血清,用ELISA测定抗体和同时测定中和抗体活性。用变性的抗原免疫的小鼠血清均无中和活性;而用复性的蛋白免疫的小鼠产生了中和抗体。实验表明,S蛋白受体结合区无线性中和表位,中和抗体的产生是由构象表位诱导的。提示该蛋白有可能应用于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敏  李娟  周波  贾乐 《生物技术》2005,15(1):54-55
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培养时间、稳渗剂种类、pH值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最适条件为 :在 30℃、pH5 .5、1.5 %溶壁酶条件下 ,以 0 .6mol L甘露醇作为稳渗剂 ,酶解 2 .5h ,原生质体产量达到 2 .90× 10 7个 mL。将所得原生质体过滤、纯化、稀释后涂布再生培养基 ,再生率为 0 .18%。为利用原生质体技术进行杏鲍菇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商陆抗病毒蛋白基因导入百合愈伤组织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PAP)具有广谱的抗病毒特性,通过冻融法将含有PAP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Bll21转入土壤农杆菌LBA4404中,利用叶盘法在农杆菌的介导下转比麝香百合愈伤组织,通过抗性筛选和PCR输测获得了转PAP基因的百合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