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96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RNA和输出因子结合蛋白(RNA and export factor binding proteins, REF/Aly)参与RNA的稳定、加工和输出。本研究参照已公开的家蚕Bombyx mori aly序列(GenBank登录号: DQ497195.1),通过RT-PCR克隆了家蚕aly/ref基因(Bmaly/ref)。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为765 bp,编码254个氨基酸残基, BmAly/REF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小鼠Mus musculus的同源体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49.7%和52.7%。结构预测结果显示,BmAly/REF具有REF家族的与RNA结合的结构域RRM,N和C端分别具有REF-N和REF-基序。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昆虫的ALY/REF聚为一类,BmAly/REF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的Aly/REF较为接近。将Bmaly/ref基因克隆进pGS21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鼠抗BmAly/REF多抗。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BmAly/REF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芯片数据分析显示Bmaly/ref基因在家蚕幼虫5龄第3天各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BmAly/REF可能在RNA的核输出方面发挥作用,为进一步探讨BmAly/REF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1995年7月至1998年8月,在山东长岛自然保护区的车由岛进行了海鸬鹚繁殖习性的观察,初步掌握了海鸬鹚的择偶,营巢,产卵,孵化,育雏等繁殖习性,探讨了影响海颅鹚捕食的因素,并报道了海鸬鹚在山东省的繁殖区。  相似文献   
993.
布氏田鼠标志种群的繁殖参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标志重捕和染色观测法跟踪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种群,按绝对时间年龄研究其种群繁殖参数。结果3表明:4-5月份出生的雄鼠能在当年达到性成熟,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5个月,6月后出生的雄鼠当年达不到性成熟。在达到性成熟的当年雄鼠中,多数个体再度转入性休止期,其平均繁殖结束时间要林越冬雄鼠早1个月,而越冬雄鼠则在整个繁殖期保持性活动状态。雌鼠性成熟发育历期约为1个月,首次产仔时间约为2月龄。雌鼠在一年中的产仔窝数与其年龄有关;越冬鼠能产3-4窝,4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2-3窝,5月份出生的雌鼠当年能产1-2窝,6月份出生的雌鼠能产0-1窝,7月份之后出生雌鼠当年不参加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布氏田鼠一年中最多能产4窝。  相似文献   
994.
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1的BRCT1结构域染色质伸展活性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RCA1 C末端含有2个BRCT结构域(BRCT1和BRCT2),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BRCT结构域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本文利用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6种BRCT1结构域(1642-1736 aa)缺失突变体并将BRCT1结构域中与染色质伸展相关的重要区域定位到1691-1721之间的氨基酸残基;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了10种BRCT1结构域丙氨酸扫描突变体并将重要氨基酸残基序列定位到1707-1711之间的IAGGK。利用定位的重要区域进行Blast分析,结果找到一新型同源蛋白质。BRCT1结构域的定位有助于预测BRCT1结构域突变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也为进一步研究BRCT1结构域的功能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995.
蕨类植物孢子萌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鲁翠涛  梅兴国  钟凡 《广西植物》2002,22(6):503-508-508
蕨类植物经孢子萌发 ,产生配子体和形成孢子体 ,从而完成其世代交替的生活史 ;其中孢子萌发在整个生活周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孢子萌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6.
大叶苦丁茶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性能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冬青科大叶苦丁茶进行了初步的成分分析 ,同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活性部位的 POV值 ,并进行抗氧化性能分析 ,其中所含多酚和黄酮部位的抗氧化性能较强 ,具有进一步开发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检测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XTT比色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3种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大鼠肾上皮细胞,人胎肺成纤维细胞,人成纤维细胞)的活细胞线粒体脱氢酶在电子偶联剂硫酸酚嗪甲酯(phenazine methosulfate, PMS)的协同作用下,还原四氮唑复合物(XTT)形成可溶性的棕黄色甲簪(formazan)产物,测定细胞甲簪的生成量来反映细胞的生长与活性状态,并与传统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XTT方法直接测定水溶性的甲簪产物,敏感度高于MTT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的优点,为成纤维细胞的研究建立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大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血藤 ( Sargentodoxa cuneata)隶属大血藤科大血藤属 ,大血藤科为我国所特有[1] 。大血藤为落叶木质藤本 ,长达 1 0 m,生于林中、灌丛或山沟 ,海拔为 40 0~ 1 90 0 m,根和藤可入药 ,有强筋骨、活血散瘀、止痛、通经之效 ,并可治疗阑尾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又可用作杀虫剂 [2 ]。有关大血藤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国内外较少 :Rmoker等分离了大血藤的三萜类皂素如儿茶素等 ,并发现在体内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3 ] ;Han等证实了大血藤还含有较多的木质素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防癌作用[4]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 ,…  相似文献   
999.
大血藤叶片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然条件下大血藤叶片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血藤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有相同的趋势。在叶片生长季节早期含量较低。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其含量逐渐上升。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含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淀粉高,大血藤叶片总蛋白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展叶初期含量较低;随后迅速上升,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含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淀粉高。大血藤叶片总蛋白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展叶初期含量较低;随后迅速上升,在6月初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落叶前降至最低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曲线与总蛋白含量基本相似,DNA含量在叶生长初期大幅度上升,至6月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以后基本趋向稳定,RNA在叶生长初期有所上升,峰值也出现在6月,以后缓慢下降,到9月降至最低值,在落叶前又有所回升,总核酸含量的季节变化与RNA变化相似,RNA/DNA比值在生长季节中出现3次高峰,大血藤叶片总黄酮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双峰”型,第1高峰期在开花期的5月。第2高峰期在秋季的9月份。  相似文献   
1000.
P21Waf1/Cip1 is a potent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As a downstream mediator of p53, p21Waf1/Cip1 involves in cell cycle arrest,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 Previous studies in human cells provided evidence for a link between p21Waf1/Cip1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While in murine cells, the role of p21Waf1/Cip1 is indefinite. We explored this issue using NIH3T3 cells with inducible p21Waf1/Cip1 expression. Induction of p21Waf1/Cip1 triggered G1 growth arrest, and NIH3T3-p21 cells exhibited morphologic features, such as enlarged and flattened cellular shape, specific to the senescence phenotype. We also showed that p21Waf1/Cip1-transduced NIH3T3 cells expressed β-galactosidase activity at pH 6.0, which is known to be a marker of senescenc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21Waf1/Cip1 can also induce senescence-like changes in murine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