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1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96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Background

Bone cancer pain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Our previous study found that endogenous formaldehyde was produced by cancer cells metastasized into bone marrow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bone cancer pain.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of this endogenous formaldehyde by metastatic cancer cells was unknown in bone cancer pain rats.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 (LSD1) is one of the major enzymes catalyzing the production of formaldehyde. The expression of LSD1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were up-regulated in many high-risk tumors.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LSD1 in metastasized MRMT-1 breast cancer cells in bone marrows participa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endogenous formaldehyde in bone cancer pain rats.

Methodology/Principal Findings

Concentration of the endogenous formaldehyde was measur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Endogenous formaldehyd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cultured MRMT-1 breast cancer cells in vitro, in bone marrows and sera of bone cancer pain rats, in tumor tissues and sera of MRMT-1 subcutaneous vaccination model rats in vivo. Formaldehyde at a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the above measured (3 mM) induced pain behaviors in normal rats. The expression of LSD1 which mainly located in nuclei of cancer cel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one marrows of bone cancer pain rats from 14 d to 21 d after inoculation. Furthermore, inhibition of LSD1 decreased the production of formaldehyde in MRMT-1 cells in vitro.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LSD1 inhibitor pargyline from 3 d to 14 d after inoculation of MRMT-1 cancer cells reduced bone cancer pain behaviors.

Conclusion

Our data in the present study, combing our previous report, suggested that in the endogenous formaldehyde-induced pain in bone cancer pain rats, LSD1 in metastasized cancer cells contribu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the endogenous formaldehyde.  相似文献   
32.
洋河酒窖泥细菌群落结构与菌株产酸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背景】窖泥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代谢产物类型是影响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丁酸和己酸等白酒中主要有机酸合成的影响因素之一。【目的】揭示浓香型白酒不同窖龄窖泥细菌群落结构,研究厌氧细菌产酸性能,阐明窖泥细菌与白酒中有机酸合成的相关性。【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窖龄窖泥细菌的组成。分离获得厌氧细菌,通过比较菌株产丁酸和己酸能力来分析窖泥的微生物代谢特性。【结果】洋河酒窖泥细菌主要分布于梭菌纲(Clostrid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互营养菌纲(Synergist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20年窖龄的窖泥中氢孢菌属(Hydrogenispora)和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丰度显著增加。窖泥细菌间相关性分析表明,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为窖泥中影响最大的核心微生物,很多微生物与梭菌属(Clostridium)菌株之间多为相互促进关系。通过传统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得到梭菌目(Clostridiales)的20株厌氧菌。其中梭菌属(Clostridium)菌株产酸能力高于其他菌属,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产丁酸和己酸的能力最强。产丁酸能力最高的菌主要分离自5年和20年窖龄窖泥,产己酸能力最高的菌分离自20年窖龄窖泥。【结论】解析了浓香型白酒不同窖龄窖泥的细菌组成,并对菌株产丁酸和己酸的能力进行了比较,为揭示窖泥微生物功能及其对白酒风味物质合成的影响奠定了相关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明田间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的发育状态及其变化,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发生和迁飞动态提供精准监测依据。【方法】采用雌性生殖系统解剖法,比较不同日龄和地区的田间草地贪夜蛾雌蛾卵巢的形态差异,分析卵巢成熟状态与雌蛾交配的关系。【结果】草地贪夜蛾雌蛾生殖系统包含卵巢、输卵管、交配囊、导精管、受精囊、附腺和产卵器。根据形态特征可以将田间草地贪夜蛾卵细胞分为卵黄发生前期、卵黄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田间雌蛾1日龄卵巢中发育最快的卵仅处于卵黄期中期,卵巢管柄为空;3日龄卵巢出现分化,一部分卵巢仍然和1日龄相似,另一部分卵巢中存在成熟卵;这种卵巢发育分化到羽化后11 d时仍然存在。云南江城、弥勒,广西田阳以及浙江瑞安和镇海等地的田间雌蛾,到死亡时分别有61.5%, 51.7%, 41.7%, 42.1%和35.5%卵巢发育不成熟。室内饲养第1代雌蛾中,有39.6%的个体到死亡时卵巢未发育成熟,和田间雌蛾比例相似。交配雌蛾卵巢可以是发育成熟和未成熟的,但是未成熟卵巢的比例仅为18.0%±5.0%。【结论】结果提示同一代次的田间草地贪夜蛾可能同时存在迁飞和非迁飞个体,其比例随地理位置和季节发生变化。本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单纯依据化学农药难以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原因,也为田间草地贪夜蛾的迁飞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4.
砀山酥梨不同程度缺铁叶片生长素抑制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砀山酥梨’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叶片中内源IAA的含量.依据已构建的缺铁叶片SSH文库中生长素抑制蛋白(ARP)基因片段的序列信息,应用RACE技术克隆其cDNA全长,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分析AR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ARP基因cDNA全长为70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351 bp,编码116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82 kD;该蛋白可能定位于微体,属于非分泌型、非跨膜蛋白类,并具有ARP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2)在不同程度缺铁叶片中ARP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随着缺铁程度的增加,表达量显著升高,同时叶片中内源IAA含量逐渐降低.据此推测,ARP基因可能负反馈调节缺铁黄化叶片中IAA的水平,从而调控叶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5.
广西拟水龟和艾氏拟水龟的分类和系统发生多年来存在争议。通过测定广西拟水龟、艾氏拟水龟和黄喉拟水龟线粒体ND4基因和核c-mos基因部分序列,合并GenBank中拟水龟属其他物种的ND4基因和c-mos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广西拟水龟和艾氏拟水龟的系统发生。ND4基因数据分析发现NJ、MP和BI树中广西拟水龟与安南拟水龟的聚类分支相互交织聚为一支,二者种内遗传距离均为0.002~0.017,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0.035,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同属内其他种间0.056~0.109的遗传距离,表明广西拟水龟与安南拟水龟可能为同一物种,可能是安南拟水龟的同种异名,或是作为安南拟水龟的一个亚种;NJ树、MP树和BI树均显示,艾氏拟水龟与黄喉拟水龟的位置和关系最为相近,二者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0.035,明显小于拟水龟属其他物种间遗传距离,而明显大于同属各物种内遗传距离,艾氏拟水龟与黄喉拟水龟之间系统分类关系是介于种内与种间之间;乌龟、中华花龟、安南拟水龟等物种都是与拟水龟属中其他物种先聚成一支后再与同科的地龟属的地龟形成姐妹支,支持将乌龟属、花龟属和安南龟属并入拟水龟属的分类。c-mos基因数据分析发现,拟水龟属各物种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距离,NJ树和MP树也未能对属中各物种的分子系统发生位置进行有效的界定,但在属及属以上阶元的分子分类系统中c-mos基因可以作为分类依据,并与线粒体基因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6.
采用分解网袋法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lanopsis glauca)等树种凋落叶在21年生杉木人工林内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过程。经过13个月的分解实验,4种供试凋落叶以青冈分解最快,质量失重率为33.5%,其次为桤木和木荷,马尾松分解最慢,其质量失重率仅为29.9%。4种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1~26个月和94~112个月。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除桤木凋落叶中氮含量下降外,其他3种凋落叶的氮含量均增加,但凋落叶的C/N均降低;在凋落叶分解的前3个月,凋落物中磷含量快速下降,此后变化很小,C/P呈增加趋势。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马尾松凋落叶对氮素表现为固持作用,而其他3种凋落叶对氮素表现为净释放,4种凋落叶的磷素均表现为净释放。4种供试材料中桤木较适合与杉木混交种植。  相似文献   
37.
尤溪天然米槠林植物碳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分配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建尤溪的天然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 Hayata]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26个主要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不同器官的C、N和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对不同器官C、N和P含量在不同层次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器官中均为C平均含量最高、P平均含量最低;其中,叶片中C、N和P含量分别为344.95 ~ 486.15、6.26 ~ 19.50和0.18 ~0.62 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22.52 ~61.21、696.64~2 589.72和11.38 ~58.94;根系中的C、N和P含量分别为277.95 ~458.30、1.41 ~12.73和0.13 ~0.44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34.63 ~296.17、731.45 ~3 372.69和8.81 ~34.41;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枝条中C、N和P含量分别为407.75 ~473.75、3.10 ~7.39和0.09~0.61 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57.43 ~148.15、776.64~5 054.44和7.05 ~48.11;乔木层植物树干中的C、N和P含量分别为432.56 ~463.32、2.67 ~6.35和0.16 ~0.31 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68.12 ~167.73、1 494.58 ~2 860.63和11.35 ~29.06.乔木层植物的不同器官按C含量由高至低依次排序为叶片、枝条、树干、根系,按N和P含量由高至低依次排序为叶片、枝条、根系、树干;灌木层植物的C含量在枝条中最高、根系中最低,N和P含量在叶片中最高、枝条中最低;而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分的C、N和P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除根系中的N含量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外,同一器官的C、N和P含量间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C/N、C/P和N/P比值间大多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器官的C、N和P含量也因植物所处层次的不同而异,其中乔木层植物叶片中均最高、草本层植物叶片中均最低;乔木层植物全株的C含量最高、N含量最低,草本层植物全株的N含量最高、C含量最低,各层植物全株的P含量比较接近.研究结果表明:尤溪天然米槠林内植物叶片的C、N和P含量均偏低,P缺乏很可能是限制该林分植物生产力的最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牦牛CAPN2基因进行电子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牦牛该基因与其肉质性状相关性以及基因结构和表达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人的CAPNA2基因cDNA序列为探针,在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筛选,运用CAP3进行拼接得到完整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分析。结果:牦牛CAPN2基因全长3 200bp,包含一个2 103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700个氨基酸;牦牛CAPN2的核苷酸序列与普通牛、羊、马、猪、小鼠、鸡、人相应序列间的一致性分别为99%、97%、90%、87%、85%、79%、90%。经聚类分析,牦牛首先与普通牛聚在一起,然后与羊、猪聚为一类;人与小鼠聚为一类;这两类相聚为一大类后,再依次与马、鸡相聚,其结果与以往的生物学分类结果一致。牦牛CAPN2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3569H5503N255O1082S26,相对分子质量为79 935.2,理论等电点PI为4.86。结论:牦牛与普通牛、羊、马、猪、小鼠、鸡、人在CAPN2基因的编码序列具有较高有一致性。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位于细胞质中的水溶性蛋白。  相似文献   
39.
采用粗纤维法、凯氏定氮法、斐林试剂法、索氏浸提法、干灰化法和重量法等多种化学分析方法对云南翠雀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翠雀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质元素以及异亮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粗纤维、VB2和蛋氨酸含量尤为丰富,分别为32.83%、3.26 mg·g-1、3.27 mg· g-1.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