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在提取苦荞壳中总黄酮的工艺实验中,优化了提取溶剂的种类,水和乙醇,同时还使用了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并分别将不同因素,如溶剂种类及浓度,提取时间,温度,pH,液固比等,对提取结果的影响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当介质为乙醇时的微波萃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2.
中华蓑藓(Macromitrium cavaleriei Card.&Thér.)的形态变异强烈,为了解形态变异是否具有遗传学背景,本研究以采自浙南凤阳山、浙中金华北山、浙西北的天目山和江西庐山4个种群的中华蓑藓为材料,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探讨了中华蓑藓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5条有效引物,利用它们共获得18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79·69%,中华蓑藓各种群间的Dice遗传距离为0·0732~0·1514。POPGENE32软件分析得到种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78,Shannon指数(I)为0·5126,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670;基因流(Nm)为2·4947;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055,占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的79·11%,反映出研究区域内的中华蓑藓遗传变异大多数存在于种群内,中华蓑藓形态变异并没有多少遗传背景,很可能是生态环境因素引起的可塑性变异。聚类分析表明,中华蓑藓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特性和所处不同群落有关。虽然4个种群内的形态变异丰富,但是属于同一物种的范围。  相似文献   
23.
不同干扰强度生境中啮齿动物对苦槠种子的取食和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千岛湖地区,选择了受人类活动干扰较轻、中度和严重的3个生境,采用金属片标记法研究了啮齿动物对苦槠种子的取食和扩散.结果表明:在研究点捕获的取食种子的啮齿动物为针毛鼠( Niviventer fulvescens),尽管捕获的数量少,但种子被取食和扩散的速率很快,3个样地内的种子均在2d内被取食或扩散完毕;中等干扰强度的生境中,被就地取食的种子最多,占鉴别种子总数的37.8%.种子扩散距离大多<5m,最大扩散距离为24.76m,3个样地种子扩散均符合负指数分布,且样地间没有显著差异;饱满种子与虫蛀种子被就地取食与搬运后取食的命运没有显著差异,但饱满种子的最大扩散距离均显著大于虫蛀种子(P<0.05),除中等干扰样地中饱满种子与虫蛀种子平均扩散距离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2个样地中饱满种子的平均扩散距离均显著大于虫蛀种子,显示啮齿动物对饱满种子与虫蛀种子有一定的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24.
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2007-2009年的野外观测数据对戴家沟小流域降雨径流与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的时间序列变化关系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戴家沟小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峰值变化一致,二者相关系数为0.904.总氮和总磷浓度变化趋势吻合,但总氮对降雨径流变化响应的灵敏度高于总磷;氮流失浓度受降雨径流变化影响显著,而磷流失则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氮磷比的变化特征与总氮浓度的变化特征一致,且与径流波动有良好的耦合关系.2007-2009年,戴家沟小流域降雨径流量累积百分比峰值出现时刻与总氮、总磷流失量累积百分比峰值出现时刻不吻合,表明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分散性,二者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藏红花素处理U251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藏红花素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②藏红花素增加了U251细胞胞浆内钙离子的含量,并上调了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的表达。③藏红花素处理后的U251细胞内质网相关凋亡分子CHOP,Caspase-4,JNK活性明显增高。结论:藏红花素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性凋亡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6.
动力蛋白激活蛋白(dynactin) 是一个与胞浆内动力蛋白的功能相关的多亚基复合物.动力蛋白(dynein)为向微管负端运输的马达蛋白,其多种功能包括细胞核迁移、有丝分裂纺锤体定位以及细胞间期和有丝分裂的细胞骨架再组装.Dynamitin,是一个50 kD的动力蛋白激活蛋白亚单位, 对于稳定动力蛋白激活蛋白复合物是非常重要的.为研究这种稳定性机制,分析了dynamitin的序列,并揭示dynamitin的一些DNA序列与ATP酶的Walker A 和 Walker B 序列具有同源性.纯化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标签蛋白dynamitin和无此标签的蛋白dynamitin都特异性显示了ATP酶活性.DNA序列Walker A的失活突变可废除dynamitin蛋白的ATP酶活性,而Walker B 序列无此作用.因此,突变实验进一步证实dynamitin蛋白的ATP酶活性.ATP酶活性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Km为 125.78μmol/L和 Kcat 为7.4 min-1  相似文献   
27.
利用DGGE法研究不同种植体系中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DGGE技术研究不同间作和轮作种植体系对作物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运用16SrDNA和18SrDNA特异引物对,将土壤中提取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后,通过DGGE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蚕豆轮作对蚕豆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明显,二者都与单作蚕豆有较大差异;小麦/蚕豆间作明显改变两种作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蚕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玉米/蚕豆间作明显改变玉米根际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蚕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8.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apoptosis in malathion-induced cytotoxicity in the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ell line ZC-7901. Fish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alathion (0.62-95 mg/L), and the IC(50) ranged from 37.94+/-1.93 mg/L for 12 h to 3.04+/-0.27 mg/L for 72 h by the MTT assay.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UNEL reaction, DNA laddering and a flow cytometric PI staining assa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poptosis was involved in the cytotoxic effect of malathion, and that malathion-induced apoptosis occurred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In addition,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malathion was accompanied by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eltaPsi(m)) disruption, intracellular Ca(2+) elevation,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ATP depletion. Our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malathion exerts its cytotoxic effects by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via a direct effect on the mitochondria.  相似文献   
29.
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应激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应激作用,选择适当浓度双氧水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用自红豆杉科的植物(Taxus cuspidate)中分离纯化的四种紫杉烷类化合物Taxine B、7-Deacetyl-taxine B、5-Cinnamoyloxy-taxin B、7,10-Diacetyl-2′-deoxyl-taxine A干预过氧化应激模型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筛选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化合物,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改变,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发现氧化应激模型细胞活力明显减低,应用7-Deacetyl-taxine B、5-Cinnamoyloxy-taxin B后细胞活力显著提高,细胞核形态改变明显减轻,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明显减少.结果表明7-Deacetyl-taxine B、5-Cinnamoyloxy-taxin B可以减少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减轻细胞核损伤,提高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取3.0~3.5 kg普通新西兰兔8只,取同侧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进行端端吻合,吻合时采用间断缝合的方法。结果术后2周、4周取下静脉桥及对侧颈外静脉,光镜下见静脉桥新生内膜形成,中膜增厚,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不均匀性增厚。结论本模型能反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可满意模拟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