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96篇 |
免费 | 1526篇 |
国内免费 | 6747篇 |
专业分类
180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5篇 |
2023年 | 426篇 |
2022年 | 674篇 |
2021年 | 653篇 |
2020年 | 687篇 |
2019年 | 760篇 |
2018年 | 525篇 |
2017年 | 477篇 |
2016年 | 494篇 |
2015年 | 684篇 |
2014年 | 947篇 |
2013年 | 797篇 |
2012年 | 1090篇 |
2011年 | 1076篇 |
2010年 | 924篇 |
2009年 | 954篇 |
2008年 | 993篇 |
2007年 | 962篇 |
2006年 | 867篇 |
2005年 | 773篇 |
2004年 | 578篇 |
2003年 | 519篇 |
2002年 | 457篇 |
2001年 | 451篇 |
2000年 | 350篇 |
1999年 | 219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91.
国内外甜高粱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4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研究了206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出22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出2~19个等位基因。引物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幅在0.50~0.87。利用220个多态性标记计算206份甜高粱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在0.32~0.96之间。利用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方法对206份甜高粱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A、B两大组,B组只包含3个品种,与其他品种遗传关系较远,A组进一步被分成15个类群,农艺性状近似的聚在同一类群。 相似文献
192.
193.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宿主域与交叉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56年从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上首次发现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1型(D. spectabilis cytovirus 1,DsCPV-1)以来,先后从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赤松毛虫、德昌松毛虫D. p. tehchangensis、文山松毛虫D. p. Wenshangensis和落叶松毛虫D. superans上发现了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CPV)。病毒基因组dsRNA电泳图谱分析表明,这些松毛虫CPV的不同分离株均属于质型多角体病毒1型(cytovirus 1)。这些松毛虫CPV病毒可以感染鳞翅目10科35种昆虫,其中对多种昆虫具有很高的感染力和良好的杀虫效果,可以从中筛选替代宿主生产松毛虫CPV杀虫剂,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松毛虫CPV接种某些昆虫后病毒的基因组dsRNA电泳图谱发生了改变,可能是异源病毒诱发了宿主自身潜伏型病毒的感染复制。 相似文献
194.
[目的]通过分析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气味受体基因AcerOR58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明确AcerOR58时空表达特性,为该基因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AcerOR58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性,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cerOR58在不同发育阶段工蜂触角及采集蜂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AcerOR5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230 bp,编码409个氨基酸,成熟蛋白分子量为47.147 ku,理论等电点8.46,无信号肽,含有6个跨膜结构且N端位于胞内,31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在第80-405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昆虫气味受体家族7tm_6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AcerOR58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AmelOR58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6.67%,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7.31%.AcerOR58在采集蜂(15-25日龄)阶段的表达量较高,且在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结论]AcerOR58具有昆虫气味受体的结构特征,该基因特异性高表达于中华蜜蜂采集蜂触角中,推测其功能与识别外界蜜粉源的花香气味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5.
超微结构表明,白蜡虫雌、雄若虫口器结构相同,均由外部的口针、下唇和唇基板,以及内部的口针囊和幕骨组成,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口器具口针囊,幕骨发达;(2)上唇退化,下唇短小、不分节;(3)下颚针具T型锁紧密相扣;(4)口器刚毛稀疏,感器单一.其中,口器上、下唇退化,幕骨发达,口针束伸缩可能主要受幕骨和口针囊控制,而口器感器退化则可能与其取食行为的高度特化有关.白蜡虫雌、雄虫口针长度和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而1龄、2龄若虫口针长度和直径差异显著(P<0.05).1龄若虫由于口针较短,口针束较柔软,适宜穿刺较薄的叶片,故生活在叶片上,而2龄若虫由于口针较长,口针束较为坚硬,适宜穿刺比叶片厚的树皮,故返回枝条生活,且若虫从叶片转移到枝条上生活,可能是基于寻求安全栖息地和稳定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96.
斑马鱼具有子代数量多、体外受精、胚胎透明、可以做大规模遗传突变筛选等生物学特性, 因此成为一种良好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随着研究的深入, 斑马鱼不仅应用于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 而且拓展和延伸到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领域。作为一种整体动物模型, 斑马鱼能够全面地检测评估化合物的活性和副作用, 实现高内涵筛选。近年来, 科学家们不断地发展出新的斑马鱼疾病模型和新的筛选技术, 并找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大多数在哺乳动物模型中也有相似的效果, 其中前列腺素E2(dmPGE2)和来氟米特(Leflunomide)已经进入临床实验, 分别用来促进脐带血细胞移植后的增殖和治疗黑素瘤。这些成果显示了斑马鱼模型很适合用于药物筛选。文章概括介绍了斑马鱼模型的特点和近年来在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方面的进展, 希望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斑马鱼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并开展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97.
闽江和漓江暗鳜mtDNA控制区序列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暗鳜(Siniperca obscura)在分类上的争议,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了闽江和漓江13尾暗鳜mtDNA控制区的序列差异。在长度813bp的同源序列中,共发现71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8.73%;定义了11个单倍型,其中闽江群体7个,漓江群体4个,两群体之间没有共享单倍型,且有37个鉴别位点。两群体间的核苷酸歧义度(Dxy)为5.421%±1.129%。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出两群体间的固定指数(Fst)为0.852(P<0.001)。构建的NJ亲缘关系树中,闽江暗鳜和漓江暗鳜各自组群,明显分为两支。这些表明闽江和漓江暗鳜群体之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其分化可能与南岭山脉的隆起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8.
金莲花药材经乙醇提取,聚酰胺、反相硅胶、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得到4个苯乙素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3,4-二羟基-苯基)乙醇葡萄糖苷、2-(4-羟基,3-0-葡萄糖苯基)乙醇、2-苯基乙醇葡萄糖苷、2-(4-羟基苯基)乙醇葡萄糖苷。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9.
草莓β-半乳糖苷酶基因FaTβgal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H和RACE技术,从‘丰香’草莓果实中分离了1个草莓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命名为FaTβgal。FaTβgal基因cDNA序列全长2 891bp,ORF区2 448bp,编码815个氨基酸,含有保守序列GGPIILSQIENEY和凝集素结构域。FaTβgal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3个草莓β-Gal基因Faβgal1(CAC44500)、Faβgal2(CAC44501)、Faβgal3(CAC44502)氨基酸序列有47.1%~48.1%的相似性。与其它物种24个β-Gal基因聚类分析表明,FaTβgal聚在一个独立的分枝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FaTβgal基因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果实中特异表达,随着果实成熟表达量升高,粉红期达到峰值,全红期迅速下降;2个软硬不同的品种表达模式趋于一致。研究认为,FaTβgal基因是β-Gal基因家族的一个新基因,该基因可能在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脑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的损伤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探寻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回顾、归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