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5篇
  免费   1510篇
  国内免费   6644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406篇
  2022年   654篇
  2021年   652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681篇
  2014年   941篇
  2013年   786篇
  2012年   1085篇
  2011年   1072篇
  2010年   921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95篇
  2007年   960篇
  2006年   864篇
  2005年   769篇
  2004年   576篇
  2003年   511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41.
河川沙塘鳢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nther)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层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最早发生自眼晶体形成期的胚胎,初发生时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s,HGCs)分布于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随着胚胎的发育,HG仍以单层细胞分布于胚体和卵黄囊的外表面,HGCs数量急剧增多,细胞体积增大,分布范围更加广泛。至眼黑色素出现期的胚胎,HGCs的数量达到大约900-1200个,广泛分布于胚胎头部两侧、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卵黄囊的前腹面。HGCs大多呈椭圆形,短径为5-8μm,长径为7-12μm,在HE染色中呈粉红色。至孵化前期时,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分泌出来,分泌颗粒呈圆球形,直径为0.5-1.0μm,有的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有的粘结成团。孵化酶进入卵周液,对卵膜内层进行消化和降解,使胚胎破膜而出。孵化后2d,HGCs便从表皮中消失。  相似文献   
942.
两株滇产广义美味牛肝菌的分离培养及其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广义美味牛肝菌子实体分离获得2株稳定的菌株,初步研究了两菌株的分离和培养条件。用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表明两株菌属于美味牛肝菌复合群,并与夏生牛肝菌Boletus aestivalis(Paul.)Fr.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43.
报道了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5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大武、柯曲、达卡三个居群均为2n=2x=22=2sm 20m;吉卡居群为2n=2x=22=20m 2M;松潘居群为2n=2x=22=2sm 18m 2M。大武,柯曲和吉卡居群核型类型属于1A型,达卡和松潘居群属于2A型。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居群在核型上存在一定分化,这可能是由不同的生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944.
根据Southern杂交结果,选取KpnⅠ与EcoRⅠ双酶切番茄中蔬4号基因组DNA,3kb左右的酶切片段连入pBSⅡKS( )载体,构建成含有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LeMTshsp)上游2kb左右调控区的质粒文库。通过巢式PCR方法从构建的质粒文库中克隆出LeMTshsp基因上游1915bp的调控区(GenBank登录号为AB239774)。该序列含有TATA box及CAAT box等启动子基本元件,还具有6组典型的HSE元件及多个AT-rich区,另外还有许多逆境反应元件如ABRE,C-repeat—DRE,AP-1。凝胶阻滞结果表明,纯化的HsfA2蛋白与LeMTshsp启动子的HSE元件在体外具有结合活性,且与近端5组HSE的结合活性比与远端HSE的结合活性强。构建该启动子与GUS基因的融合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圆盘法转化番茄,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LeMTshsp启动子对热激、低温、外源ABA及重金属胁迫都有应答。  相似文献   
945.
滇产与日产松茸的IGS1-RFLP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Cfr13I限制性内切酶对采自于云南省16个市县的127个松茸子实体进行了IGS1-RFLP比较分析,发现126个松茸子实体属于A类型,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1例(TF89)为C类型。通过对A类型的IGS1序列分析发现产自云南的松茸有一个CTTT的简单重复,滇产松茸IGS1序列差异不明显。滇产松茸的IGS1-RFLP与日产松茸的主要类型十分相似,两地松茸可能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946.
袁晓萌  周云涛  张红岩  薛华  周琳  赵云 《遗传》2007,29(12):1525-1528
通过筛选野生型油菜(Pet33-10)与无花瓣油菜(Apet33-10)反向消减文库(SSH)和运用RACE-PCR技术, 获得了甘蓝型油菜小核糖核蛋白BnSmD1的全长编码区 cDNA (GenBank登陆号DQ298446)。该基因长484 bp, 含有一个长354 bp的阅读框。BnSmD1在N端拥有两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Sm-1和Sm-2), 羧基端则含有一个RG重复序列。Northern blot表达结果显示: BnSmD1在甘蓝型油菜的各个组织均有表达, 但是它在早期花蕾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期的叶和茎。通过对BnSmD1在Apet33-10无花瓣品系与野生型有花瓣品系Pet33-10中各组织的表达差异进行比较, 发现该基因在Apet33-10的早期花蕾中表达明显下降。因此, BnSmD1可能对植物的早期花发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并很有可能影响花瓣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7.
为研究亲子分开后雌性根田鼠对亲本气味的记忆持续时间,分别在未分开(20日龄)、分开10d(30日龄)、20d(40日龄)、30d(50日龄)、40d(60日龄)时,以新鲜尿作气味源,在行为观察箱中记录雌性根田鼠对不同气味源的行为响应模式,结果表明(1)未分开时,雌鼠遭遇父本气味时自我修饰的频次极显著高于陌生雄鼠气味,在分开10d时,雌鼠接近父本气味的频次显著多于接近陌生雄鼠气味的频次,其对前者反标记显著少于后者;(2)分开20d后,雌鼠对父本和陌生雄鼠气味的行为响应无明显差异;(3)未分窝时,雌性根田鼠幼仔对母本和陌生雌鼠气味的行为响应无差异;(4)分开10—40d时,雌性根田鼠对母本和陌生雌鼠气味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响应模式。以上结果表明,在亲子分开10d时,雌鼠仍能识别父本和陌生雄鼠的气味;分开20d后,雌鼠不再能够识别父本和陌生雄鼠的气味;在亲子分开40d时,雌鼠仍能识别母本和陌生雌鼠的气味。因此,雌鼠对父本气味的嗅觉记忆时间可以持续到亲子分开10—20d之间;而对母本气味的嗅觉记忆时间则可以持续到亲子分开40d以上。  相似文献   
948.
野生蕉是香蕉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为了分离野生蕉中的抗病基因类似序列,根据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NBS)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域设计简并性引物,以经过鉴定的抗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野生蕉(Musaacuminata)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过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了6个500bp左右的RGAs片段。其中有2个RGA(WNB1和WNB2)具有NB—ARC保守结构域特征,并且WNB1具有连续的ORF。其余4个RGAs(WST1、WST2、WST3和WST4)均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域特征,且WST3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抗叶斑病基因Xa21同源性很高。用半定量PCR分析枯萎病菌诱导后野生蕉叶片中RGAs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WNB1和WST3受枯萎病菌诱导后表达量增强,这表明wNB1和WST3的表达可能与香蕉枯萎病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949.
为探讨不同水系中间黄颡鱼(Pelteobagrus intermedius)的形态差异及地理分化问题,采用形态学方法, 测量12个水系中间黄颡鱼150尾样本的18个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58.918%,并可将这12个水系的群体分为3簇.华南沿海地区西部诸独立入海小水系中的中间黄颡鱼群体与海南岛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大于与西江干流群体的相似性.防城港地区3条直接入海的小水系的群体在形态特征上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其分化主要表现在吻、眼和尾的变异.  相似文献   
950.
根据几种丝状真菌Hog1 MAPK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中扩增出MAPK同源基因的部分片段,然后利用YADE法延伸该片段的上、下游邻接序列,获得MAPK编码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BbHog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358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40.99kDa,等电点为5.49。BbHog1含有MAPK保守的蛋白激酶激活域(TGY),序列与粗糙脉孢霉os-2(AF297032)、烟曲霉OSM1(XM_747571)、隐球酵母HOG1(AF243531)和酿酒酵母Hog1(Z73285)等Hog1 MAPK高度同源,相似性分别为94%、89%、83%和80%。系统聚类结果表明,BbHog1与酵母Hog1 MAPK同源。Southern杂交表明,BbHog1在球孢白僵菌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Northern分析表明,BbHog1在高渗、亚高温和营养胁迫等条件下的表达明显升高。由此推测,BbHog1基因可能与球孢白僵菌对逆境胁迫的适应性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