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4篇
  免费   3022篇
  国内免费   5603篇
  18719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396篇
  2023年   448篇
  2022年   694篇
  2021年   667篇
  2020年   716篇
  2019年   780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488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695篇
  2014年   986篇
  2013年   826篇
  2012年   1124篇
  2011年   1108篇
  2010年   952篇
  2009年   981篇
  2008年   1025篇
  2007年   989篇
  2006年   879篇
  2005年   782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采用流水法研究了在温度(20.7±0.55)℃下体重和时间节律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俄罗斯鲟的耗氧率、窒息点与体重负相关,耗氧量与体重正相关。俄罗斯鲟体重(1.39±0.24)g时平均耗氧率为(0.51±0.06)mg/h.g,平均耗氧量为(0.68±0.03)mg/h.ind;体重(3.16±0.22)g时,平均耗氧率为(0.35±0.04)mg/h.g,平均耗氧量为(0.97±0.10)mg/h.ind;体重(6.20±0.36)g时平均耗氧率为(0.28±0.04)mg/h.g,平均耗氧量为(1.46±0.33)mg/h.ind。3种规格俄罗斯鲟的窒息点分别为2.38、2.35和1.98 mg/L。  相似文献   
92.
于2011年春季(5月)和秋季(11月)在东海陆架区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春季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614±861)和(934±809) ind·L-1,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70±3.91)和(0.93±0.99) μg C·L-1.表层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区春季主要分布在近岸及远岸海区,秋季主要分布在远岸海区.春季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在水体上层较高;秋季纤毛虫主要分布在水体上层,有时在水体底层也会出现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春季无壳纤毛虫群落的粒级较大,秋季较小.砂壳纤毛虫占纤毛虫丰度的平均比例春季和秋季分别为(26.9±34.3)%和(44.9±25.2)%.两个季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27属52种,春季丰度较大的种为原始筒壳虫、橄榄领细壳虫及筒状拟铃虫,秋季丰度较大的种为原始筒壳虫、小领细壳虫及矮小拟铃虫.纤毛虫丰度与温度、叶绿素a(Chl 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砂壳纤毛虫丰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群落结构变化与温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3.
Patern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 DNA in sheep was discovered by examination of 152 sheep from 38 hybrid families for mtDNA D-loop polymorphisms using PCR-RFLP, amplification of repeated sequence somain, and PCR-SSCP of the D-loop 5' end region of a 253 bp fragment. Our findings have provided the first evidence of paternal inheritance of mtDNA in sheep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paternal inheritan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清肝泄浊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口服自拟清肝泄浊汤,对照组24例口服复方益肝灵,观察肝功能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30例,有效率90.0%,对照组30例,有效率36.6%.结论:清肝泄浊法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明显,适宜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5.
以真空渗入处理后的白菜植株为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和细菌平板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农杆菌在植株体内的分布特点及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农杆菌的分布量不同,以花器官中分布最多,叶中次之,茎中最少;农杆菌存在于细胞间隙中,维管束及其周围分布较集中,在胚珠中大量分布。处理后植株体内,各器官中农杆菌的生活力及其数量都随时间延长而减少,但是花器官中的农杆菌存活量较大,处理15d后的花蕾中仍然有一定量(约10.3个CFU/g组织)具有活力的农杆菌存在。讨论了这些研究结果在揭示真空渗入转化法的转化过程和提高转化频率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猕猴桃茎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猕猴桃组培苗茎尖细胞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在预培养、PVS2脱水处理过程中,茎尖细胞内液泡逐渐变多、变小,质壁分离愈加显著,表明细胞的抗冻力增强;在随后的冷冻和解冻过程中,部分细胞的质壁分离更加严重,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出现液腔,细胞器变得模糊,有些细胞的细胞膜、甚至细胞壁撕裂,细胞腔内留下破碎的细胞膜和细胞残片,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这可能是导致材料在恢复培养中死亡的原因之一;部分细胞经过7d的恢复培养后,细胞器清晰,细胞膜完好并紧贴细胞壁,细胞中央出现较大的液胞,具有与对照相似的结构特征,最终存活下来并能够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7.
考察了10种水溶性有机溶剂对HPLC测定头孢菌素C含量的影响,采用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甲醇(90:10),波长254 nm。发现不同的有机溶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乙醇的影响最大;乙醇浓度越高,峰面积就越小。将含有乙醇的头孢菌素C溶液稀释到一定程度,能够有效消除乙醇的影响。稀释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为在工业生产中准确测定头孢菌素C的含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
植物化感抑藻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植物化感物质抑藻机理,即化感物质影响藻细胞的光合作用、破坏细胞膜、改变细胞酶活性、影响细胞超微结构及基因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研究表明,化感物质主要通过降低叶绿素a含量,破坏光合系统Ⅱ,使细胞膜结构裂解,酶活性改变,抗氧化系统破坏,细胞膜内超微结构受损,基因表达异常等几个方面来抑制藻细胞的分裂或直接杀死藻细胞,从而减少藻细胞数量,抑制藻类的生长。未来应该从更微观角度,即基因表达、分子和遗传机制等方面对化感抑藻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抑藻化感物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
颗粒物(PM)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损害,但目前关于吸入颗粒物对生殖损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细颗粒物(PM2.5)短期暴露对大鼠子宫炎症损伤及其作用机制。PM2.5暴露30 d后,高剂量组大鼠的子宫脏器系数、内膜上皮细胞厚度和腺上皮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抑制剂MCC950则能明显降低PM2.5对子宫的影响。子宫组织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PM2.5暴露组子宫内CD45白细胞和CD11b巨噬细胞均明显增加(P<0.05)。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和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暴露组子宫组织和血清中IL-1β和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5)。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PM2.5上调核苷酸结合低聚体结构域样受体3 (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质(ASC)、pro-IL-1β、pro-Caspase-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蛋白质表达量(P<0.05)。与高剂量组相比,NLRP3抑制剂MCC950能明显降低NLRP3/Caspase-1通路中关键蛋白质表达水平(P<0.05)。综上,PM2.5通过激活NLRP3/ Caspase-1信号,诱导大鼠子宫炎症反应,为PM2.5生殖毒性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该研究采用草莓玉米套作和草莓连作方式,对草莓的生长、生理及其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为生产中克服草莓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套作条件下草莓的株高、根长、茎粗和整株重量等营养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连作模式。(2)与连作相比,套作可提高草莓植株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醇脱氢酶(ADH)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同时可提高草莓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使根系丙二醛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保证草莓植株良好生长。(3)与草莓连作相比,套作玉米使秋季草莓苗的定植入田死苗率降低28.8%,加快缓苗速度,且单株保持良好长势和后期正常坐果。(4)套作玉米能够显著提高草莓果实的硬度、单果重及单株产量,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影响。研究认为,草莓套作玉米能够克服草莓连作障碍,促进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强草莓植株抵御逆境胁迫的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