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96篇
  免费   2914篇
  国内免费   8170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575篇
  2022年   992篇
  2021年   1312篇
  2020年   1175篇
  2019年   1427篇
  2018年   1172篇
  2017年   958篇
  2016年   1169篇
  2015年   1684篇
  2014年   2137篇
  2013年   1974篇
  2012年   2567篇
  2011年   2479篇
  2010年   1782篇
  2009年   1714篇
  2008年   1964篇
  2007年   1845篇
  2006年   1580篇
  2005年   1412篇
  2004年   1108篇
  2003年   992篇
  2002年   913篇
  2001年   657篇
  2000年   526篇
  1999年   390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6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3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糖蛋白E(glycoprotein E,gE)是VZV亚单位疫苗的主要候选蛋白,但目前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的gE蛋白以包涵体形式为主,可溶性差。本研究采用去除第1~30氨基酸序列的VZV gE胞外域基因,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使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His-tag柱纯化重组gE蛋白,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其特异性。用该重组g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结果显示,BL21/pET32a-VZV gE工程菌可以表达可溶性重组gE蛋白,纯化后纯度约为90%。WB鉴定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ELISA检测显示小鼠抗VZV gE多克隆抗体效价>1∶10 000,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该抗体特异性较高。结果表明,本研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可溶性重组VZV gE蛋白,同时该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这为VZV gE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和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0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1)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CXCL10的表达;(2)建立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型,通过CXCR3拮抗剂-NBI 74330阻断趋化因子CXCL10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XCL10和CXCR3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CXCL10、CXCR3以及神经炎症因子TNF-α、IL-1β、IL-2 m RNA的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模型大鼠脑梗死侧CXCR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对侧和假手术组(P<0.05);(2)阻断CXCL10使得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中CXCL10、CXCR3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2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3)阻断CXCL10使得小鼠神经瘤母细胞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抑制CXCL10降低了氧糖剥夺模型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表明阻断CXCL10可能通过减轻神经炎症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3.
目的:分析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下等特点。方法:回顾性搜集胃镜检出的经病理证实的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393例纳入分析,按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大小、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状态、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3例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中,男178例,女215例,男女比例为1:1.2,年龄28~89岁。随着年龄的增高,胃息肉发生率越高,但各年龄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的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性息肉大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胃息肉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H.pylori感染率较胃底腺性息肉高(P<0.05),而胃底腺息肉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较胃增生性息肉高(P<0.05)。结论:增生性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胃底腺息肉与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有关。对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胃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34.
目前我国关于微孢子虫感染人的研究相对较少,更没有关于重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感染微孢子虫的数据统计。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22例HIV抗体阳性,但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将22例患者粪便样本分别提取总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DNA测序等技术对微孢子虫在患者中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微孢子虫种类进行鉴定。同时对22例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进行计数和分析。结果显示,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6.3%(8/22),主要由脑炎微孢子虫属(Encephalitozoon spp)的海伦脑炎微孢子虫(E. hellem)和肠脑炎微孢子虫(E. intestinalis)引起。22例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分析显示,平均淋巴细胞数0.93±0.13×109/L,CD4T细胞数132±22 个/mL,CD8T细胞数495±91 个/mL,CD4/CD8细胞比值0.37±0.1,表明患者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进一步将微孢子虫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发现,感染患者淋巴细胞数为0.51±0.1×109/L,未感染患者为1.17±0.17 ×109/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患者CD4T细胞数为71±27 个/mL,未感染患者为167±28 个/m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患者CD8T细胞数为209±35 个/mL,未感染患者为658±123 个/m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表明微孢子虫感染组的免疫功能受损情况更严重。本研究结果提示微孢子虫的机会性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情况密切相关,脑炎微孢子虫属在重庆地区有较高的感染率,这为进一步阐明微孢子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关系奠定基础,也为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35.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清洁级SD大鼠,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正常组、盐水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各20只。盐水组与辛伐他汀组大鼠均制备发烟罐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30 min,辛伐他汀组大鼠予以50 mg/kg剂量的辛伐他汀灌胃,盐水组则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正常大鼠予以正常饲养处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辛伐他汀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低于盐水组(均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SOD水平低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盐水组(均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MDA水平高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盐水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的炎性因子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有利于减轻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36.
目的:总结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尤其是重症患者治疗中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的经验、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其中3例为合并肺脓肿的重症败血症患者。对患者首先进行经验性全身抗生素治疗,并进行细菌学分析,然后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系统抗生素调整,采用万古霉素负载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进行局部抗生素缓释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局部影像学变化。结果:细菌学培养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人葡萄球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平均随访56.6周;治疗后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影像学显示患者病灶处骨重建及新骨形成良好,无感染复发迹象;12例患者中成功治愈11例,治愈率91.7%;1例转为慢性骨髓炎,二期手术后痊愈;其中3例骨髓炎合并重症败血症、肺脓肿患者经系统抗生素及外科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致病菌主要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其治疗要在早诊断的前提下,率先经验性应用抗生素,然后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足量敏感抗生素。苯唑西林在3例合并败血症、肺脓肿的重症患者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局部采用硫磷复合物负载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既可以实现局部抗感染作用,又可以促进新骨形成,有效控制全身感染、消除败血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7.
目的:探究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1年、2017年至2018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输血科实施输血治疗的1892例患者,将2010年至2011年未实施Rh 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时输血治疗的90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至2018年实施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后输血治疗的99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同血液成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就2017年、2018年受血者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进行罗列。结果:(1)2010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9%,2011年为2.40%,2017年为1.33%,2018年为0.7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观察组不同血液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不同年龄和性别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共检出20例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其中抗-M型5例,抗-D型3例,抗-E型2例,抗-C型2例,抗-P型2例,抗-LEa型1例,抗-LEb型1例,抗-JKa型1例,抗-N型1例,抗-H型1例,非特异性抗体1例。结论:RhD正定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配血的准确性,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8.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饮食习惯以及传统制剂服用现状,并分析饮食习惯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以及传统制剂服用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呼和浩特市3个镇共8个行政村成年常住农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等内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饮食习惯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以及高血压患者传统制剂服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呼和浩特市高血压患病率为2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较高的BMI、高血压家族史、饮酒史、泡菜咸菜、油炸食品、红肉(猪/牛/羊肉)/动物内脏、海产品是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OR=1.257、1.451、1.358、1.317、1.108、1.146、1.373,P<0.05),奶制品、豆制品、新鲜果蔬是高血压保护因素(OR=0.797、0.868、0.903,P<0.05)。高血压患者传统制剂服用率为16.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不了解高血压知识是高血压患者传统制剂服用的危险因素(OR=1.342、1.545、1.142,P<0.05)。结论:呼和浩特市农村成年村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不良饮食习惯(饮食偏咸、油腻等)是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文化程度低、不了解高血压知识的高血压患者传统制剂服用率较高,应加强农村居民合理膳食、保持均衡饮食习惯的宣传教育以及农村高血压患者用药规范。  相似文献   
239.
目的:探讨心脏右向左分流(RLS)对偏头痛患者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影响,并研究RLS分级与头痛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16例作为偏头痛组,选择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216例偏头痛患者根据有无RLS分为有RLS偏头痛组(127例)和无RLS偏头痛组(89例)。有RLS偏头痛患者根据RLS分级将其分为大分流组(n=51)、中分流组(n=11)和小分流组(n=65)。观察对照组与偏头痛组RLS情况,比较有RLS偏头痛组和无RLS偏头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大分流组、中分流组和小分流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偏头痛患者产生RLS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与偏头痛组小分流、中分流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偏头痛组大分流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RLS偏头痛组患者的视觉先兆、感觉先兆的比例均大于无RLS偏头痛组,头痛初始年龄均小于无RLS偏头痛组,头痛强度均高于无RLS偏头痛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运动先兆、遗传、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LS分级的偏头痛患者的视觉先兆、感觉先兆、头痛初始年龄、头痛强度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觉先兆、感觉先兆、头痛初始年龄是偏头痛患者产生RL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偏头痛发病年龄较小或有视觉先兆、感觉先兆可能提示偏头痛患者伴有RLS,RLS分级与头痛强度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240.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构建Etk(Epithelial and endothelial tyrosine kinase)敲除稳定细胞株以及利用慢病毒构建Etk过表达稳定细胞株,并初步探讨Etk基因对HUVECs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使用在线工具设计针对Etk的sgRNA (https://chopchop.rc.fas.harvard.edu/)。将sgRNA利用连接酶整合到病毒载体中,包被病毒并感染HUVECs敲除HUVECs中的内源性Etk。利用嘌呤霉素筛选得到Etk敲除的稳定细胞株。PCR扩增Etk基因序列,将其整合到pLEX-MCS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中构建Etk过表达重组质粒。包被病毒并感染HUVECs,在HUVECs中过表达Etk,利用嘌呤霉素筛选得到Etk过表达的稳定细胞株。利用q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Etk的敲除和过表达情况。利用CCK-8盒子检测两种稳定细胞株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利用CRISPR-Cas9技术有效的敲除HUVECs中内源性Etk,同对照相比,Etk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地降低(P0.01)。同时利用慢病毒在HUVECs中过表达Etk,同对照相比,在过表达Etk稳定细胞株中Etk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CCK-8检测发现,Etk敲除降低细胞增殖能力;而Etk过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结论: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在HUVECs中敲除Etk,利用慢病毒过表达系统成功的在HUVECs中过表达Etk,并且初步验证了Etk促进HUVECs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