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4篇
  免费   1550篇
  国内免费   6707篇
  17991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426篇
  2022年   673篇
  2021年   652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760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681篇
  2014年   943篇
  2013年   794篇
  2012年   1085篇
  2011年   1070篇
  2010年   918篇
  2009年   948篇
  2008年   991篇
  2007年   960篇
  2006年   860篇
  2005年   767篇
  2004年   574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31.
该研究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d.]2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于干旱处理前3d分别连续喷施黄腐酸(FA)、甜菜碱(GB)和复配(FA+GB),并以清水为对照(CK)进行预处理,比较分析不同预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平邑甜茶的生理及光合特性变化,探讨FA和GB对平邑甜茶的抗旱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FA、GB和FA+GB预处理均能够显著提高平邑甜茶叶片相对含水量,且FA的保水性效果最佳。(2)3种预处理均可显著促进干旱胁迫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且FA+GB预处理后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累积量显著高于单施FA或GB。(3)3种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的SOD、POD、CAT活性,并显著降低MDA的积累速度及其累积量,且以FA+GB预处理的MDA含量最低、抗氧化酶活性最高。(4)GB和FA+GB预处理下平邑甜茶的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CK和FA,且FA+GB处理下改善光合特性的效果最佳,GB次之。研究表明,单独喷施黄腐酸和甜菜碱及两者配施预处理均能够增加干旱胁迫下平邑甜茶的渗透调节物质和相对含水量,提高叶片的保水性,调节抗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细胞膜稳定性,改善光合性能,进而提高平邑甜茶的抗旱能力,且以复配喷施(FA+GB)预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2.
【目的】研究絮凝功能细菌xn-1对有害水华藻——铜绿微囊藻的絮凝效果,以期为有害水华的治理提供新的选择。【方法】采用涂布划线法从藻际分离纯化絮凝功能微生物;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确定进化地位;通过不同金属离子确定絮凝机制;梯度醇沉法获得絮凝物质;以酶标仪测定絮凝效率。【结果】菌株xn-1确定属于申氏杆菌属(Shinella),且命名为Shinella sp.xn-1。在添加Ca~(2+)作为促凝剂的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表现出高效的絮凝效果,其絮凝效果主要来源于胞外上清,而表现出高效的絮凝效果所需要的胞外上清添加量为3.0%。从胞外上清中获得的絮凝物质以0.5 g/L的添加量作用于藻细胞后表现出高效的絮凝效果,且随着处理时间增加,絮凝团的体积增大。【结论】Shinella sp.xn-1通过分泌胞外絮凝物质对铜绿微囊藻表现出高效的絮凝效果,在絮凝作用下藻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大体积的絮凝团,该研究有利于治理有害水华。  相似文献   
233.
20世纪50年代以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地广泛引种.近年来一些早期引种的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早衰现象.分析生境水分条件变化、判断樟子松采取何种水分利用策略对于认识其早衰现象很有裨益.因此,本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东南缘固定沙丘丘间低地30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的水分来源及其利用的季节动态,分析了降水和土壤水分变化对樟子松水分利用的影响,阐明了樟子松与伴生植物(黄柳Salix gordeieril)在水分来源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樟子松及其主要伴生植物黄柳枝条水的稳定18O同位素组成(δ18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樟子松的水分来源主要来自20~ 40 cm或更深土层;樟子松和主要伴生植物黄柳之间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后者比樟子松先行利用最近较强降水(如降水量>10 mm),从而影响樟子松水源的补给.本研究对于揭示沙地樟子松衰退与水分利用策略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4.
关于维甲酸胚胎病理学的研究很多,维甲酸受体在器官发生、发育及神经管闭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维甲酸影响这些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小鼠怀孕8天时,给予母体连续3次维甲酸灌胃,将导致胎儿脊柱裂,发生率为96.77%。本研究应用微阵列技术,在维甲酸诱导的脊柱裂小鼠胎儿的脊髓组织中发现了134个差异表达在1.5倍以上的基因。基因富集分析显示,母亲暴露于维甲酸导致的胎儿脊柱裂,与促凋亡和抗凋亡、细胞增殖、迁徙、细胞骨架成分以及细胞或局部粘附等基因功能簇相关,提示这些细胞成分和生物学的功能缺陷促使脊柱发育异常。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脊柱裂的全基因组基因表达模式,有助于理解神经管缺陷的病因和病理学。  相似文献   
235.
天鹅洲迁地保护江豚群体的遗传评估与发展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8年春季遭受严重雪灾的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江豚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特异性微卫星遗传标记对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估,并通过软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2008年春季雪灾并未导致该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严重损失,灾后群体依然表现出中等水平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18个座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780,平均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48和0.674);但模拟结果显示,该迁地保护江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将快速下降,100年后仅能保留约79%的等位基因和约84%的遗传杂合度。此外,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群体数量和调整群体性比可有效减缓该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下降速度。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快速下降的现状,作者提出天鹅洲迁地保护江豚群体当前最重要的保护策略应该是尽早补充一定数量的、合适的野生个体,在加强遗传多样性保护的同时使其群体数量快速增长并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有效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236.
17个新的C2H2型锌指基因片段的分离与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C2H2型锌指基因保守结构域的DNA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同源扩增,将由此获得的锌指基因片段为探针,从人胎肾、骨骼肌、骨骼组织的cDNA分子库中筛选到22个C2H2型锌指蛋白cDNA片段,经国际NCBI数据库查询检索,其中17个为新的锌指基因片段。对从胎肾cDNA分子库中分离到的K3-4和K5-12克隆进行了表达谱分析,发现K3-4在肾脏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几  相似文献   
237.
健康儿童与轮状病毒感染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轮状病毒感染个体与健康个体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11例轮状病毒感染个体及6例健康个体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样品中细菌的混合DNA,先通过ERIC-PCR结合分子杂交的技术分析两组个体之间肠道微生物组成的相似性;再扩增粪便样品中菌群的16SrRNA基因,利用PCR—TGGE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情况。结果轮状病毒感染个体与健康个体相比,肠道菌群中GC含量较低的菌明显减少,同时肠道菌群有宿主专一性。结论轮状病毒感染会导致儿童肠道内菌群结构失调。  相似文献   
238.
青霉素酶发酵液的预处理和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发酵液中添加絮凝剂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生青霉素酶的影响与酶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膜处理的难易程度与芽孢释放程度成正相关,在发酵液中添加0.02g/mL自制絮凝剂进行预处理,过滤效率提高10倍,而酶活损失仅5%;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佳反应温度55℃时,酶的最适反应pH值7.0,金属离子锌、锰、镁对酶有激活作用,其浓度为0.25moL/L;酶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75℃下保温30min时,酶活损失85%。该酶在过量青霉素底物下,酶促反应为0级反应。  相似文献   
239.
根据几种丝状真菌Hog1 MAPK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中扩增出MAPK同源基因的部分片段,然后利用YADE法延伸该片段的上、下游邻接序列,获得MAPK编码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BbHog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358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40.99kDa,等电点为5.49。BbHog1含有MAPK保守的蛋白激酶激活域(TGY),序列与粗糙脉孢霉os-2(AF297032)、烟曲霉OSM1(XM_747571)、隐球酵母HOG1(AF243531)和酿酒酵母Hog1(Z73285)等Hog1 MAPK高度同源,相似性分别为94%、89%、83%和80%。系统聚类结果表明,BbHog1与酵母Hog1 MAPK同源。Southern杂交表明,BbHog1在球孢白僵菌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Northern分析表明,BbHog1在高渗、亚高温和营养胁迫等条件下的表达明显升高。由此推测,BbHog1基因可能与球孢白僵菌对逆境胁迫的适应性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0.
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前沿生物技术。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高通量、高集成、微型化、平行化、多样化和自动化。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现已在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疾病基因诊断,药物及毒物基因组学等多个领域显示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专门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疾病基因诊断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