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0篇
  免费   1514篇
  国内免费   6645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406篇
  2022年   654篇
  2021年   654篇
  2020年   680篇
  2019年   751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682篇
  2014年   938篇
  2013年   786篇
  2012年   1087篇
  2011年   1076篇
  2010年   920篇
  2009年   952篇
  2008年   992篇
  2007年   961篇
  2006年   861篇
  2005年   768篇
  2004年   574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58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间(鱼骨)(Hemibarbus medius Yue,1995)属鲤形目,鲤科,(鱼句)亚科,(鱼骨)属,为1995年报到的一个新种[1].在此之前,学者一直将其归为唇(鱼骨)[2-5].间(鱼骨)广泛分布于华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如珠江、南盘江、乌江和万泉河等水系[6].其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产量较大,一直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872.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是世界各地养殖对虾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之一,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研究建立了检测IHHNV的荧光定量PCR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两种技术,并对它们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IHHNV的方法最低检测限度为6个DNA拷贝/反应,在待扩增DNA浓度为6.038×104-6.038×109cps/mL,范围时,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Ct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9521;对5份白斑综合症病毒基因组DNA和10份健康对虾基因组DNA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都为阴性;这说明荧光定量PCR检测IHHNV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和精确性高等优点.同样,所建立的LAMP检测IHHNV的方法在60min反应时间内也可榆测到最低为6个拷贝的DNA模板,反应产物加入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后反应液呈现明显的亮绿色,且特异的检测IHHNV DNA模板;这说明所建立的LAMP检测IHHNV的方法具有荧光定量PCR方法相当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精确性.考虑到LAMP检测方法操作更为简单、方便,而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LAMP检测IHHNV的方法更适合于对虾养殖现场检测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73.
根据已报道植物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基因cDNA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对绞股蓝SE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绞股蓝SE基因cDNA全长为1 818 bp,编码一个由5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绞股蓝SE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52.4%的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26.1%极性中性氨基酸,9.0%酸性氨基酸,12.6%碱性氨基酸.Blast结果显示,绞股蓝SE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已报道的植物SE基因相似性为73%~8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3.2%~79.4%.SE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发现,绞股蓝SE与绿珊瑚、拟南芥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74.
金花茶叶片性状对不同光环境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花茶叶片对光环境变化的响应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变异。对广西南部金花茶的5个自然种群的光环境及其叶片数量性状等进行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影响金花茶叶长和叶宽生长间的相关性,当相对光强20‰时,叶片长宽增长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85;在相对光强≥20‰的环境中,相关系数明显变小,相关性不显著;低光照强度下金花茶倾向于形成短窄型叶片,高光照强度则使其倾向于形成长阔型叶片。并对该研究揭示的这种叶片数量性状变异规律在金花茶保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75.
综述了与彩色马铃薯色素产生与分布相关基因座的观念起源、种类、功能和染色体定位。与彩色马铃薯色素相关基因座的观念起源于试图解释四倍体和二倍体马铃薯块茎和其他部位颜色呈现遗传行为的两个遗传模式。与彩色马铃薯色素相关的13个基因座可划分为4类,第1、第2和第3类分别与马铃薯花色苷的合成、酰化和分布有关,第4类与马铃薯类胡萝卜素的产生相关。基因座I,P,R和Y分别编码一个MYB结构域转录因子、类黄酮3′,5′-羟化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座之间复杂多样的互作综合决定了彩色马铃薯色素特别是花色苷的产生与分布。基因座D和R定位在马铃薯的2号染色体上,E,F,I和PSC在10号染色体上,P在11号染色体上,Y在3号染色体上。可为彩色马铃薯颜色呈现的遗传机理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6.
广西岩溶区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抗病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西岩溶区靖西县优质烟叶生产区分离烟草黑胫病病原及土壤细菌,通过拮抗试验、离体及田间抗病能力测试等方法筛选拮抗细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16Sr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相结合,对抗病效果良好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对拮抗菌抗黑胫病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8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土壤细菌340株,获得抗黑胫病效果良好的拮抗细菌3株,编号为8-23、6-70和13,它们分别属芽孢杆菌属、溶菌杆属和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三个拮抗细菌的抗黑胫病机理是通过胞外分泌一些可溶解病原菌细胞壁的酶或其它化学物质,破坏菌丝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生理结构,使细胞质渗漏、凝集,从而导致病原死亡;其中,菌株8-23和13的抗病活性物质主要为蛋白质类化合物;而菌株6-70除蛋白质外,还有其它一些非蛋白因子起作用。  相似文献   
877.
苎麻与近缘种的系统学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利用26对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对中国苎麻属的17种9变种的共27份材料进行SRAP分子标记分析。扩增结果是26对引物共扩出368条带,其中363条为多态性带,占98.64%。聚类分析表明:(1)腋球苎麻组的腋球苎麻和苎麻组的苎麻、贴毛苎麻聚在一支并靠近系统树的根部,支持王文采苎麻组起源于原始的腋球苎麻组观点。(2)苎麻和贴毛苎麻聚在一支,支持郭安平苎麻直接起源于贴毛苎麻的观点。(3)苎麻组的青叶苎麻、微绿苎麻和大叶苎麻组的多倍体类群聚在一支,可能是由于在种间杂交导致。  相似文献   
878.
沈晓琳  赵志国  刘演 《广西植物》2010,30(6):899-902
以植物标本资源整合共享为主线,寻求和探索"信息孤岛"现象的原因,进一步体现共享整合的价值。通过开展深入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来实现植物标本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79.
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粘虫4龄幼虫为对象,采用"点滴法"研究了山杏种仁两种苦杏仁精油(含HCN和去HCN)对粘虫的触杀活性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后48 h,5~100 μL/mL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均在51.67%以上,40和100 μL/mL浓度处理的粘虫死亡率分别达到了95%(含HCN)/98.33%(去HCN)和100%,48 h时含HCN与除去HCN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致死中浓分别为5.10和4.69 μL/mL;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1~3 d,并有一定数量的畸形蛹出现,部分试虫虽能正常化蛹并羽化,但其蛹以及成虫虫体均较对照小,且羽化后蛾体萎缩,活动力降低,因展翅困难而死.可见,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且去HCN的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活性高于含HCN的苦杏仁精油,其对粘虫生长发育抑制活性主要表现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苦杏仁精油有望发展为植物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   
880.
广东地区宽鳍(鱼巤)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88尾采自广东境内9条水系的宽鳍(鱼巤)(Zaccop,platypus)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初步研究其种群遗传变异和地理格局,所测定的Cyt b基因全序列长1140 bp,其中变异位点98个,简约信息位点75个.共检测到33个单倍型,除鉴江种群只有1个单倍型外,其余8条水系均有多个单倍型.北江、流溪河、鉴江、北流河和罗定江等5个种群有共亭单倍型Hap11,罗定江和北流河之间共享了单倍型Hap4,东江与流溪河共享Hap6,而韩江和榕江共享单倍型Hap29.种群单倍型多样性的平均值(h)为0.908,核苷酸多样性的平均值(π)为0.0196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NJ树)显示,宽鳍(鱼巤)种群33个单倍型可分为2个分支,其中来自珠江水系(北江、东江、流溪河、罗定江和北流河)和广东西部独立人海水系(鉴江和漠阳江)的宽鳍(鱼巤)种群聚为一支(分支A),广东东部独立入海水系(韩江和榕江)种群聚为另外一支(分支B).2分支间的遗传距离和碱基差异率均较高(0.0517-0.0549,5.35%-_6.49%),明显大于分支A内(O.0012-0.0099,0.26%-2.11%)和分支B内的值(0.0027,1.58%),但远小于宽鳍(鱼巤)与外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和碱基差异率(0.0945-0.1912,8.77%-17.11%).这表明分支A与B之间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来达到物种级水平,韩江和榕汀的种群相对独立,推测可能与莲花山脉的阻隔有关.根据单倍型网络图推测,流溪河可能是广东中西部地区宽鳍(鱼巤)的扩散中心,分别向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和东江扩散,再向鉴江和漠阳江扩散:另外由扩散中心经东江到榕汀再向韩江扩散.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8.50%,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6.24%.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皆表明广东境内9条水系的宽鳍(鱼巤)在整个种群上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的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