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53篇 |
免费 | 1528篇 |
国内免费 | 6734篇 |
专业分类
180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5篇 |
2023年 | 426篇 |
2022年 | 673篇 |
2021年 | 652篇 |
2020年 | 687篇 |
2019年 | 760篇 |
2018年 | 526篇 |
2017年 | 477篇 |
2016年 | 496篇 |
2015年 | 681篇 |
2014年 | 944篇 |
2013年 | 797篇 |
2012年 | 1088篇 |
2011年 | 1071篇 |
2010年 | 919篇 |
2009年 | 949篇 |
2008年 | 993篇 |
2007年 | 960篇 |
2006年 | 863篇 |
2005年 | 769篇 |
2004年 | 574篇 |
2003年 | 513篇 |
2002年 | 458篇 |
2001年 | 449篇 |
2000年 | 347篇 |
1999年 | 219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与植被空间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荒漠绿洲过渡带是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绿洲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过渡带土壤湿度和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了解荒漠绿洲过渡带的重要科学问题,从而开始受到重视。研究是在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选择一条1700m×200m的样带(包括3条平行样线),在对土壤湿度、植被高度、盖度等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和地统计的方法,研究了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和植被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在荒漠绿洲过渡带上,0~200cm土层中土壤平均湿度介于1.45%~3.85%,变异系数在27.7%~83.2%;植被盖度介于9%~80%,变异系数为80%。植被盖度、冠幅与0~20、20~40cm两层土壤湿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120~140、140~160cm两层土壤湿度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水分和植被空间分布在样带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在小于100m的尺度上随机分布,而在100~3110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2.
73.
细胞核钙离子是基因转录等细胞核反应过程重要的调控因子.然而,细胞核内钙离子信号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缺乏稳定的、敏感的细胞核钙指示剂,是导致其调控机制难以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能够在细胞核内特异性表达的、具有核定位功能的钙指示剂.以基因编码钙指示剂(GECIs)家族成员GCaMP6为模板,首先融合了对钙离子不敏感的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来对局部的钙信号进行量化,其次融合了核定位信号(NLS),使GCaMP6能够特异定位于细胞核中.结果表明,NLS-GCaMP6-tdTomato能够在细胞核中有效发挥作用,并且在钙敏感性与动力学上,也与GCaMP6相当. 这一新型细胞核钙指示剂将为研究细胞核钙离子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4.
75.
不同产地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与小花吴茱萸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汉中、贵州、福建、江西4个产地的吴茱萸和汉中产小花吴茱萸的果实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酯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陕西汉中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相对含量为75.05%,下同)、顺式-罗勒烯(8.10%)、β-香叶烯(6.14%)等;贵州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3种,其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67.04%)、β-香叶烯(9.66%)、顺式-罗勒烯(7.98%)等;福建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73.14%)、顺式-罗勒烯(8.41%)、β-香叶烯(3.82%)等;江西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主要种类有β-香叶烯(33.49%)、反式-罗勒烯(30.27%)、β-水芹烯(18.86%)、顺式-罗勒烯(5.23%)等;陕西汉中产小花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化学成分83种,未知成分3个,其主要成分为反式-罗勒烯(40.21%)、顺式-罗勒烯(8.99%)、β-香叶烯(6.74%)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吴茱萸及小花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6.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花椰菜ogura-A和相应的保持系ogura-B为材料进行ISSR及DDRTPCR分析.选用30条ISSR引物,经扩增共产生306条清晰可辨的条带.每条引物可产生6-12条带,其中引物ISSR3在两系中呈现多态性扩增,在保持系中特异扩增出一条1100 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油菜、拟南芥线粒体基因组的部分序列高度相似.推测其可能来源于花椰菜线粒体基因组.在DDRT-PCR分析中,选用3条锚定引物、15条随机引物进行组合,最终共获得1 122条大小在1 000-50 bp的带.经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只有4条带特异的存在于两系中,分别命名为ogura-A205、ogura-A383、ogura-B307、ogura-B352.其中ogura-A205、ogura-A 383只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表达,而ogura-B307、ogura-B352在保持系中呈现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四个差异序列均为首次报道.其中ogura-A205、ogura-B307至今尚未发现与之相似的序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ogura-A383、ogura-352与报道的拟南芥、大白菜等的叶绿体基因的一些片段具较高相似性,推测ogura-A33、ogura-B352搅可能来源于花椰菜叶绿体基因组.以上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保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77.
Lanosterol and ergosterol are the active principles with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 Inonotus obliquus. However, the two sterols are less accumulated in cultured mycelia of the fungus.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and pH levels together with three metal ions were assayed for their effects on accumulation of the two sterols in the fungus. Among the tested media the growth medium consisting of glucose (1.5%), rice powder (0.5%), yeast extract (0.4%), wheat bran (0.1%), KH2PO4 (0.01%) and MgSO4?7H2O (0.05%) with pH level at 6.5 yielded a maximum production of the two sterols, which can further be increased following the treatment of Ag+, Cu2+ and Ca2+. Supplementing Ag+ at concentrations of 0.28 and 0.35?mol partially inhibited ergosterol biosynthesis, leading to an enhanced accumulation of lanosterol, the presence of intermediates of ergosterol biosynthetic pathway and a reduced accumulation of ergosterol in cultured mycelia of I. obliquus. 相似文献
78.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其受体促进内皮细胞分泌IL-8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修饰蛋白对内皮细胞生成白介素8(IL-8)的作用,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内皮细胞来自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的AGE修饰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在体外共同培养,或以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对AGE-HSA进行预处理后再与HUVEC共同培养.用蛋白质液相芯片法检测HUVEC培养上清中IL-8水平,并提取细胞RNA,进行RT-PCR反应,检测细胞中IL-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GE-HSA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刺激HUVEC生成IL-8,未经修饰的HSA无此作用.AGE-HSA用sRAGE预处理后,刺激HUVEC生成IL-8的作用被抑制,并且此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的方式.AGE-HSA刺激HUVEC使IL-8 mRNA表达增高,未经修饰的HSA无此作用.sRAGE能够阻断AGE-HSA诱导HUVEC表达IL-8mRNA的作用.整个变化趋势与蛋白质水平一致.研究首次证实,AGE-HSA与细胞表面受体RAGE相互作用可刺激内皮细胞分泌IL-8,并上调IL-8 mRNA的表达.这为研究加速型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治疗由AGE增多和潴留所引起的病理损害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79.
人胃癌细胞一种高表达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DRT-PCR法,以人胃上皮细胞GES-1为对照,从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克隆高表达基因,并对所克隆的基因进行斑点杂交分析, 序列测定,序列相似性分析及开放读框分析.斑点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克隆YA61为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高表达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为一新基因序列.GenBank收录号为AF220415.开放读框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有一完全开放读框.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时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的改变及其药物干预效应。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标本的自发慢反应电位,观测模拟I/R时该电位的改变,以及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标本时对I/R电生理效应的干预作用。观测指标: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自发放电频率(RPF)、最大舒张电位(MDP)、0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50%和90%时间(APD50和APD90)。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 10 min组VDD和RPF明显减慢(P<0.05),Vmax加快(P<0.01),APA增大(P<0.01)。与I 10 min组和对照组相比,R 2 min组VDD和RPF明显加快(P<0.01),且在R至5 min过程中可出现明显节律不齐,MDP绝对值明显增大(P<0.05),Vmax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P<0.05),APA与I 10 min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D50和APD90显著缩短(P<0.01)。R 15 min组自发慢反应电位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②与I 10min/R 2 min组相比,1 μmol/L利多卡因、10 μmol/L普罗帕酮、1 μmol/L胺碘酮、1 μmol/L维拉帕米、50 μmol/L腺苷和10 μmol/L硝普钠均可明显改善R过程中VDD和RPF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节律不齐。结论:I/R可触发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异常,这种效应在应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时可显著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