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14篇
  免费   3065篇
  国内免费   9345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672篇
  2022年   1235篇
  2021年   1707篇
  2020年   1510篇
  2019年   1686篇
  2018年   1315篇
  2017年   1087篇
  2016年   1336篇
  2015年   1955篇
  2014年   2399篇
  2013年   2308篇
  2012年   2950篇
  2011年   2726篇
  2010年   1942篇
  2009年   1913篇
  2008年   2029篇
  2007年   1786篇
  2006年   1601篇
  2005年   1370篇
  2004年   1061篇
  2003年   944篇
  2002年   771篇
  2001年   654篇
  2000年   514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72.
陶元祥  魏锋 《动物学报》1996,42(3):244-246
采用地高辛标记生长抑素反意RNA探针经原位杂交和显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抑素mRNA在大鼠脊髓内的定位。结果显示:脊髓内含有大量呈紫蓝色的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细胞,岍性磷酸酶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73.
将菠菜叶片匀浆后.用差速离心和梯度率心分离叶绿体、过氧物酶体、微粒体等细胞器和100000×g上清法部分。用酶活测定法测定各部分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的活性;用免疫扩散法鉴定各组分的BADH。除叶绿体外,过氧物酶体、微粒体.以及100000×g上清液中也存在BADH。  相似文献   
74.
运用柱层析技术对产自淅川和常德的马氏钳蝎毒素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种哺乳动物神经毒素。运用制备型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常德样品中具有中等毒性的蝎神经毒素(BmK5)进一步纯化,获得了高纯度样品。两个产地的蝎毒素BmK5均已经成功地获得了大晶体。空间群均为P212121,晶胞参数分别为:a=38.46埃,b=37.28埃,c=36.97埃(淅川);a=38.44埃,b=37.55埃,c=36.83埃(常德)。对两个产地的晶体分别收集了2.1埃(淅川)和1.62埃(常德)分辨率的衍射数据。  相似文献   
75.
猪精子凝集素的纯化,性质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胎球蛋白-Sepharose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从精子和精浆中分离纯化了猪精子凝集素(简称BSL)。BSL的血凝活性只被若干糖蛋白和聚糖所抑制。BSL的分子量为56kd,由分子量分别为13.6kd(β)和16.0kd(α)的两个不同的亚基以α1β3所组成。BSL为糖蛋白,含中性糖3.2%,不含唾液酸。用ELISA法测定猪精子中BSL的含量及分布,表明70%嵌入在精子膜中,25%结合在精子表面,  相似文献   
76.
野生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率较一致,均在60~77%之间。三个不同产地的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率则相差甚远,分布于甘肃文县的萌发率达76%,而分布于陕西略阳和湖北神农架的萌发率则分别只有12%和4.4%,出苗率则更低。本文认为紫斑牡丹的种子特性是其在自然界处于濒危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7.
午间强光胁迫下SOD对大豆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晴天田间大豆叶片Pn与Pr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Pn日变化曲线里双峰型,中午前后降低。Pr随日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至上午11时左右达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普通空气及低氧空气中的AQY均在中午前后降低。SOD活性也有明显的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下午16时左右。强光下喷施SOD抑制剂DDTC明显降低Pn及低氧空气中的AQY;而在低于叶片光合作用饱和光强下喷施同样浓度DDTC则对Pn及低氧空气中的AQY无明显影响。中午前后SOD活性及Pr的增加对于保护光合机构免受强光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噬菌蛭弧菌噬菌斑的鉴别与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秀茹    梁钢  邵立新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4):228-232
本文报告了使用1/500营养肉汤双层琼脂培养基,在含有宿主菌及寄生菌混合物的软琼脂层中,蛭弧菌、变形虫及鞭毛虫等均可形成噬菌斑,但其大小、形态、扩展速度不同。鉴别方法除依据噬菌斑形态特征外,主要靠相差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蛭弧菌的纯化用单斑传代,一个直径为1mm的噬菌斑含有约105-6pfu/ml(每毫升噬菌斑形成单位)。  相似文献   
79.
性激素对大白鼠胃粘液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逵  刘世强 《动物学报》1994,40(2):149-154
通过雄、雌性大鼠去势,怀孕鼠,以及肌肉注射性激素的方法,观察内,外源性激素对胃粘液分泌的影响,采用Alcian blue与胃液和胃壁粘液中糖蛋白结合的方法进行胃粘液测定,结果表明:雄、雌鼠胃粘液分泌无性别差异,去势夺雄、雌鼠胃粘液分泌无明显影响;怀孕鼠胃粘液分泌增加,丙酶睾酮对去势雄、雌鼠胃粘液分泌无影响,而戊酸雌二醇和孕酮可增加胃粘液分泌,提示:怀孕鼠胃粘液分泌的增加可能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80.
Commonly a key element enabling proteins to function is an amino acid residue or residues with functional side chains having shifted pKa values.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n a set of protein-based polymers (model proteins) that exhibit hydrophobic folding and assembly transitions, and that have bee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large hydrophobic-induced pKa shifts by selectively replacing Val residues by Phe residues.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pentapeptides, actually poly (tricosapeptides) with six varied pentamers in fixed sequence,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o have the same amino acid compositions but different proximities between a single aspartic acid residue and 5 Phe residues per 30 residues. With the 5 Phe residues distal from the Asp residue, the observed pKa shift was 2.9 when compared to the Val-containing reference. With the 5 Phe residues within 1 nm of the Asp residue, the pKa shift was 6.2. This represents a free energy of interaction of 8 kcal/mol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largest pKa shift documented for an Asp residue in a polypeptide– or protein–water system. Data are reviewed that do not support the usual electrostatic arguments for pKa shifts of charge–charge repulsion and/or unfavorable ion self-energies arising from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hydrophobic moieties, but rather the data are interpreted to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an apolar–polar repulsive free energy of hydration, which results from a potentially highly cooperative competition between apolar and polar species for hydration. © 1994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