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15篇
  免费   4339篇
  国内免费   19369篇
  53623篇
  2024年   440篇
  2023年   1162篇
  2022年   1886篇
  2021年   1919篇
  2020年   1835篇
  2019年   2131篇
  2018年   1445篇
  2017年   1390篇
  2016年   1376篇
  2015年   1845篇
  2014年   2783篇
  2013年   2268篇
  2012年   3301篇
  2011年   3322篇
  2010年   2731篇
  2009年   2892篇
  2008年   3059篇
  2007年   2918篇
  2006年   2728篇
  2005年   2332篇
  2004年   1788篇
  2003年   1536篇
  2002年   1369篇
  2001年   1321篇
  2000年   1215篇
  1999年   752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通过比较不同自然降水年份(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19年生疏林草地樟子松的针叶δ13C、比叶面积和干物质含量,结合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探讨了极端降水对樟子松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年份(2009)樟子松林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湿润年份(2010),但樟子松当年生针叶的δ13C在两年间没有显著差异,且两年相同月份间亦无显著差异;干旱年份当年生针叶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湿润年份,而不同年份间干物质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在两种极端降水条件下,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明显变化,主要通过改变当年生针叶的比叶面积来适应降水量的变化.对于地下水埋深高于3.0 m的疏林草地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极端干旱不会严重影响樟子松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982.
许多肿瘤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都存在过表达现象。考察了牛痘病毒生长因子(VGF)中的EGFR结合域(S3)与人的肝素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来源的肝素结合域(命名为HE)重组后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通过重组表达带有靶向和穿膜结构域的EGFP-S3-HE和EGFP-S3-HE-TATm两种融合蛋白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共孵育实验来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向吸附和穿膜效应。进一步将S3-HE-TATm靶向穿膜序列与苦瓜来源的核糖体失活蛋白MAP30融合,可显著提高MAP30对肿瘤细胞的抑杀作用,但这种抑杀作用却对正常细胞仍保持在较低水平。由此表明S3-HE-TATm是一种新型优异的肿瘤细胞靶向药物运输载体,可用于肿瘤治疗的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83.
糖多孢红霉菌同源片段长度与染色体重组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同源片段长度与糖多孢红霉菌染色体同源重组率的关系,化学合成或用重叠PCR合成带有突变位点、在突变位点两侧长度为(26bp+27bp)、(500bp+576bp)和(1908bp+1749bp)的同源序列,克隆于糖多孢红霉菌同源重组载体pWHM3后,分别构建了pWHM1113、 pWHM1116和 pWHM1119质粒。以PEG介导转化糖多孢红霉菌A226原生质体,3个质粒分别获得每皿30个、69个和170个转化子,但pWHM1113质粒不能与染色体有效整合,pWHM1116质粒与染色体整合率为转化子的2%,而pWHM1119质粒与染色体整合率达到转化子的19%。 pWHM1116和 pWHM1119质粒均可进行有效的染色体二次重组,将突变位位点引入染色体。因此,同源片段长度为(500bp+576bp)或更长时,可与糖多孢红霉菌染色体进行有效的单重组和双重组。  相似文献   
984.
建立Trametes hirsuta的生长繁殖和对模式染料比布列希猩红脱色降解的反应体系,研究表明:菌的生长与降解活动的适宜温度为30℃,静培养;培养基组分对脱色降解的影响不大;从便于观察和缩短反应周期考虑,土豆液体培养基有明显的优点,可作为建立Trametes hirsuta反应体系的首选培养基。菌对比布列希猩红、直接深蓝L-3RB、活性艳蓝X-BR、碱性紫5BN和亚甲基蓝等均有较好的脱色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85.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过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保护与恢复生境是有效保护大熊猫的重要途径,通过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恢复生境的群落结构特征,共调查了原始生境、20世纪20一30年代砍伐后自然恢复生境、40一50年代砍伐后自然恢复生境、70年代以后自然恢复生境以及60一70年代人工林等5个生境类型,21个样方。研究结果表明:各生境类型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植株数(高度>5m)、乔木层的平均胸径和最大平均胸径,以及大熊猫的生境成熟度都存在显著差异,竹子的生物量及更新能力也有一定差异。人工林与原始生境的群落相似性低于其他自然恢复生境与原始生境的群落相似性。研究发现,大熊猫生境恢复包括大熊猫可食竹类资源的恢复以及生境群落结构的恢复。可食竹类资源恢复所需时间相对较短,仅需约20一30a;生境的植物群落结构的恢复则要长的多,一般恢复时间50a左右才能成为大熊猫的适宜生境,恢复时间为70一80a的生境与原始生境的群落结构已十分接近。通过人工造林恢复生境,无论从竹子资源的恢复,还是从植物群落结构的恢复方面,均不是一种有效地恢复大熊猫生境的方式。  相似文献   
986.
以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来源,以偶联BSA的乙型肝炎病毒PreS1肽体外免疫.分别从免疫和未经免疫的淋巴细胞提取RNA,扩增抗体基因,构建大容量天然单链抗体(scFv)噬菌体展示文库和体外免疫scFv抗体库.以PreS1肽进行3轮淘选后,抗原抗体反应结果显示,从免疫库中获得了亲和力10-7~10-8 M的抗乙型肝炎病毒PreS1的单链抗体,高于天然库的结果(10-6~10-7 M).测序结果表明两株抗体均为人抗体.为基因工程抗体用于临床治疗乙型肝炎奠定基础.同时证明淋巴细胞体外免疫方法构建的免疫抗体库优于大容量天然抗体库.  相似文献   
987.
在回顾分析了消减杂交技术改进历程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标化消碱杂交策略”,此策略的核心是“用标化cDNA制备消碱杂交反应的单链驱动子和单链示踪子,分离回收消减杂交后的单链示踪子用于制备差异表达cDNA库,并从标化cDNA库制备探讨来对差异表达cDNA库进行检测”将主要用于筛选与细胞特殊表型密切相关的(或与不同发育阶段等密切相关的)呈“全或无”差异形式表达的低丰度全长cDNA。此策略有望能较以往的消减杂交策略在降低假阳性背景、提高低丰度差异表达cDNA获得率、得到较长甚至全长差异表达cDNA等方面有较好表现,但尚待检验。  相似文献   
988.
测定了水稻种子不同萌发时期胚乳、胚芽鞘和幼根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活性变化。胚乳和胚芽鞘的GS活性在萌发过程中升高,幼根的GS活性则有所降低。NADH-GOGAT的活性变化趋势与GS相同。Native-PAGE活性染色表明,在萌发阶段的水稻种子胚乳和幼根里,始终只观察到一种GS活性带。但是,在水稻种子萌发3d后,在胚芽鞘中除继续检测到GS1的活性外,还可以观察到GS2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显示,水稻种子胚乳中的GS(GSe)和GS1和GSra一样是一种胞质型GS。实验结果提示,这些不同组织中的GS与NADH-GOGAT构成的循环途径也许是水稻种子萌发时氨同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89.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TRAIL)能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重组TRAIL蛋白可溶性片段 (sTRAIL) ,设计 1对引物 .利用PCR技术特异性扩增出sTRAIL的cDNA ,克隆于质粒pGEM 3Zf( )的EcoRⅠ和PstⅠ位点 .经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后克隆于表达质粒pBV2 2 0的EcoRⅠ和PstⅠ位点 ,转化大肠杆菌DH5α .转化菌株经温度诱导 ,SDS PAGE检测和Western印迹鉴定 ,获得重组sTRAIL的高水平非融合表达菌株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2 0 % .对其表达产物进行了初步纯化 ,SDS PAGE结果显示纯度可达 90 %以上 .用L92 9细胞测定其生物学活性表明 ,重组蛋白在体外能明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0.
葡酒红菇的生态学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4年对葡酒红菇生态学的调查观察,掌握葡酒红菇的生态环境,以便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栽培引种葡酒红菇。研究结果表明:葡酒红菇是一种外生菌根菌,在相对稳定的生态坏境条件下,平均温度25—27℃,相对湿度80%-100%,降雨量(土壤含水量)达40%以上,均有红菇发生,而降雨量力其主导生态因子。每年在夏秋高温闷热阵雨之后为发生盛期。发生地以山中下部为多,林间郁团度0.8左右,土壤pH值5.6—7.0,其共生树种以壳斗科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