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12篇 |
免费 | 4339篇 |
国内免费 | 19371篇 |
专业分类
536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0篇 |
2023年 | 1162篇 |
2022年 | 1886篇 |
2021年 | 1921篇 |
2020年 | 1835篇 |
2019年 | 2131篇 |
2018年 | 1445篇 |
2017年 | 1390篇 |
2016年 | 1376篇 |
2015年 | 1845篇 |
2014年 | 2783篇 |
2013年 | 2268篇 |
2012年 | 3300篇 |
2011年 | 3318篇 |
2010年 | 2729篇 |
2009年 | 2892篇 |
2008年 | 3059篇 |
2007年 | 2917篇 |
2006年 | 2729篇 |
2005年 | 2332篇 |
2004年 | 1788篇 |
2003年 | 1536篇 |
2002年 | 1369篇 |
2001年 | 1321篇 |
2000年 | 1214篇 |
1999年 | 752篇 |
1998年 | 337篇 |
1997年 | 242篇 |
1996年 | 156篇 |
1995年 | 173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74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72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50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Lianas usually possess large vessels, which are vulnerable to cavitation. Root pressur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mbolism repair of vessel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generality of root pressure in tropical lianas. To characterize root pressure of lianas in tropical rainforests, we used pressure transducers to measure root pressure in the rainy and dry seasons for a total of 32 lianas from 14 families common in Xishuangbanna.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associations of maximum root pressure with phylogeny and of transient root pressure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 found that all lianas we selected had root pressure, with maximum root pressure ranging from 2-138kPa. In the dry season, about 72% (23 species) of the lianas had relatively low root pressure (<15kPa) and maintained positive throughout the day. This may be important for water balance for roots and basal stems of lianas. There were three types of diurnal changes in liana root pressure. In Type I, root pressure had obvious diurnal variation in the dry and rainy seasons. In Type II, root pressure did not show obvious diurnal variation in the dry and rainy seasons. In Type III, either in the dry or in the rainy season, root pressure showed obvious diurnal variation. Root pressure varied substantially among lianas, with lianas from two families, Fabaceae and Vitaceae, usually having relatively higher root pressure, suggesting that phylogeny may influence root pressure. Transient root pressure closely responded to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In most cases, however, it was not related to rainfall and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ssociations of liana root pressure with environments ne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22.
鸡生长激素基因5′端部分调控区的克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测序了7个跨越不同生长速度的鸡品种(系)的生长激素(GH)基因的5′端部分调控区。这7个品种(系)分别为:高生长速度的宝罗肉鸡父本;较高生长速度和一定的产蛋性能的宝罗肉鸡母本;肉蛋兼用型的芦花鸡;中等生长速度和中等体重的蛋鸡品种洛岛红和农大褐;生长速度较慢体重较轻的蛋鸡品种北京白鸡和生长速度很慢但又不是矮小型的地方品种丝毛乌骨鸡。所扩增的片段长度为760bp,包括了转录起始位点5′端侧翼区的473bp、两个可能的TATA框、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第一个外显子和部分第一内含子。所有克隆的鸡GH基因5′端调控区与Tanaka发表的序列相比,均在-34碱基的位置上缺失一个胞嘧啶C,在 160与 161碱基之间多1个胸腺嘧啶丁,在 175碱基的位置上出现了以腺嘌呤A替换了鸟嘌呤G的情况。7个品种(系)之间的比较显示,鸡GH基因启动区具有极高的保守性,在具有不同生长速度的鸡品种间不存在任何差异。说明鸡的不同生长速度和成年体重,不是由于生长激素5′调控区变异造成的。鸡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受到内含子或3′端侧翼序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目的:优化聚唾液酸发酵过程的搅拌转速.方法:比较不同搅拌转速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235分批发酵生产聚唾液酸过程的影响.结果:根据发酵前、后期菌体细胞比生长速率和聚唾液酸比合成速率达到最大值所需搅拌转速的不同,提出了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发酵前期(0~15h)控制搅拌转速500r/min,发酵中后期控制搅拌转速700r/min.结论: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使聚唾液酸产量达到3 966mg/L,比恒定搅拌转速500r/min和700r/min分别提高了31.8%和49.3%.将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与分批补料发酵技术结合,聚唾液酸产量提高到5 108mg/L,山梨醇的转化率达到0.12g/g. 相似文献
124.
基于宏条码技术对采自贵州遵义县、湖南慈利县和四川旺苍县3个杜仲产地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根际土壤真菌有效序列共10 775条,聚类后OTUs对应的真菌类群涉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类原生动物门Rozellomycota的22纲、59目、103科、108个属的550个真菌分类单元(OTUs)。在属的水平上,湖南慈利样本(ECS)有119个属,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为16.31%,其次是被孢霉属Mortierella(14.67%)、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一未定属(13.01%)和木霉属Trichoderma(11.37%)等。四川旺苍样本(EWS)共有116个属,优势属为丝齿菌属Hyphodontia,相对丰度32.32%,其次为镰刀菌Fusarium(13.41%)等。贵州遵义样本(EZS)有110个属,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相对丰度30.74%,其次是木霉属Trichoderma(25.96%)和镰刀菌属Fusarium(4.85%)等。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杜仲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遵义样本(EZS)、慈利样本(ECS)和旺苍样本(EWS)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为:ECS(2.7661)> EZS(2.4841)>EWS(2.1326)。不同杜仲产区土壤理化因子及4个主要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绿原酸、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与根际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主要活性成分皆为四川旺苍(EWS)产地含量最高,其次是湖南慈利,贵州遵义最低甚至不含京尼平苷。杜仲根际土壤样品真菌物种组成丰富,不同地区杜仲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分类单元的相对丰度及优势分类单元皆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杜仲根际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及杜仲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杜仲根际土真菌群落组成的结构谱是杜仲道地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5.
目的:通过检测脑外伤患者、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骨折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NGF,neuritin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根据其含量的变化,判断与骨折愈合速度的相关性,寻找骨折愈合的关键因子。方法:收集单纯脑外伤、单纯骨折患者各80例、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60例、健康体检人群20例。选取外伤后3天、10天、2周抽取所有实验对象的静脉血,应用ELISA技术测定标本中NGF与Neuritin的含量。结果:损伤后每个时间段里,患者血清中NGF、neuritin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又以脑外伤合并骨折组最高。血清NGF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第3天含量明显升高,为(0.86±0.21),伤后10天为(1.47±0.29),14天为(2.0 7±0.21),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neuritin血清含量在伤后第3天略有升高为(83.47±18.85),10天(108.50±31.65),2周(91.86±21.12).脑外伤合并骨折病人血清NGF、neurit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病人血清NGF、neurit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说明与骨折愈合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两种因子可能在骨折愈合修复过程中共同起作用,从而,推测可能是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6.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微管的分布,从而研究了野艾蒿挥发油对HeLa人宫颈癌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野艾蒿挥发油对HeLa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野艾蒿挥发油处理HeLa癌细胞24h后,100、200μg/mL实验组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质凝集、微绒毛消失、细胞表面有泡状突起,微管解聚,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400μg/mL实验组细胞膜破裂、胞浆内含物外泄,呈明显的坏死特征。(3)野艾蒿挥发油具有抑制HeLa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低、中浓度的野艾蒿挥发油诱导细胞凋亡,而高浓度的野艾蒿挥发油引起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27.
128.
以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bed.)M.Roem.)无菌试管苗为试材,对其离体茎尖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茎尖在含有5%二甲基亚砜(DMSO)的0.4mol/L蔗糖培养基上预培养3d,60%玻璃化溶液(PVS2)中室温装载30min,PVS:0℃下处理40min,经液氮保存至少24h后,转入继代培养基上再培养,成活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3.3%和86.7%。再生植株生长和分化正常;同时对再生植株进行SSR标记检测,未发现超低温保存前后的DNA谱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9.
鄱阳湖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于2011年5月分别采集鄱阳湖围垦92、48a和38a的水稻田,退田还湖25a的退耕地以及自然湿地共5个样地的表层土壤,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单一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培养72 h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和自然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31种碳源的能力较强,来自不同围垦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能力均较弱;且随围垦时间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呈降低的趋势。自然湿地、退耕地与围垦92、38a样地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围垦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围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退田还湖有助于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