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23篇 |
免费 | 4346篇 |
国内免费 | 19370篇 |
专业分类
536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0篇 |
2023年 | 1163篇 |
2022年 | 1888篇 |
2021年 | 1923篇 |
2020年 | 1837篇 |
2019年 | 2132篇 |
2018年 | 1445篇 |
2017年 | 1391篇 |
2016年 | 1377篇 |
2015年 | 1847篇 |
2014年 | 2785篇 |
2013年 | 2270篇 |
2012年 | 3301篇 |
2011年 | 3319篇 |
2010年 | 2731篇 |
2009年 | 2894篇 |
2008年 | 3061篇 |
2007年 | 2917篇 |
2006年 | 2727篇 |
2005年 | 2332篇 |
2004年 | 1787篇 |
2003年 | 1536篇 |
2002年 | 1370篇 |
2001年 | 1321篇 |
2000年 | 1214篇 |
1999年 | 752篇 |
1998年 | 337篇 |
1997年 | 240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73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74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72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50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独叶草的不育雄蕊、花被片和可育雄蕊对传粉昆虫和传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不育雄蕊、花被片和可育雄蕊对传粉昆虫和传粉的影响,分别进行去除不育雄蕊(A组),去除花被片(B组),去除可育雄蕊(C组)和对照组(D组)处理。结果表明:昆虫访花频率分别为A组0.4次/h、B组0次/h、C组0.9次/h、D组2.2次/h;被授粉花朵百分比分别为A组29.09%、B组40.38%、C组70.91%、D组91.67%;被授粉心皮百分比分别为A组17.77%、B组20.94%、C组为40.58%、D组为75.27%。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被授粉花朵百分比、被授粉心皮百分比下降幅度均为A组〉B组〉C组。结合昆虫访花频率与不育雄蕊蜜汁的分泌量呈正比,可确定不育雄蕊产生的蜜汁是吸引昆虫访花的最主要因素。花被片为昆虫取食提供停歇的平台,可育雄蕊与花被片产生的色差及可育雄蕊提供的花粉,是吸引昆虫的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93.
NaCl胁迫对滨藜生长及其根和叶中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滨藜(Atriplex undulata)植株后发现:100mmol/L NaCl促进滨藜地上部及根部生物量积累,高于100mmol/l NaCl,抑制其生长。各部位的Na^ 和Cl^-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明显增加。NaCl处理下,叶片的Na^ 和Cl^-含量高于根部,幼叶高于老叶,且叶片的K^ (除500mmol/L NaCl处理的老叶外),根部的K^ 、Ca^2 和NO3^-无显著变化。叶片的Na/K比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较高浓度时下降(在老叶中)或维持稳定(在幼叶中)。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各部位对K^ 的选择性(相对于Na^ )增加,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渗透势降低。另外,还讨论了滨藜对盐渍生境的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94.
首次在国内对兴义维蚋Simulium (Wilhelmia) xingyiense的多线染色体进行研究, 并提供其多线染色体标准图。选取兴义维蚋的成熟幼虫, 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进行唾腺多线染色体制备, 并进行测量、 描述及分析。结果表明: 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数目为3对(2n=6)。Ⅰ号染色体具中央着丝粒, Ⅱ和Ⅲ号染色体均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核仁组织者区位于Ⅰ号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端。巴尔比尼氏环和双泡位于Ⅱ号染色体短臂近中央位置。3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可形成明显的染色中心。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具有多态性的倒位, 倒位频率为0.64。兴义维蚋多线染色体的着丝粒、 核仁组织区、 巴氏环、 双泡等主要特征性结构的位置及形态恒定一致,可作为该种的重要鉴别特征。其多态性的倒位可为该蚋种在细胞水平上进行蚋类分类鉴别和系统发育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5.
关于维甲酸胚胎病理学的研究很多,维甲酸受体在器官发生、发育及神经管闭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维甲酸影响这些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小鼠怀孕8天时,给予母体连续3次维甲酸灌胃,将导致胎儿脊柱裂,发生率为96.77%。本研究应用微阵列技术,在维甲酸诱导的脊柱裂小鼠胎儿的脊髓组织中发现了134个差异表达在1.5倍以上的基因。基因富集分析显示,母亲暴露于维甲酸导致的胎儿脊柱裂,与促凋亡和抗凋亡、细胞增殖、迁徙、细胞骨架成分以及细胞或局部粘附等基因功能簇相关,提示这些细胞成分和生物学的功能缺陷促使脊柱发育异常。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脊柱裂的全基因组基因表达模式,有助于理解神经管缺陷的病因和病理学。 相似文献
96.
以蚕豆下表皮为材料研究了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对气孔运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水杨酸和乙烯利都可诱导气孔关闭,并且二者能够相互增强其作用强度;(±)茉莉酸能够促进气孔开度增大,加入(±)茉莉酸减弱了乙烯利对气孔运动的影响,(±)茉莉酸和乙烯利存在拮抗效应。降低内源乙烯的水平可以增强(±)茉莉酸促进气孔张开的作用、降低水杨酸的诱导气孔关闭效应。而水杨酸和(±)茉莉酸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7.
冷型小麦旗叶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典型的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同一环境背景下不同温度型小麦开花后的旗叶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籽料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含量高,整个业粒形成和灌浆期MDA积累速度慢、含量低,籽粒灌浆期防御活性氧伤害的关键性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下隆幅度小,灌浆中后期活性水平高。由此认为,小麦旗叶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与其温度型的归属关 相似文献
98.
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育种的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粮食问题主要取决于一年生谷类作物产量。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主要是病虫害及各种胁迫生境,其中干旱缺水为最大的产量限制因素,提高作物生产力的途径有二:其一是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其二是通过育种手段选育在各肿胁迫环境中具有优良表现的基因型(品种)。矮秆化育种手段使水肥充裕区小麦产量有显著的提高,是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获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育种却未能获得显著效果,要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育种的成效,对干旱 相似文献
99.
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从黔产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齐墩果酸(1),雷酚萜(2),3-氧代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木栓酮(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雷公藤红素(7),大黄素(8),雷公藤内酯甲(9),雷藤二萜醌B(10),ent-kauran-16β,19-diol(11)。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7和8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为2~16μg·mL-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7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浮游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数量及群落结构变化会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于2017年冬、2018年夏两季分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共检到浮游植物171种,隶属7门64属,其中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分别占总种类的44%、26%和13%;广州平裂藻(Merismopedia cantonensis)和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在两季均为优势种,冬季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也较多;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丰度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冬季硅藻和绿藻占优,分别占藻类总丰度的32%和29%;夏季蓝藻占绝对优势,占68%;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达(25.58±18.47)×106cells·L-1,约为冬季的3倍; 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冬季分别为4.38和0.77,夏季分别为2.92和0.51;从空间上看,海珠湖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均较低,而丰度较高;塘涌和西江涌硅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