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71篇
  免费   4346篇
  国内免费   19398篇
  53715篇
  2024年   440篇
  2023年   1164篇
  2022年   1892篇
  2021年   1930篇
  2020年   1840篇
  2019年   2136篇
  2018年   1450篇
  2017年   1390篇
  2016年   1381篇
  2015年   1852篇
  2014年   2791篇
  2013年   2273篇
  2012年   3309篇
  2011年   3319篇
  2010年   2734篇
  2009年   2894篇
  2008年   3063篇
  2007年   2917篇
  2006年   2731篇
  2005年   2334篇
  2004年   1788篇
  2003年   1538篇
  2002年   1373篇
  2001年   1321篇
  2000年   1215篇
  1999年   753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榆木蠹蛾Holcocerusvicarius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榆木蠹蛾在宁夏3年发生1代,幼虫主要危害枝干和根颈部,幼虫在蛀道内越冬,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周围5—10cm深的沙土内分散化蛹,蛹期(21±5)d。6月初成虫开始出现,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每雌蛾产卵最多达720粒,卵期(17±5)d,孵化率为72%~88%。未交尾雌雄成虫寿命为5—6d,交尾后雌雄成虫寿命缩短为3—5d。初孵幼虫于6月中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幼虫孵化后,先危害韧皮部,常10多条聚集在一起,稍大一点即蛀入木质部。本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榆木蠹蛾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可激活胱天蛋白酶(caspase)家族蛋白系列级联反应,最终诱导细胞凋亡. TRAIL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不损伤正常细胞,使其成为治疗癌症的潜在药物靶点. 目前已知,细胞型FADD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 FLIP)和凋亡抑制蛋白(IAPs)是肿瘤细胞对TRAIL耐受的主要原因.胱天蛋白酶原-8(procaspase-8)是TRAIL凋亡信号途径中的凋亡起始蛋白. 然而近年发现,在某些肿瘤细胞中procaspase-8功能失调常会阻碍凋亡信号传导,使肿瘤细胞对TRAIL诱导的凋亡产生耐受. 本文就其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4.
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对国内外从蜂胶中鉴定出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类总结,给出每种成分的中英文名称及化学名称,以避免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的出现.本文共列出黄酮类化合物135种,其中黄酮及黄酮醇类化合物46种,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36种,异黄酮类11种,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类17种,以及最近几年从蜂胶中鉴定出的新黄酮类似物25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报道1例铁锈色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结节性肉芽肿及病理改变,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反复取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对皮损进行病理检查,将培养菌落进行rDNAITS测序鉴定。结果分泌物PDA培养基中可见灰色菌落,表面呈绒毛状,37℃生长良好,镜下可见分隔菌丝未见分生孢子。分子生物学ITS测序结果显示:病原菌与铁锈色小孢子菌相似率为100%。确诊后用伊曲康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在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头癣是很常见的皮肤病。对皮肤出现结节性损害且长期抗炎治疗不愈的患者,要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时诊断并早期进行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36.
连翘花的结构与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定株观察、解剖和人工套袋交叉授粉试验对连翘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连翘具有2种避免自交的方式,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其雌雄异位表现为长雄蕊短雌蕊花型和短雄蕊长雌蕊花型;雌雄异熟表现为长雄蕊短雌蕊花型为雄蕊先于雌蕊成熟,短雄蕊长雌蕊花型表现为雌蕊先于雄蕊成熟.(2)连翘花P/O值测定和户外套袋交叉授粉试验显示,P/O值为2 000±300;不同类型花的异花授粉结果率在50.64%~80.32%,其中短型花的花粉授到长型花柱头的结果率最高,达80.32%,而长型花和短型花的同型花授粉结果率分别为2.92%和34.15%,表明连翘的异花授粉结果率高于自花授粉,以异交为主,其繁育系统属兼性异交.研究结果认为,连翘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是其自然结果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探讨连翘在木犀科中的系统进化提供了生殖生态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刘萍  宋磊  任毅  田先华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208-2213
应用解剖学方法,对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Franch.)(毛茛科)营养器官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筷子根的初生结构观察到三原型、四原型和六原型。营养器官中的维管束在横切面上木质部中的导管分子不呈“V”字形排列;根状茎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髓射线发达。茎的初生结构中多个维管束排列成环状,维管束鞘分化不明显,节部为单隙三迹,叶迹分别来自于3条维管束或同一条维管束。叶为两面叶,表皮细胞不规则;气孔器只分布于下表皮,为毛茛科典型的无规则型气孔。从铁筷子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特点来看,与毛茛科其它植物基本相同,但在营养器官中维管束木质部不呈“V”字形、维管束鞘分化不明显、节部具单叶隙等特征上与其它毛茛科植物不同。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对比观察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 ,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将雌性Wistar大鼠 4 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滋阴组 (灌服生药含量为 1 0 5g ml的滋补肾阴方 ,按每 10 0g体重 0 7ml剂量 )、补阳组 (灌服生药含量为 0 78g ml的温补肾阳方 ,按每 10 0g体重 0 7ml剂量 )。于造模 3个月后开始给药 ,1次 日 ,连续 6d ,休息一天后 ,再连续灌服 6d。给药 2个月后 ,将大鼠处死 ,取胫骨行不脱钙骨切片 ,甲苯胺蓝染色 ,对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结果 切除卵巢 5个月后 ,大鼠胫骨TBV %显著降低 ,TRS %以及TFS %、AFS %、MAR、BFR、OSW和mAR皆显著增高 ,给大鼠灌服滋阴补肾方和温补肾阳方 2个月后 ,均能使上述指标发生逆转 ,但程度有所不同 ,温补肾阳方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滋补肾阴方。结论 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但温补肾阳方的疗效要优于滋阴补肾方。  相似文献   
39.
地鳖虫后若虫期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地鳖虫后若虫期对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通过双因子交叉分组试验 ,比较了不同能量、蛋白质水平的配合日粮对地鳖虫后若虫期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为 :在蛋白质水平组中 ,1、2、3、4、5水平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1 9 1 3 %、1 8 0 9%、1 7 0 7%、1 6 1 0 %、1 5 1 3 % ,日增重与其它水平组差异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 ) ;在能量水平组中 ,A、B、C水平组消化能为 1 3 2 7、1 2 2 6、1 1 2 8mJ kg ,日增重与其它水平组差异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 )。结合各处理间饲料转化率的差异情况 ,筛选出地鳖虫后若虫期蛋白质和能量适宜需要量为 :粗蛋白 1 5 1 3 %~ 1 6 1 0 % ,消化能 1 1 2 8mJ kg。  相似文献   
40.
红壤茶树根层土壤基础呼吸作用和酶活性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对不同树龄茶树根层土壤的呼吸作用(包括代谢熵qCO2)和土壤酶(脲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进行了研究、不同树龄茶树根层土壤日基础呼吸作用强度(36.23—58.52mg·kg^-1·d^-1)和日代谢墒(0.30一0.68)都以40和90年茶树较为接近,分别显著大于和小于10年树龄茶树根层土壤;服酶活性(41.48—47、72mg·kg^-1·d^-1)则三者间差异不大,虽然随树龄增长而下降;转化酶活性(189.29—363.40mg·kg^-1·d^-1)也随树龄增长而下降,并且10年茶树根层土壤显著大于40和90年树龄茶树;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444.22—828.32mg·kg^-1·d^-1)相反,随树龄增长而增强.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作用、代谢熵和3种土壤酶活性都与茶树树龄、土壤pH、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可活性酚总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